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莆田農(nóng)村蓋房子要鄰居同意?鄰居不同意就不能建房子嗎?
現(xiàn)在農(nóng)村房屋新建,不管什么原因,在提交材料的時候,需提供四鄰意見書,以證明房主沒有占四鄰的土地,互相無土地糾紛。在法律上,并非申請建房的必要材料,但是在實際中,是需要的,除非情況特殊。
這個四鄰意見書本意是要互相監(jiān)督,把土地矛盾化解在建房之前,結果就變成了我不要臉就無敵了,每到建房的時候,為了這個四鄰意見書,那是一個雞飛狗跳。有仇報仇,對方就拿著雞毛蒜皮的小事來跟你挑事,或者借機訛詐,要求賠償或者換地。很多都是眼紅,并非真的存在矛盾。
好不容易四鄰都簽字了,審批也通過了,這時候要是不要臉,就會以各種理由干擾施工,不是說鄰居不同意就不能建,而是他會以各種手段不讓你建。
比如說讓老人堵在路中央,不讓施工車子過去;跑到工地上罵街,逼走工人;以水管、電線需要經(jīng)過某某地方不安全,要求停止施工,不然就要斷水斷電;以工地揚塵、噪音太大,家里老人身體不好,要求停止施工等等。
這次事件,阻攔施工的幾家,以小路是他們開辟的為由,不肯借道,阻撓施工車輛進入;又到工地上去鬧事,不讓施工。大叔兩口子之所以先建個小窩棚,除了無法建房,也是為了看住工地的東西,防止破壞。
而一般農(nóng)村遇到這種情況,都是以村委、宗親調解為主,畢竟很多土地糾紛沒有歷史資料,知情人估計都不在了。只要豁的出去,這事就能鬧個沒完,反正拆了房子的著急,鬧事的又不急。
即使有這樣的習慣,但是我們要明白,嫌疑人他是有合法建房手續(xù)的,至少能夠證明他需要建房的區(qū)域是他的合法宅基地,如果不是鄰里不和,就是有權有勢的人欺人太甚,畢竟家大業(yè)大,有勢力,或者說上面有“保護傘”,可以為所欲為,想獨家大院,風水寶地,不愿意其他外人“沾光”,當?shù)氐耐粱实郏ㄎ要氉穑?/p>
因此從法律上來說,犯罪嫌疑人他是可以建房的,完全不需要左鄰右舍的同意,當然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有這樣的習俗也是為了鄰里友好,和睦相處,社會的穩(wěn)定也是這些千千萬萬的“小鄰”和諧共同構成的!
農(nóng)家的事也跟復雜,沒有矛盾就是好鄰居,如果有矛盾就會有斗爭,慢慢就會有積怨,如果當?shù)鼗鶎記]有及時介入或者無所作為的話,作為強勢的一方就會一直欺負弱者,而弱者呢,除了忍氣吞聲,或者就是最后不得已的“瘋狂”,案例中的犯罪嫌疑人可能就是到了最后不得不“反擊”時刻,大不了魚死網(wǎng)破,我沒有活路了,我也不讓你好過,悲劇就發(fā)生了!
犯罪嫌疑人有過錯嗎?
手續(xù)合法,原有房屋400平方已經(jīng)拆除,準備新建150左右的房屋,常理應該不會影響周圍房屋的采光情況的,從整個案件所匯集的消息,“受害者”威脅、阻撓甚至聯(lián)合其他鄰居一起施壓,硬是讓擁有合法手續(xù)的嫌疑人無法建房,只能簡單搭建一個雨棚,有高齡老母親,夏天酷熱冬天好冷,作為子女不能為自己的父母提供舒適的居家環(huán)境,風餐露宿,是何等的悲哀,并不是自己沒有能力,一切確是因為可能的“村霸、惡霸”把自己往死里“逼”
嫌疑人不是沒有通過合法渠道為自己爭取合法權益,但是既然“受害者”能夠為所欲為,他又能做得了什么,村霸的變本加厲的欺負可能就是因為他的不斷“上告”,所以正義也就會遲到,或者不可能來到,但是他仍然沒有“爆發(fā)”,能做的也是通過網(wǎng)絡方式述說自己的遭遇,可惜仍然沒有被重視,正義“瞎了眼”,什么都看不見!
