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浙江省的簡稱一直都是越,為何在明清時期改成了浙?
中華文化五千年,悠久的文化賦予中國濃厚的歷史韻味,中國各個省份的簡稱都很有寓意。比如重慶的簡稱為“渝”,寓意古渝州,山東簡稱魯,是因為山東地區曾經有戰國時期的魯國在此建國,那么問題來了,浙江省在古代是越國以及古越族的地盤,為什么后來浙江的簡稱改為浙而不是越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看看“浙”這個詞代表著什么意義在唐朝之前,江南是沒有浙江這個地方的,這時候的浙江一直屬于揚州或者江南東道管轄,直到公元758年,唐朝拆江南東道為浙江西道、浙江東道和福建道,浙江之名才由此而來,到了宋朝時期,則在該區域建立兩浙東路、兩浙西路。就浙江這一地名,是由于在江南東道北部區域,有一條具有獨立入海口的河流,上游為新安江,中游為富春江,下流為聞名的錢塘江。其間,在今浙江省一帶的錢塘江,由于江流彎曲,所以被稱為“浙水”,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于《山海經》。由此看來,“浙”這個簡稱也是有歷史淵源的
謝謝大家的閱讀
沒什么根據,或許是因為杭州為首,又因浙江(錢塘江)在杭州所以簡稱“浙”吧。畢竟“越”給人的感覺應該以紹興為首吧!而且“越”與“粵”音又重。哈哈哈,我瞎說的。
二、浙江是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嗎?你怎么看?
很多人喜歡問,今天的中國到底哪里最富裕?有的人說是浙江,印象中浙江人確實挺有錢的,大老板多,小老板更多,但要說浙江是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卻需要好好分析一番:
如果用GDP來判斷,那么,排第一的無疑是澳門,8萬美元左右的笑傲江湖,位列全球三甲行列。如果剔除掉港澳臺,就大陸省市里,人均GDP最高的是北京。就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北京人均GDP接近10萬元,隨后是上海、天津,再往后是江蘇、浙江。所以,就省市一級角度來說,全國最有錢的是澳門,大陸最有錢的是北京,省里面最有錢的是江蘇。如果再細分一下,到縣區一級,除去港澳臺,國內最有錢的地方倒是在浙江杭州的濱江區。其后有北京西城區、上海黃浦區、深圳南山區以及杭州的下城區等。當然,杭州濱江區的人均GDP之所以能問鼎全國,關鍵在于人少總部經濟多。
如果按照人均GNP排名來看,因為涉及到統計口徑問題,不敢說誰家的數據最準確。但是,浙江的人均GNP肯定是排進全國前三甲的,但是不是第一真不好說!
如果按照人均收入來說,那么,浙江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浙江是全國唯一的一個省內所有地級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2017年浙江省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收入為51000多元,農村人均居民人均收入近25000元,分別連續17年、33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更讓人信服的是浙江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一般測算發達國家的比列是1.5,浙江則在2。而浙江的一些區縣,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如杭州市余杭區,2017年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約為1.68。
而相比之下,江蘇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距離上海的路程呈正比關系。距離上海最近的蘇南地區數字最高,其中蘇州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第一。但越往北走,人均收入就呈現出梯度下降趨勢。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為2.28。
所以,說浙江是中國最富裕的地方,從經濟的角度來說,這句話即對又不對!只能說浙江是最富裕的地方之一。而真正地看待一個地方是否富裕,除了經濟指標外,還要同時看看當地居民精神富裕情況。而精神富裕方面,雖然難以用數據直觀測量出來,但也可以從一些事例中找些答案:
比如說,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中,杭州、寧波等地多年來一直位列全國前列。比如說,如今在浙江辦企業或者居民辦事,講的是“最多跑一次”,浙江所具有良好的經商環境和親清政商就不必多說了。再比如說,你在浙江待久了,去其他省份生活會有點不適應,因為浙江的移動支付走在全國乃至世界前頭,一只手機可以走遍浙江。出了浙江省,過馬路的習慣也要改一改,因為省外很少有禮讓斑馬線!
