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釀啤酒PH感覺有些小,怎么調節,急!
PH感覺有些小?怎么感覺的?還是講點科學吧,是用PH試紙檢測?還是PH計檢測?又或者就是自己喝著不對味?最好不要憑感覺來判斷,否則會出現你無法預料的結果。如果真的就是PH值偏低,一般啤酒(未進行稀釋的原濃12度左右)PH值在4.4—5.3之間比較正常(口感上,保質期上沒有大問題),如果PH值低于3,就很可能出現“酸露頭(行業術語)”的口感,方法1:加水(無菌水)稀釋+適當充CO2進行飽和;方法2:在你確保不是污染了“雜菌”的情況下(一般污染醋酸桿菌后發酵液就變酸了),將PH低的酒與正常的酒進行混合(比例自己調整,1:5?1:2?等等);方法3:如果已明顯品嘗到酸敗的味道(無法下咽),勸你趕快排掉吧(已嚴重污染了),你在給別人喝,很可能會出人身傷害事故,那你就可吃不了兜著走了!
二、醪糟煮啤酒是不是發物
醪糟確實是發物。
醪糟經糯米發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主要原料是糯米,釀制工藝簡單,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極少,富含氨基酸等,因此深受人們喜愛。主要營養成分:單糖和低聚糖,維生素B族,維生素E,食用功效:甘甜芳醇,能刺激消化腺地分泌,增進食欲等。
三、啤酒液微生物控制
酵母是決定啤酒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與原料一起決定了啤酒的pH、香味和最終質量。健壯與發酵旺盛的酵母是決定啤酒香味成分的多寡與低聚糖含量高低的關鍵。 冷卻麥汁接種酵母后,酵母在充氧條件下,以麥汁中的氨基酸為主要氮源,可發酵性糖類為主要碳源,進行有氧呼吸和旺盛的增殖。當醪液中的氧消耗完畢時,酵母菌便在缺氧條件下,進行酒精發酵。其生化過程十分復雜,在啤酒酵母所含酶系的作用下,其主要代謝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此外還有一系列的發酵副產物,如常有少量的甘油生成。雜醇油包括戊醇、異戊醇、異丁醇及其酯類。它們分別由異亮氨酸、亮氨酸和纈氨酸生成。啤酒中生成的雜醇油含量不能過高,否則會使啤酒口味變差,甚至引起頭痛。此外,還可能生成一些其他的醇、醛和酸,取決于酵母菌株、發酵培養基的成分和發酵時的溫度。雙乙酰具有啤酒中最不受歡迎的黃油香氣和口味,它是由某些酵母生成的,釀造時,應防止雙乙酰的累積量超標。 在啤酒廠里,上一批的酵母泥,常被用作下一批的接種物而重新使用,所以控制酵母的質量甚為重要。因為任何變異或退化,在反復循環使用中都會越來越嚴重。并且那些比酵母生長快的雜菌也會大量增殖。故發酵過程中對酵母進行例行檢查是很重要的。 在可能造成污染的常見雜菌中,最重要的有巴氏乳桿菌和啤酒片球菌以及某些野生酵母。變形黃桿菌(Flavobacterium proteus)常出現在達到厭氧狀態以前的早期啤酒發酵醪液中,此菌即便在啤酒中未留下活菌,也會在啤酒中留下邪雜味。產氣氣桿菌(Aerabacter aerogenes)是一種不污染啤酒而可能污染麥芽汁的雜菌。在啤酒中大多數致病菌在短時間內都會死亡。
四、啤酒的做法
啤酒生產大致可分為麥芽制造﹑啤酒釀造﹑啤酒灌裝3個主要過程。
麥芽制造
有以下6道工序。大麥貯存﹕剛收獲的大麥有休眠期﹐發芽力低﹐要進行貯存後熟。大麥精選﹕用風力﹑篩機除去雜物﹐發芽適宜溫度為13~18℃﹐發芽周期為4~6日﹐根芽的伸長為粒長的1~1.5倍。長成的濕麥芽稱綠麥芽。焙燥﹕目的是降低水分﹐終止綠麥芽的生長和的分解作用﹐以便長期貯存﹔使麥芽形成賦予啤酒色﹑香﹑味的物質﹔易于除去根芽﹐焙燥後的麥芽水分為3~5%。貯存﹕焙燥後的麥芽﹐在除去麥根﹐精選﹐冷卻之後放入混凝土或金屬貯倉中貯存。
啤酒釀造
