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最基礎的原因不是浙大合并過幾所高校,而是省內其他高校沒有教育部頒發的名頭,金字招牌(211/985),不被外省的人認可,但凡有一個名頭在,人們對這兩所的差距看法就會不一樣,這個名頭也在教師招聘和招生生源上讓第二的高校有天生的不足。由此吸引到尖端人才的可能性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
第二,學校的教育經費天壤之別,浙大一年50個億,浙工大一年4個億。教職工隊伍就像軍隊,軍隊沒軍費發不起軍餉士兵吃不飽,怎么打仗?買不起設備實驗儀器耗材,成果就是不一樣,錢這個問題才是根本的問題。
第三,定位和境遇不同,所有的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浙大的今天也是靠一代又一代的老浙大人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給浙江在高等教育撐起了一片天,敢跟清華北大肩并肩掰手腕,給浙江在高校界長了臉面,浙江當然也會回饋他相應的支持和鼓勵,相輔相成,不斷促進。而第二的高校無論名氣和實力都還沒有鋪開,和省內其他高校也是伯仲之間的水平,都是一個娘,怎么可能就優待一個浙工大呢。
這么說的觀點依據和現實參考。1.吉林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合并了六所高校,反而下降了,所以合并越多不一定越強。東北師范大學在全國也能在40位左右,地位和待遇比省內其他高校也是超然的存在。2.南昌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南昌大學在全國實力一般,沒有浙江大學突出,省內被江西財經挑戰,江西財經有全國重點大學名頭護體。3.深圳大學蘇州大學每年得到政府的經費很高,能聘請到很多頂尖人才,不存在市內(蘇州深圳)能與之匹敵的同檔次學校,一奶一娘,生源也是越來越好,可見經濟支持對大學的重要性。
兩者沒有可比性,浙大是綜合性大學,浙工大基本還是發展較好的工科類高校。定位不同,發展側重點和軌跡迥異。這個問題還可以一分為三的回答:
(1)浙大本身實力超強,文理工農醫經等都全面發展,在國內綜合實力已經穩居前五。如果從近年來獲批的國際重大獎項,重點項目,院士杰青等人才數量來看,一個浙大的體量幾乎相當于臨近江蘇省2所985(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加上至少一個211(如南理工)的量。而且浙大地方服務和成果轉化能力很強,可以說頂天立地。由此可見浙大實力有多強!而浙工大的實力和水平和四非高校江蘇大學,甚至南京工業大學在一個量級。所以,浙大和浙工大至少相差3個量級,沒有可比性。
(2)浙工大不弱,原來的浙江化工學院,地方服務能力極強。這么多年來浙江經濟,特別是醫藥化工等產業發展壯大實際上和浙工大密不可分。近年來更是發力互聯網,自動化等新工業。浙工大這幾年引進的人才也非常厲害,并且已經培養了自己的院士,杰青長江等。這對于一個省屬高校難能可貴。應該說浙工大有了經濟強省浙江的鼎力支持,以及優秀的浙江生源,背靠杭州這塊創業熱土,其發展不可限量,實力過幾年一定會達到211中上或者985中下的水準。
(3)浙工大總體還是工強文弱,尤其是沒有醫科,所以大大限制了其進一步向985中游水平發展。試想一下,哪個說得上名號的985沒有醫科?加拿大,美國等高校也都是有了醫科才能排名靠前。所以浙工大發展雖然要有特色,但是還是應該考慮建立醫科,這樣才可能和浙大一論高下。
浙江經濟在中國算好嗎?
1、我來說說,我要說的是,如果拿在市場經濟體系和世界經濟貿易體系的整體框架上來說,我感覺,浙江經濟在全中國來說,應該就是最好的了;可能有人噴我一臉唾沫,說浙江經濟有什么好不好的?都是假冒偽劣、都是螞蟻經濟、都是馬云那樣的大忽悠,根本不值一提的。
2、更有甚者,會列舉一、二、三來反駁我的;就說呢,浙江的政治文化趕不上北京、甚至山東;金融、貿易、品質都趕不上上海;體量還有總產值趕不上廣東;高科技產業趕不上深圳、甚至安徽;重工業趕不上江蘇、河北;地利、資源地利趕不上東三省、湖北;人力資源趕不上重慶、河南、四川;憑借什么說浙江經濟在中國算好的呢?沒有道理呀。
3、那我們就來比試比試吧。浙江在省一級單位里,面積最小,排在第25位,后面的除了寧夏、海南是個省一級單位,都是直轄市、特別行政區,跟經濟大省廣東、山東、江蘇比較,都要小;人口總數呢,卻不算少的,排在了全國的第14位;可耕地面積,就更是在全國排在了第23位;而浙江省的GDP和人均GDP都排在了全國的第4位。
4、注意,這個都是包含在巨無霸的總量大省市廣東、上海、江蘇、山東和人均大省市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山東之內的算法;一個七山兩水一分地的資源小省、人口密度大省,能夠長期保持在第三、第四的綜合經濟實力水平上,還能不算好的嗎?