最后僅僅因為自己搭建的雨棚垮塌,一些瓦片掉入受害者家里,這個時候他還想到給別人帶來了不變,主動去撿瓦片,再次遭到“受害者”的欺凌,可以說這是要把弱者往死里逼,一家人已經(jīng)無家可歸了,活下去的希望在哪?看不到,所以不要低估弱者的爆發(fā),作惡者可能都沒有來得及后悔的機會,一線生機都沒有了,只能豁出去了!
作惡多端的人應該有他該有的下場,但不是由我們個人來實施懲罰,文明法治社會所不允許的,但是嫌疑人他眼中的“文明”“法律”“正義”在哪兒?
二、現(xiàn)在莆田的發(fā)展的怎么樣,呈現(xiàn)什么狀態(tài)發(fā)展?
2018年莆田市的GDP達到了2242億元,與去年相比增加了8.3%,人均GDP達到了77325元,同時國內人均GDP為64644元,超過了國內人均水平有一萬多,經(jīng)濟水平在中國屬于中上水平。
資料來源:莆田市2018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從經(jīng)濟情況來看但是把莆田市放在福建省內來看的話,莆田的經(jīng)濟就沒那么強了,從經(jīng)濟總量上來看,莆田市經(jīng)濟總量排名較后,同時從人均GDP來看,福建省省內人均GDP已經(jīng)達到了91197元,莆田市的人均GDP僅為77325元,與省內均值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的。
資料來源:莆田市2018年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
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看2018年莆田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7954元,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28228元,同時福建省全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644元。莆田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僅低于福建省的平均水平,還低于中國的平均水平。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莆田市的人均GDP遠高于中國人均GDP,但是莆田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yún)s低于中國平均水平,可以發(fā)現(xiàn)在莆田工作的人產(chǎn)出的多,但是獲得的報酬少。
上市公司情況2018年年末莆田市在A股上市的公司一共有2家,與2017年的數(shù)量持平,新三板掛牌企業(yè)有4家,也與上年數(shù)量持平。一年以來上市公司數(shù)量未有變化。
目前來看,莆田市的發(fā)展水平在福建省內排名屬于中下水平,但是在中國國內排名處于中上水平。其實莆田的民間資本較為雄厚,但大部分都投資于外地,所以未來可以通過招商引資來帶動莆田的發(fā)展,同時發(fā)展自身優(yōu)勢產(chǎn)業(yè),尋找新的經(jīng)濟增長點,才能夠加快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
你怎么看?歡迎各位留言評論,喜歡的麻煩點贊關注
莆田是福建的省轄地級市,福州東側,靠進臺灣;以制鞋業(yè)(耐克牌)起家并聞名,但大都是仿制品!
我認為,目前莆田的產(chǎn)業(yè)布局與產(chǎn)業(yè)產(chǎn)品很難維持下去,不單是擴大產(chǎn)品產(chǎn)量的問題,一是要增加產(chǎn)業(yè)產(chǎn)品的科技含量、突破現(xiàn)有產(chǎn)業(yè)的瓶頸;二是要吸引擴大投資、從戰(zhàn)略上創(chuàng)新品牌,準備新一輪發(fā)展二與新的沖刺!
跨海大橋如果建成,將是莆田發(fā)展的大好機遇;現(xiàn)在去投資、或買房,或者去占塊地皮還是個先機;不過,我感到應該擴大與廈門的交流與合作,才能實現(xiàn)臺海共贏!
個人粗淺之議,不值當!:
三、莆田除了是李嘉誠祖籍外,還出了哪些名人?