有以下5道工序。主要是糖化﹑發酵﹑貯酒後熟3個過程。 原料粉碎﹕將麥芽﹑大米分別由粉碎機粉碎至適于糖化操作的粉碎度。糖化﹕將粉碎的麥芽和淀粉質輔料用溫水分別在糊化鍋﹑糖化鍋中混合﹐調節溫度。糖化鍋先維持在適于蛋白質分解作用的溫度(45~52℃)(蛋白休止)。將糊化鍋中液化完全的醪液兌入糖化鍋後﹐維持在適于糖化(β-淀粉和α-淀粉)作用的溫度(62~70℃)(糖化休止)﹐以制造麥醪。麥醪溫度的上升方法有浸出法和煮出法兩種。蛋白﹑糖化休止時間 啤酒
及溫度上升方法﹐根據啤酒的性質﹑使用的原料﹑設備等決定用過濾槽或過濾機濾出麥汁後﹐在煮沸鍋中煮沸﹐添加酒花﹐調整成適當的麥汁濃度後﹐進入回旋沉淀槽中分離出熱凝固物﹐澄清的麥汁進入冷卻器中冷卻到5~8℃。發酵﹕冷卻後的麥汁添加酵母送入發酵池或圓柱錐底發酵罐中進行發酵﹐用蛇管或夾套冷卻并控制溫度。進行下面發酵時﹐最高溫度控制在8~13℃﹐發酵過程分為起泡期﹑高泡期﹑低泡期﹐一般發酵5~10日。發酵成的啤酒稱為嫩啤酒﹐苦味犟﹐口味粗糙﹐CO2含量低﹐不宜飲用。後酵﹕為了使嫩啤酒後熟﹐將其送入貯酒罐中或繼續在圓柱錐底發酵罐中冷卻至0℃左右﹐調節罐內壓力﹐使CO2溶入啤酒中。貯酒期需1~2月﹐在此期間殘存的酵母﹑冷凝固物等逐漸沉淀﹐啤酒逐漸澄清﹐CO2在酒內飽和﹐口味醇和﹐適于飲用。過濾﹕為了使啤酒澄清透明成為商品﹐啤酒在-1℃下進行澄清過濾。對過濾的要求為﹕過濾能力大﹑質量好﹐酒和CO2的損失少﹐不影響酒的風味。過濾方式有硅藻土過濾﹑紙板過濾﹑微孔薄膜過濾等。
啤酒灌裝
灌裝 是啤酒生產的最後一道工序﹐對保持啤酒的質量﹐賦予啤酒的商品外觀形像有直接影響。灌裝後的啤酒應符合衛生標準﹐盡量減少CO2損失和減少封入容器內的空氣含量。 桶裝﹕桶的材質為鋁或不銹鋼﹐容量為15﹑20﹑25﹑30﹑50L。其中30L為常用規格。桶裝啤酒一般是未經巴氏殺菌的鮮啤酒。鮮啤酒口味好﹐成本低﹐但保存期不長﹐適于當地銷售。 瓶裝﹕為了保持啤酒質量﹐減少紫外線的影響﹐一般采用棕色或深綠色的玻璃瓶。空瓶經浸瓶槽(鹼液2~5%﹐40~70℃)浸泡﹐然後通過洗瓶機洗凈﹐再經灌裝機灌入啤酒﹐壓蓋機壓上瓶蓋。經殺菌機巴氏殺菌後﹐檢查合格即可裝箱出廠。 罐裝﹕罐裝啤酒于1935年起始于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軍需而發展很快。罐裝啤酒體輕﹐運輸攜帶和開啟飲用方便﹐因此很受消費者歡迎﹐發展很快。 啤酒
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塑料瓶裝﹕自1980年後投放市場﹐數量逐年增加。其優點為高度透明﹐重量輕﹐啟封後可再次密封﹐價格合理。主要缺點為保氣性差﹐在存放過程中﹐CO2逐漸減少。增添涂層能改善保氣性﹐但貯存時間也不能太長。PET瓶不能預先抽空或巴氏殺菌﹐需采用特殊的灌裝程序﹐以避免攝入空氣和污染雜菌。
啤酒生產新技術
主要有7種。濃醪發酵﹕1967年開始應用于生產。是采用高濃度麥汁進行發酵﹐然後再稀釋成規定濃度成品啤酒的方法。快速發酵﹕通過控制發酵條件﹐在保持原有風味的基礎上﹐縮短發酵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增加產量。快速發酵法工藝控制條件為﹕目的在于大幅度縮短發酵周期。實質上是為了克服菌種變異﹑雜菌污染問題﹐而且是更為快速的連續發酵工藝。已取得的成果為﹕前發酵由傳統法的5~10日縮短為1日﹐可連續穩定運行3個月。圓柱圓 啤酒
錐露天發酵罐﹕1966年起開始應用于生產。其主要優點為﹕可縮短發酵周期﹐節約投資﹐回收CO2和酵母簡便﹐有利于實現自動控制。目前單罐容積在600Kl的已很普遍﹐材質一般為不銹鋼。純生啤酒的開發﹕隨著除菌過濾﹑無菌包裝技術的成功﹐自70年代開始開發了不經巴氏殺菌而能長期保存的純生啤酒。由于口味好﹐很受消費者歡迎。目前有的國家純生啤酒已占整個啤酒產量的50%。低醇﹑無醇啤酒的開發﹕為汽車司機﹑婦女﹑兒童和老年人飲用的一種清涼飲料。它的特點是酒精含量低。無醇啤酒酒精含量一般在0.5~1%﹐泡沫豐富﹐口味淡爽﹐有較好的酒花香味﹐保持了啤酒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