5、剖析一下吧,看經濟發展質量,上海是龍頭,人均第一,無話可說,百年積累、底蘊深厚呀;廣東總量第一,人均第六,緊鄰港澳、四個特區、三個在手、政策傾斜、三來一補、兩頭在外、加工貿易、占了六成;如果廣東這些先天優勢放在浙江,能說浙江就不如廣東,何況浙江的人均已經走在廣東的前面了;
6、然后,北京的人均也在浙江的前面,光是央企總部吧,就占了一大半了,還有首善之都的政策優勢,有可比的嗎?跟上海、天津一樣,沒什么可比的。所以呀,浙江這個人均第四,是實打實的、擠掉了水分的,真正藏富于民的、含金量很高的,比靠前的蘇大強都硬氣;
7、關鍵一點,浙江的自由貿易、自主經濟、自發創業都是所有的省級行政單位不可比擬的,你那些北京、上海的央企吧、國企什么的,都是國家投資、國有控股的,你廣東、江蘇的那些外資、合資吧,都是歐美、韓日、臺灣、香港的拿大頭的,都是對外加工占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是蘇大強吧,也有很多都是集體企業、說穿了還是國有資本起底做起來的;
8、浙江呢,完全的民間資本、完全的民營企業呢,占了90%以上呢,你的國企什么的,都講個行政級別什么的,都有退路的;你的集體企業什么的吧,都還是塊頭大、結構重、都還是半國有的;浙江呢,幾乎就是全部民營的、個人出資的、個人承擔一切風險的,不給國家添一點負擔的,都是自生自滅的,自我救贖,自我完善的完全意義的市場行為的,你說,誰的資產質量好、誰的活力強吧?
9、所以,毫無疑問,浙江經濟在中國算好的,浙江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浙江的未來才是中國的未來!
浙江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程度都屬于極高水平。雖然在總量上和廣東、江蘇有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還是受限于人口基數過小而形成的規模差距,并非發展程度所帶來的差距。以去年為例,浙江5850萬人,經濟總量高達6.2萬億元,全國第四,人均GDP僅次于江蘇,誰能說浙江經濟表現不好?
浙江經濟發達,居民生活水平極高。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6萬,農村居民3萬,全國第一。
在發展上,浙江主要以民營經濟為主,培養出各個行業的國內精英企業,如娃哈哈、阿里、網易、吉利等。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浙江一省就占了將近1/5。在上市公司方面,成績同樣不俗,去年全省共有458家上市公司,僅次于廣東。
在產業布局方面,全省發展比較均衡。寧波的工業制造與進出口貿易,杭州的電商業與信息技術,溫州的服裝與皮革,義烏的小商品交易等等都將產業鏈做到了極致。
其它包括金融存款、財政稅收方面,浙江得益于產業優勢,交的稅比一億的山東還要多,同樣說明其經濟發展質量極高。
浙江人善于開拓,有闖勁有膽子,在全球基本有華人的地方就有義烏小商品和溫州商人。哪怕就是種田,浙江人都想方設法承包土地種高價值作物。以珠三角為例,每年秋冬季種草莓的就基本是浙江人。這種想著法子賺錢的意識已融入到每個浙江人的觀念中,不屑于墨守陳規按步就班,肯干肯拼。
在社會發展程度上,浙江小別墅遍地,豪車成堆。都在說明浙江有錢人多,生活水平高。比如民營經濟為王的溫州和金華,雖然GDP看起來不怎么樣,但是這里的生活水平之高沒幾個地方趕得上。
在我看來,拋開一些枯燥的數字,浙江各方面的表現確實很強。經濟發達,市場活躍,產業優良,民營經濟搞得有聲有色。在教育方面更是碩果累累,培養了大量的各層次人才。城市治理和營商環境極佳,現階段浙江確實是發展中的標桿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