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邀請。我總覺得,快樂最佳境界,應該建立在精神層面上。也以此努力踐行付諸于行動中。
自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平庸碌碌之人。一日三餐必吃,食用著人間煙火,和平凡世間萬物和諧相處。在大自然里吸收養份,沐浴著陽光雨露,滋養著克服恐懼戰勝疾病的力量。精神上告誡自己平庸的可怕,不能喪失進取心,不能盲目于從眾心。知足常樂,物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精神的追求才能使你不陷入平庸。大凡能給人間留點記憶,都是文化都是精神。例如唐詩宋詞漢文章。
謝謝邀請。問我現在快樂嗎?毫無疑問,當然很快樂!其實,我們都很快樂!關于我如何對抗生活平庸,其實復雜中透著簡單,簡單以我親身經歷舉例略談。
一、快樂
沒有對比,就難以斷定快樂在何處。就拿吃喝拉撒住行來說,小時候住的是泥巴墻土房,現在住的是樓房;小時候過年才能穿一套新衣服,現在想穿就穿、想買就買;小時候連自行車都沒有,現在出門都開車;小時候的廁所在屋外,只有三面圍墻、四面透風,現在家家屋內有廁所,而且還講究裝修;小時候過年才能吃到肉,現在天天都可以吃肉。這么大的變化,難道不快樂嗎?有痛苦的時候嗎?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說遇不到痛苦的時候,那是自己騙自己。但在遇到痛苦時,一要尋找快樂,二要換個思維方式思考。通過橫向比,縱向比,找到快樂。在快樂時,不要忘勿所以。如果突然有好事降臨到自己的頭上,當然快樂,但弄不好物極必反,范進中舉就是例子。二、特殊抗疫期間,如何對抗平庸呢?平凡中找出不平凡之事。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突然來襲,武漢成為震中,我年前的計劃看來要泡湯了。心情五味雜陳,難道過著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的生活嗎?不行,我也得為抗疫做點事情。起初,謠言很多,我想在家也可做自媒體,去歌頌英雄,弘揚正能量,傳播知識。說干就干,但對我來說,算是入門,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從哪里入手呢?第一,我平時喜歡看新聞,了解政治,了解歷史,經歷過的事也很多,就發揮自己特長吧。第二,我家祖傳百年的一套甲種四書白話注解,再不能讓其沉睡了。一定要精心準備,盡快傳播,讓讀者易學易懂易記、作為制作方向。做自媒體其實很苦的,有時半夜睡不著起來寫文章,說話寫文章還不能過激,得把握尺度。但有一點是必須的,就是站在民族的立場上、站在人民的立場上、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去發聲。有效果嗎?自2月18日起,沒想到至今已在回答問題欄目,發了100多篇(次)。第一,在2月24日,針對“這次疫情,你有啥感悟嗎?”,我本來就懷疑外國或敵人搗的鬼,同時沒證據也不敢放開說,就按提醒的方式寫了7點,其中第一點寫道“加強對生物戰,細菌戰,基因戰的研究,加強國家安全部門的職能?!? 第二,針對“中國現在會出現糧食危機嗎”,于4月19日寫文章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說明我國糧食充足,夠國人吃兩年。第三,為了規范自己的寫作,我認真讀了悟空問答的有關要求,沒想到進步很大。在4月14日悟空問答“如果這次疫情被證實起源于美國實驗室,國際上會如何制裁美國?”的問答中,竟然獲得展現34萬。今后,要不斷地努力,向他人學習,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做一個合格的自媒體人。三、我自平凡,如何突破,對抗平庸?經過在社會上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對抗平庸的事例也不少。我就舉一個例子吧。上世紀70年代,我初中未畢業,就去咸寧打工當泥瓦匠,一天工資8角,這離我的夢想太遠,立志從頭再來。一年打工滿了,我回農村繼續讀初三,可是基礎真的太差了,ABC字母不會讀,漢語拼音讀不準,三角函數也不會,既然決心已下,只有苦讀,夜晚點著煤油燈做作業復習,早上5點起床背單詞,夜以繼日,笨鳥先飛,終于經過4年的努力,考上了重點大學,成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方圓幾十里流傳著泥瓦匠考上大學的故事。總而言之,在痛苦中找快樂,在快樂中把握尺度。在平凡中找機會,不懈的奮斗,總能實現夢想,對抗平庸!
