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再難也比普通老百姓有錢的多,瞎操心什么呢?戲子的事挨打挨殺,管我們什么事情,我們只聽相聲說的好壞即可。
老郭最難的時候比他還難,這有什么?只是他的人設讓觀眾不喜歡而已,他有權利決定他自己怎么活
張云雷出專輯、孟鶴堂拍電影、郭麒麟上綜藝,集體跨界忙得不亦樂乎,這是新常態嗎?
肯定是新常態,以后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新人走出跨界的行列。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德云社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說起德云社人們都把它跟相聲聯系起來,感覺他們就是會說相聲,其實這樣理解就太片面了。德云社其實就是個娛樂公司,雖然是說相聲起家,但說相聲的有唱歌唱的好的,有做飯做的好的,有演戲演的好的,還有樂器拿手的。所以把德云社定義為演藝公司最合理。
既然這樣的話,公司的演員們干啥都是正常的,象于謙老師拍電影,其實他就是北京電影學院畢來的高材生,說起來電影才是他的專業。他還是搖滾協會副會長,唱搖滾也是他老本行。奇怪嗎?不奇怪。
再來說說張云雷,他從學唱起步,開始學的是小曲小調,太平歌詞,流行歌曲一直是他的強項,到是學相聲對他來說年輕的時侯不怎么上心。自從倒倉回來才知道用功學習相聲了。張云雷的嗓子是老天爺賞的一副好嗓子,沒怎么保護都能唱出天籟之音,這樣的嗓子只說相聲不可惜了嗎?出唱片,開演唱會都勢在必行。
還有張云雷的長相 身材 扮相 氣質,拿到電影行業里也不處下風啊,以后說不準也能拍影視 ,上綜藝呢。還有小孟、大林、九齡、九龍都一樣,有拍戲的天份可以拍電影,有唱歌的天份可以出唱片,身有十八般武藝,該用的時侯就要用才行。
相聲演員只是他們的一個職業,在這個基礎了,希望德云師兄弟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強項,最好地利用好流量這個最佳利器,把最好的自己展現給大家。
相聲演員可能是娛樂圈里最悲催的一個細分職業,因為靠本職工作竟然養活不了自己,這就是殘酷而尷尬的現實。
岳云鵬在2016年奪得《歡樂喜劇人》冠軍時接受某媒體采訪,記者問他為什么要去跨界拍電影,上綜藝等等,岳云鵬無奈的表示“說相聲說到我這個份上,都養活不了自己”;不跨界怎么生存,怎么發展?岳云鵬尚且如此,更遑論其他沒有名氣的相聲演員了。
說得難聽一點,相聲演員不得不把相聲作為一個跳板,去追逐更高的目標,獲得最大的收益。
相聲演員想要成名成腕,比娛樂圈的大部分演員的付出更多,因為從學藝到成名,這個過程一般在十年左右;就拿德云社已經成名的演員來說,郭德綱7歲開蒙學評書,9歲學相聲,16歲成為正式相聲演員,直到32歲時大紅大紫,這中間有長達十六年的艱難困苦,非常人可以想象。
岳云鵬2004年開始學相聲,2014年首次登上央視春晚,2016年奪得《歡樂喜劇人》冠軍后火遍全國,也經歷了十二年的辛苦磨練。
張云雷9歲(2001年)學藝,直到2018年大紅大紫,這中間十七年時光經歷的磨難是普通人一輩子都經歷不了的,甚至比郭德綱和岳云鵬還要慘。
相聲演員也是普通人,也需要賺錢養家糊口,改善生活質量,賺錢是理所應當的需求,不然人家受那么多罪,吃那么多苦為的是什么?不要拿“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傳統藝術”這樣高尚的思想來要求相聲演員,郭德綱、岳云鵬、張云雷這一身的本事就是窮怕了,逼出來的。
當郭德綱躺在合肥某商場的櫥窗里時,他想的是弘揚民族文化嗎?他只是想得到安徽衛視那個副咖主持人的工作,賺點錢補貼德云社那一家人而已。
當岳云鵬做服務員時因寫錯兩瓶啤酒被一位顧客罵了三個小時的時候,他心里一定在想,等我有錢了要怎么樣怎么樣。
當張云雷北漂住在麥當勞的時候,看著深夜的路燈,他夜不能寐時會想些什么?錢也許是他想的最多最多的東西。
人活一世,首先就要解決生存問題,而一個人為了生存,可以被激發出無限能量。所以郭德綱、岳云鵬、張云雷只要遇見機會,就牢牢的抓住,因為他們知道過去的苦難有多么難熬,必須盡快擺脫過去,抓住未來。
通過相聲收獲了人氣以后,就會有大量的機會找上門來,無論是影視綜藝,還是發行唱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們抵擋不了金錢的誘惑,就如同我們所有人一樣。他們只是相聲演員,娛樂明星,并不是鐵石心腸,不食人間煙火。
張云雷的EP《藍色天空》上線僅一天,銷量已超過80萬張,單價是10元,這就是800萬的銷售額,可比說相聲賺錢快多了。以相聲商演為例,張云雷至少要提前準備三個節目,至少提前一天到達演出所在地,當天演出時間超過三個小時,演出完以后再飛回來,保守估計,要投入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夠保質保量的演好。但是演一場的收入有多少呢?也就50萬左右吧。
至于拍攝影視劇和綜藝,那賺錢也是又快又狠。像岳云鵬這個咖位的演員,拍攝一集綜藝的出場費在200萬左右,郭麒麟少一點,但是肯定也比說相聲賺得到。而拍攝一集綜藝,基本上一天搞定。
如果有影視劇和綜藝的機會擺在任何一個相聲演員面前,有幾個人能夠有資格挑挑揀揀?也就是郭德綱和岳云鵬現在有這個能力,其他人根本無從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