答題之前研究了一下莆田是李嘉誠祖籍地這回事,1993年8月18日,《福建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對當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陳光毅說:“我們祖先有幾代在福建莆田居住生活過,我可以說是半個福建人。”其先祖先從中原遷至莆田,之后再遷到廣東扎根。姑且了解一下便好,今天我們主要集中在莆田當?shù)丶捌鋮^(qū)縣“出產(chǎn)”的名人。有“一家九刺史”、“一門五學士”、“一戶六進士”、“一科兩狀元”、“魁亞占雙標”、“兄弟兩宰相”、“六部尚書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為官”的風流佳話。他們恰似燦爛的群星,在歷史的銀河里閃爍,各領風騷,垂范后人。
說起莆田的名人,腦海第一個蹦出的就是那天看《國家寶藏》出現(xiàn)的蔡京。蔡京雖然名聲不好,但是人出名字也寫得極好。蔡京:仙游楓亭人,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曾先后四次任相,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說了蔡京就不能忽略其弟蔡卞。蔡卞和蔡京同科舉登進士第,當官后期不及蔡京,但是書法也是被米菲贊過。
蔡襄是蔡京的堂兄,和蔡京截然不同,為官正直清廉體察民情。蔡襄主持建造了洛陽橋,主持制作了武夷茶“小龍團”。工于書法,詩文清妙。是蔡京學習書法的對象。
除了以上蔡家人,莆田地區(qū)歷史上還有不少名人。看過楊玉環(huán)故事的觀眾都知道有個梅妃。梅妃江采萍就是莆田人,能歌善舞能詩作賦,各種技能加身。媽祖林墨也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了。女性中林蘭英也是赫赫有名,半導體材料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莆田歷史上素有“文獻名邦”,出現(xiàn)過一堆進士狀元,如,徐寅、黃公度、鄭僑、陳文龍、陳俊卿等眾多人才。
鄭僑:仙游縣人 (公元1169年)考中狀元,宋寧宗詔為參知政事,明年,進知樞密院事。
陳文龍:莆田縣(今城廂區(qū))人,是南宋末抗元將領,被后人譽為福建的“岳飛”。
鄭樵:南宋著名的歷史學家,著有《通志》與杜佑的《通典》、馬端臨的《文獻通考》并稱“三通”
陳俊卿:莆田縣(今城廂區(qū))人。南宋大臣,官至宰輔。卒后,孝宗贈太師,謚正獻。朱熹親自來莆吊唁,并書其行狀。
林披:唐高平太守林萬寵之次子,莆田縣人。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號“九牧林家”。 林藻,系林披次子,工詩書法,今傳世有行書《深慰帖》;其詩作收錄于《全唐詩》中。
以上僅為部分名人,還有黃滔、本寂、柯維騏等眾多歷史上名人無法一一說完。歡迎廣大網(wǎng)友補充說明。
福建莆田歷史上素有“文獻名邦”之美譽,自唐朝以來一千二百多年時間里,眾星云集,名人輩,在各個領域著意風騷,留名青史。我在這里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林披(733至802),唐朝天寶十一年(752)舉明經(jīng),官檢校太子兼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林披有九子,都官至州剌史,世號“九牧林家”。
林藻,唐貞元四年(788)登明經(jīng),三年后進士及第,為閩舉進士之第一人。官至江陵府使,工詩畫,詩見《全唐詩》。
徐寅,唐乾寧元年(894)進士及第,梁開平元年(907)中狀元,梁太祖要他改賦,徐答曰:“臣寧無官,賦不可改”。
本僧(840至901)唐朝僧人,佛都曹洞宗創(chuàng)始人之一,著有《寒山子詩集注》等。
黃滔(840至911),唐乾寧二年(895)進士及第,晚唐著名的詩人。被稱為“閩中文章初祖”,有《黃御史集》行世。
陳洪進(914至985),北宋名將。
林默(960至987),北宋貞女。被稱為“神姑”,后人建廟祀之號“通賢靈女”,尊為“媽祖”。
蔡襄(1012至1067)北宋名臣,政治家,園藝家,書法家,曾著《荔枝譜》,為世界最早的果樹栽培專著。
蔡京(1047至1126),北宋寧煕三年(1070)與弟蔡卞同榜進士及第,官戶部尚書,右仆射,曾五度為相。晚年誤國,被貶嶺南。
還有李富,鄭樵,陳俊卿,林光朝,鄭僑,陳儻,陳文龍,柯維騅,林兆恩,林潤,宋玨,普鯨,林友蘭,江春霖,李霞,張琴,李耕,黃羲,吳德懋,黃震,歐元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