(上圖為考上大學后,我與校友在大學圖書館前的照片)
一家之言,如果有不妥之處,請賜教。
中國王朝從北往南統一,為什么明朝和民國相反?
中原是華夏民族龍興之地,從秦到唐一直是國家的政治丶文化丶經濟丶軍事重心。這種局面能夠保持一千多年,主要有二點原因。
一丶獨特的地理地置。渭河流域的關中平原和晉冀魯豫所在的黃河兩岸自古就是天下糧倉。長安、洛陽作為當時朝代的首都,依托的就這個強大的經濟基礎而定。此外,霸秦、強漢、隋唐之所以都于關中,最大優勢在于它是天下形勝之地。北有蕭關,南有武關,東有函谷關(潼關),西有散關。據此進可攻,退可守,是立萬世基業的首選之地。
二丶自戰國漸成尚武之氣,經秦漢夯實,民族文化一直推崇,直接影響到唐代對外的擴張。民風彪悍,能打能殺,民族精神中的銳意進取奮發有為開拓創新是華夏民族自秦至唐歷史的總基調。
因此,由北方完成國家的統一大業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但是從唐朝以后,由于宋王朝文治的國策而導致的尚武銳氣的消蝕,自建國就作下了被動挨打的病根,還有就是北方長達百年的戰亂和胡族內遷,都在消耗著漢地的資源,自然性的黃河多次改道及此前氣候環境發生的一次巨大的變化,隨之而來的便是北方固有的優勢地位的削弱。宋并沒有完成漢唐之業,在同時期的遼、西夏及后期崛起的金丶蒙古的不斷擠壓和打擊下,中原王朝的政治丶文化丶經濟重心被迫轉移到長江流域以南地區。
相對于北方,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廣大地區始終沒有得到全面的開發。但隨著南宋的建立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在大量人口進入南方的同時,先進技術和科學文化也隨之而來,使長江中下游經濟迅速發展,并很快超越了北方。所以就為南宋政權長久存續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更為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民族認同意識明顯強于北方。同時期的北方由于異族的長時期統治,漢人胡化較重,所以才有張弘范之徒的助紂為虐。對照那些漢奸的可恥行徑,十萬南宋子民為捍衛華夏文明于崖山集體死于國難之壯舉,足以使山河動情蒼天流淚。
南宋滅亡后,生活在蒙元社會底層的南方漢人不甘于異族的殘酷統治乃民心所向。正是在這個時期,朱元璋順應了歷史潮流,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喊出了天下人的心聲,他率領的是南方起義軍之所以勢如破竹,一路高歌推翻蒙元,關健是思想的統一,至于其它因素的重要性都不能與之相比。思想就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靈魂的民族注定被異族奴役。
朱元璋由南向北完成統一全國后,著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復漢家之周禮,正華夏之衣冠。經過一代人的努力,五百余年異族統治下的北方漢人胡化現象得到遏制。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二百六十六年后,來自東北的女真人入主華夏,實現了一統。因為滿清的腐朽統治,被孫中山領導的民族革命推翻。南宋和大明,這兩個漢人政權亡于異族,皆始于北方,而反抗最激烈的最后傾覆其統治的卻是南方。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必然。
因為他們很不一樣,和當時的對手相比都具有很大的先進性。
中國歷史上的統一方式:由北向南vs由南向北
中國歷史上大多數的統一都是由北南,秦、東漢、西晉、隋、唐、元和清等等,新中國也是如此。這不是偶然的。原因是多方面,最關鍵的就是經濟基礎。以統一為目標的戰爭,不是一兩次戰斗、更不是一兩場戰役所決定的,也不是一年半載內能解決的,需要長時間的的準備、運籌和消耗,經濟基礎是大前提!而我國歷史上的經濟重心長時間是在北方,所以,能實現統一的只能以北方為根據地和大后方。
明朝實現由南向北的統一,此時中國的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南宋時在民間廣為流傳的“蘇湖熟,天下足”,就說明了長江流域的重要性。而且朱元璋事業的真正起點就是奪下了集慶(今南京),占據了江浙的糧食主產區。從而朱溫的“高筑墻、廣積糧”都有了現實基礎。以上是大前提。
(中國地勢的三個階梯。如果加入經濟維度,古代中國的統一,其實就是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問題。)
民國也就是廣州國民政府的北伐,大背景是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面與古代社會相比,發生了深刻變化,不能和古代簡單類比。
統一,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經濟,也僅僅是基礎而已。更重要的還有很多因素,比如時機的拿捏和主要對手的衰微等等。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什么呢?
