謝謝邀請!在中國人眼里房子是最能抵抗通貨膨脹的資產,事實也證明迄今為止房地產的確有效地抵抗了通脹。改革開放40年,中國M2的年平均增速達到20%,也就是說你手中的現金必須投資到具有20%收益率的資產中才能保值。而房價的年平均增長率為10%,再加上按揭杠桿率獲取的收益,年平均收益率在30%左右,跑贏了通賬速度。
但是這里要澄清一個錯誤認識,房地產并不是超發貨幣的蓄水池,央行的基礎貨幣投放是通過商業銀行的信貸乘數效應來放大貨幣量的,房地產就是這個貨幣乘數的放大器,隨著房地產杠桿率的不斷攀升,在房價螺旋式上升的同時,泡沫也不斷累積。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值達到450萬億,房價收入比高達29年,房屋租售比僅為2%,如此大的泡沫是難以經受任何外部沖擊的。
房地產能抗通脹,但風險很大,長期不可維持,一但跨踏后果十分嚴重。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后,中心城市房價跌了50%,之外的地區跌了70%。既然房地產不是抗通脹的首選資產,那還有什么資產抗通脹呢?許多人認為股票是較好的投資,我認為中國股市的上巿公司盈利能力不高,4000多家境內外上市公司中,年收益率超過20%只有36家,而且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造假現象時有發生,頂格罰款60萬不足以震懾上市公司違法,投資者權益保護制度不健全,散戶投資股市風險很大。
在當前M2增幅加快,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強,流動性陷阱明顯,經濟通縮的情況下,最好的投資渠道應該是美元,但由于國家外匯管制,美元兌換困難。黃金也具有較好的保值功能,但目前全球黃金處于高位,隨著全球經濟逐漸恢復,待回落至每盎司1200美元左右可以持有,否則還是現金為王,最好不要輕易去實業投資。
在中國最能抗通脹的,按順序可以這樣排:
1、進入體制內工作,也就是公務員,或者是事業編制,工資和隱性收入遠遠跑贏通貨膨脹,老話說“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子”,這是金飯碗。
2、投資教育和技能培訓,讓自己升值,如果沒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要進入體制內也是不可能的。
3、購買商品房,這是普通人沒有辦法的辦法,這是典型的紙面富貴,在背負房貸的同時,如果房地產價格大幅下跌,對人生就是摧毀性質的,房地產很難變現,因為你賣了房子還得要買房子,否則去哪里住啊?如果你就負債買了一套房,幾乎不太可能選擇去賣了。而且房地產的流動性很差,當你想賣的時候,很不容易賣出去。
4、投資股市和基金。股市風險太大,普通人進去90%以上的概率被割韭菜,大型定投基金可以考慮,收益低,但風險也低。
5、存款是最不可行的,近40年,中國M2的年平均增速達到20%,存到銀行里,明擺著一年年縮水。
希望對問題有所幫助。
中國所有的朝代都可以稱為帝國嗎?為什么?
帝國、大帝這樣的稱謂都來自西方,我國只有天下、王朝和皇帝。
1,“帝國”一詞并非中國固有詞匯,而是對“empire”翻譯。在我國,帝國這樣的說法最早出現于1850年梁廷枏在《夷氛紀略》一書中,指的就是西方歷史上的“empire”,后來逐漸被廣泛接受。
2,我國古代對自身的稱謂是天下、本朝,代表上天行使天命。所以,正確的說法就是漢朝、唐朝,而漢帝國、唐帝國這樣的稱謂則不倫不類,是“言必稱希臘”的產物。
3,西方的帝國一般指的是幅員遼闊、國力強大的君主制政權,帝國的最高領導人相當于我國的皇帝。比如,古羅馬便分為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兩個階段,其分界點便是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上尊號“奧古斯都”。奧古斯都,便猶如秦始皇為自己打造的稱號“皇帝”。
還有,波斯文明的“萬王之王”、伊斯蘭世界的哈里發都是與“皇帝”含義相同的稱謂。
所以,帝國本就是在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誕生的新詞,如果一定要與西方對應,那么我國古代只要稱帝的王朝便可以叫“帝國”。
因為在東亞,只有中國的正統王朝可以稱“朝”,其余皆是“國”;只有中國可以稱“皇帝”,其它都只能是“王”。
所以,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毫無疑問是可以稱帝國的。此外,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劉宋,與宋朝對峙的遼、金等其實都可以稱帝國。
中國古代不是所有朝代都可以稱為帝國的。這是各朝代在當時歷史地位所決定。
首先、按中國封建傳統看,能夠入圍的朝代,必須是實現了大一統的國家。那么,中國歷史上有哪些朝代實現或基本實現了大一統呢?它們有:秦、漢、西晉、隋、唐、宋、元、明、清。
其次、能夠稱之為帝國的朝代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王道”、“霸道”并重,即對內以理服人為主,對外以力服人為主,即所說的“文治武功”,兩條腿走路,兩手都要硬。
再次、帝國的存在一般要求具有足夠長的時間。
針對以上條件,接下來我按時間順序分析哪些能夠稱得上“帝國”的朝代。
第一、秦王朝。大一統的秦王朝存在時期雖然只有區區十五年,但它是在消滅六國的基礎上,建立的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它被稱為“大秦帝國”是當之無愧的。
第二、漢王朝是漢民族最終形成時期,兩漢近四百年的時間,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漢武大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之后兩千多年儒學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地位。在對外戰爭中,漢武帝、東漢光武帝等屢屢取得對外戰爭的重大勝利,成就了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飛將軍李廣、“馬革裹尸”的伏波將軍馬援的威名。漢王朝被之為“大漢帝國”,是名實相符的。
第三、西晉王朝繼三國后,于公元280年滅掉東吳,建立了統一王朝,但西晉王朝建國伊始即動蕩不安,僅十年左右時期間就爆發“八王之亂”,引來五湖亂華,人民流離失所,于公元316年滅國,結束了西晉的短暫統治。因此,沒有“晉帝國”一說。
第四、隋王朝于589年消滅南朝陳政權,又一次建立了大一統國家。但隋煬帝的對內橫征暴斂、對外窮兵黷武,使隋王朝很快被淹沒在農民起義和群雄并起的汪洋大海中。所以,隋王朝夠不上稱“帝國”的資格。
第五、唐王朝是當時世界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其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均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特別是接納“萬邦來賀”的恢宏氣度,唐王朝被稱為“大唐帝國”,可為眾望所歸。
第六、北宋王朝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大一統國家。除幽云十六州外,云南等地也從未并入宋的版圖。宋朝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對戰,屢屢敗北,簽訂喪權辱國條約如家常便飯。由此看來,由于經濟發達,商業繁茂,宋朝可稱為“大宋”,而不能加帝國二字。
第七、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到1368年被趕回草原,共八十九年時間。元朝統治時實行的是民族歧視的等級制,顯然不符合儒家的王道精神,從這點看被稱帝國顯得勉強,但其超強的軍力,蒙古騎兵縱橫世界、所向披靡的戰績,稱為“帝國”也是眾人能夠接受的。
第八、在中國歷史上,明清兩朝統治時間都是較長的,明從1368年至1644年,清從1644年到1911年。兩個朝代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統治的成熟期,在對內統治方面,多實行王道,在中前期的對外戰爭中,大多取得勝利。兩朝分別稱為帝國,當不會有太多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