準確的說,浙江是最富裕地區之一,廣東、江蘇、上海、北京、臺灣、香港等省市富裕程度并不會比浙江低,尤其是先富裕起來的香港和臺灣。
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為衡量百姓富裕程度指標的話,2016年,浙江省是38529元,在大陸地區排名第三,僅次于上海和北京,領先于天津、江蘇和廣東。
以人均消費支出作為衡量百姓消費能力指標的話,2006年浙江省是25527元,排名大陸地區第四位,低于上海、北京和天津三個直轄市。
但因為上海、北京、天津等直轄市城鎮化水平較高,農村人口偏少,使得他們的平均數據排名全國前列。和他們相比,浙江是一個大省,還有大量的農村人口。如果把直轄市拿掉的話,浙江省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都是名列各省區之首。稱之為全國最富裕的省份,并不為過。
浙江省能夠成為全國收入水平最高的地方,除了和全省經濟發展水平高、經濟規模大有直接的關系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省發展比較均衡。
如果拿全省最發達的區域相比,浙江的杭州、寧波等地未必比得上廣東的珠三角。但好就好在浙江沒有出現較大的貧富差距。就是浙江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的衢州、金華、麗水,放在全國,乃至放在廣東、江蘇省內水平也并不差。2017年浙江省下轄的地市GDP全在千億以上,但廣東省還有好幾個還在百億級別。
三、浙江和江蘇的陸地面積差不多,為什么感覺人口差距很大?
浙江省和江蘇省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城市圈的兩個重要組成省份和兩翼,同時他們也都是我們國家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人均收入及社會發展指數已經進入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江蘇省的陸地面積為10.72萬平方公里,下轄13個地級市(含1個副省級城市),全省戶籍人口數量達到了8051萬。而浙江省的陸地面積為10.55萬平方公里,下轄11個地級市(含2個副省級城市),全省戶籍人口數量達到了5737萬人。
由此可以看得出浙江省和江蘇省的陸地面積大小十分接近。而且地理位置相鄰的兩個省份,自然氣候環境也十分接近,都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但是兩省之間的人口卻相差了2300萬之多。也就是說浙江省人口總量大約只占到了江蘇省的71.26%。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浙江省的人口比江蘇省少這么多呢?
首先江蘇省和浙江省的經濟情況都十分優秀,各項經濟指標和數據在全國都名列前茅。而且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水平也位居全國前列。因此江蘇省和浙江省之間人口數量的差距并非是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而導致的。
實際上研究人口數量之間的差異性還是要從兩省之間的地理環境入手,盡管兩省的陸地面積和自然氣候十分接近,但是兩個省的自然地形面貌則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江蘇省是我們國家平均海拔最低的省份,同時也是我們國家平原地貌占比最高的省份之一。
江蘇省境內主要處于淮河流域中下游和長江流域的下游平原地區。尤其是淮河流域河網密布,且地形十分平坦。因此江蘇省是我們國家農業生產十分發達的省份,從唐宋時期以來就是國家的糧倉和賦稅的重要來源地之一。
而浙江省除了北部的杭嘉湖平原以外,大部分地區屬于山區丘陵地貌。這些山區丘陵在古代時期限制了農業的發展,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山區丘陵地貌根本不能滿足水稻的生長所需,尤其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灌溉、排水需求。
而且在古代歷史時期,大量的山區丘陵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同時也限制了人口的密集分布。人們散落的分布于群山丘陵之間。根本不可能像江蘇省那樣以村莊、城鎮的方式聚集生活。
因此陸地面積相近的浙江省和江蘇省,才形成了不同的人口規模。浙江省的人口密度才沒有像江蘇省那般密度之大。但是放眼全國,地處東部沿海的浙江省也是我們國家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之一。
近些年浙江省和江蘇省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伴隨著長三角經濟圈內新興產業和金融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兩省之間勢必會產生更多的競爭和比較。盡管浙江省的經濟總量比起來江蘇省尚有不足。但是觀之兩省各項人均經濟指數可以說不相上下。江蘇省和浙江省也稱得上是華東地區乃至于全國的的“雙子星”!
不是感覺,而是事實,江蘇的人口比浙江高出2000多萬。以下是我國部分省份常住人口數據。2017年江蘇常住人口8029萬,位居全國第五,而浙江2017年常住人口5657萬,只有江蘇的70%左右。
至于陸地面積,兩省確實相差不大,江蘇的陸地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而浙江的陸地面積10.41萬平方公里,那么為何兩省的人口差距比較大?
首先,陸地面積越大人口并非就越大,還考慮環境因素。我國的西藏陸地面積大吧,但是它的人口也只有幾百萬。江蘇和浙江的氣候適宜,但江蘇省境內70%都是平原,而浙江主要以山地丘陵居多,所以這是江蘇人口比浙江高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
其次,江蘇自古以來都是我國的繁華之地,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所以人口比浙江高也是正常的。當然了,浙江的浙北自古也很繁華。
經濟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我們現在看,我國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都是我國人口密度最高的三個區域。廣東在改革開放之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而目前廣東常住人口也躍居全國之首。至于江蘇和浙江,都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人口吸引力比較強,所以經濟因素對兩省的人口規模對比影響不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