明朝的統一: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朱元璋開歷史先河的實現由南向北統一,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關鍵一點是他代表歷史的先進性。朱元璋是彼時當之無愧的極富遠見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由于篇幅所限,不妨列舉一二。
其一“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旗幟凝聚人心。南宋抗金和抗元,前所未有地激發了主體民族的共同體意識,這是前所未有的。盡管經歷了“崖山之變”導致“神州陸沉”,但實現了統一之后的元在緩和民族矛盾和消弭反抗意志上做的并不徹底。盡管尊孔封圣、推崇道家和儒家,但等同于印度種姓制的人口等級制,加重了主體民族,不,準確說應該是包括其他少數民族在內的整個“南人”的屈辱感和被剝奪感,反抗的意識從未間斷。形象地說如同巖漿始終在地下奔流和凝聚,只等縫隙。而元朝末年不僅是出現了“縫隙”,皇族對皇位的血腥爭奪、官僚集團的腐化和天災等偶然因素綜合起來簡直是“敞口大開”。誰能左右此時天下民眾的群體心理,誰就能走上王座。
(數量最龐大的人群,卻成為了最下等人。設計這項制度的人,簡直如同坐在火山口上。)
這里不妨節選朱元璋討元檄文的片段,體會一下左右人心的頂級政治家的智慧:
(檄文的背后體現的是朱元璋的格局、視野、胸襟和氣度,體現的是政治智慧。)
紅色虛線邊框內是原文,藍色實線邊框是本人的解讀。簡簡單單的一篇檄文,彰顯了朱元璋作為那個時代頂級政治家的智慧。這是王保保之類的武將遠遠不能匹及的。
其二 路線選擇 :斷血脈、剪羽翼而釜底抽薪。朱元璋北伐,面對的是廣闊的北方,以哪里作為主攻的方向,至關重要。
元朝的經濟命脈以內河漕運和海運為主,通過這兩個大動脈將南方所產的糧食和所出的賦稅源源不斷運往大都。
(漕運和海運,就是維系元朝生命有機體的兩根大動脈。)
朱元璋占據了江浙,就等于廢掉了其中一個大動脈。接下來,就是如何廢掉另一個的問題,于是山東,就成了朱元璋的第一個主攻方向。
(北伐的矛頭首先指向山東,這極具智慧。這又體現了朱元璋作為那個時代頂級戰略家的過人智慧。)
綜觀朱元璋北伐的進軍路線和順序是:山東-河南-河北和元大都-山西-陜甘大西北。
山東-河南-河北和元大都,相當于掐斷動脈、去除屏障之后,探囊取物直取元大都。事實上,當明軍兵臨城下之時,元順帝早已北遁,未經過激戰而收入囊中。
山西-陜甘大西北,就是消滅朱元璋心目中唯一一個對手、被他譽為“天下奇男子”的擴廓帖木兒,即傳說中的王保保。
(王保保確實很“奇”!無論朱元璋怎樣懷柔,他都不肯投降,反而多次擊敗明軍。無奈元朝的大廈已經傾倒,更無奈的是他只是武將,而不是一個政治家。)
朱元璋由南到北統一華夏,開創千年以來的先例,絕非偶然,實則必然。這里有太多的智慧和經驗需要后人吸取。問題是蔣介石是合格的學生嗎?只能說是半個!
國民政府的北伐:國共合作,順勢而為
民國北伐,也就是廣州國民政府的歷時一年的北伐。因為經濟基礎和社會基本面都發生了急劇的變革,已經不是“古代”的范疇了,需要另外的視角來看,主要就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視角。
(此書不看,對于中國的近現代史基本是“懵”的狀態。)
1840年的煙片戰爭,將中國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開始了中國近代化的歷程。在此歷程中,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持續而劇烈的變化,具體請參見偉大領袖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這里不贅述。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一是內外矛盾,即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的矛盾;二是階級矛盾,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誰能解決好這兩個問題,誰就能帶領和領導中國社會向前進。
(國民政府北伐宣言。早在1924年就已經頒布。北伐,其實就是革命的繼續。)
繼續革命,國共合作創造大前提。國民政府的北伐,其實就是辛亥革命的繼續。盡管推翻了最后一個王朝的統治、迫使清帝退位,但革命的理想和目標遠未實現。革命,仍需繼續。主要領導人物孫中山等一直在苦苦尋找繼續革命的方向和方式,直到遇到了俄國十月革命。于是,國共合作應運而生,并在革命實踐中發揮了驚人的威力。
國共第一次合作,中國共產黨輔助孫中山進行了有效的“整黨”,實現了國民黨前所未有的團結;以創辦軍官學校的方式,為建立真正屬于革命的軍隊;將政治工作開始融入軍隊中,使得士兵開始清楚“為何而戰”和“為誰而言”??傊?,激發了前所未有的斗志和活力。因此之故,廣州國民政府的北伐幾乎是摧枯拉朽之勢,第一期北伐,半年時間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第二期北伐,又幾乎是半年時間從長江流域打到長城沿線。而以上的進軍速度和效率,是之前幾乎不可想象的。
(如果沒有國共的第一次合作,北伐戰爭幾乎不可能。很可能就像1924年的那次一樣,只是兵出韶關而已,剛剛開始卻又迅速結束。)
各個擊破,戰爭進程得以高效推進。廣州國民政府的北伐,其目標對象是各路舊軍閥。當其時,一方面,北洋軍閥經過長期戰亂實現了迭代,形成了以孫傳芳、吳佩孚和張作霖為代表的三大勢力;另一方面,全國其他地方還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各路軍閥。有一點需要明確,“軍閥”是歷史階段的產物,彼時的各路軍閥從來都是鐵板一塊,相互攻擊、猜疑乃至暗通款曲,都是常態。
(北伐軍各個擊破的策略是相當有效,孫傳芳和吳佩孚很快就被打垮。)
(北伐戰爭第一階段之后的局面。注意!此圖并不完整,如果加上西北諸省和西藏等地,全國的割據勢力還相當多。)
北伐,從作戰歷程而言,各個階段的主要打擊對象明確而具體,使得北伐軍得以集中主力各個擊破。北伐之始,兩廣實現了合作,所以北伐軍的序列里既有經過改造的國民革命軍,也有擁護和支持北伐的廣西和云南等地的軍閥。北伐全過程,各路舊軍閥始終未能實現合作,力量從來都是分散的。
綜上,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成功,實際上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理想推動的結果,根本上是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這個“隱藏在幕后”的因素的推動。
實質的統一?談何容易!
國家統一,在具有五千多年不間斷文明歷程的中國而言,從秦開始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說到底,統一,與其說是軍事的維度,更不如說是政治的范疇。誰,具有歷史先進性,超越同時代其他對手的先進性,誰,才有資格和能力實現統一,實現真正的上下一心的統一。
從上述意義上說,其實無論是朱元璋還是蔣介石,都遠遠沒有滿分,甚至只是介于70分左右的“良”的水準。
朱元璋,是占據了大都,并且將蒙古貴族趕回了漠北草原。可是明與蒙古之間的戰爭又持續幾代人的時間。僅他在世時的戰爭就多大八次。所以,朱元璋的統一并不完全,只能說是“大體統一”。
(明太祖的八次北征,說明明朝的統一,并不完全和徹底。)
蔣介石國民政府,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通電東北易幟,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墒侨缓竽??緊接著就是原北伐軍內部的新軍閥戰爭。從那時直到1949年底,山西、西康、西北諸省和西藏等,從來都是軍政等自成一體,國民政府的政令從未有效實施。所以,國民政府只是“表明統一”。
(派系林立的國民政府。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949年底。那個黨即便是跑到臺灣,直到今天還是那個老問題。劣根性!真沒辦法?。?/p>
總結:朱元璋和廣州國民政府具有歷史的先進性,所以,他們能夠實現從南到北的統一,推動經濟社會的發展。但他們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問題,只能是不完全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