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天吃火鍋時,是喝白酒好,還是喝啤酒好呢?
這個問題讓人選擇性障礙,陷入兩難。火鍋屬于搶食,特別是多人聚餐的畫面。冬天,火鍋熱氣騰騰,盡管喝啤酒越喝越冷,但有助于嘴巴降溫,白酒入口辛辣,在加上配合高溫食材,那是雙重的熱火朝“嘴”,除了涮羊肉之外。
冬天吃火鍋如何選擇酒類呢?
一,1到3個人吃火鍋。白酒、啤酒都適合,不爭不搶,時間慢慢,節奏緩緩,飲酒也緩慢,冬天的啤酒慢慢近日腸胃,也不會冰涼,白酒也不會短時間內喝高。白酒,啤酒可任意選擇。
二,4人以上吃火鍋。適合啤酒,人頭攢動,聲音嘈雜,節奏緊湊,爭搶不斷,杯盤狼藉,適合快節奏的啤酒,真正的快速消費飲料,而白酒則非常不適合這樣的氛圍,白酒是用來品的,大口吃火鍋,大口喝白酒,想想這樣的畫面,都有強烈的違和感。
三,吃火鍋的注意事項。其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天要吃火鍋的,所以吃個火鍋配啤酒,即使是海鮮火鍋,也不會引發所謂的痛風,只要不是本身痛風纏身。吃火鍋建議喝泡沫性豐富的小麥啤酒,更宜人。
火鍋不只是一種餐飲形式,而是一場視覺盛宴,是眼前原始食材由生變熟的轉變,充滿滾燙的熱感,啤酒有助于消解口腔的熱度。這是吃火鍋喝啤酒最直接的好處,但是冬天喝啤酒建議啤酒在溫水里浸泡一下,抵消冰涼的溫度,也會不傷胃。至于冬天吃火鍋喝白酒,三兩個人吃是消遣,多人吃火鍋仍喝白酒,是重口味。
二、為什么有人說久經酒場的人都喜歡喝白酒卻很少沾啤酒?
其實,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結合我個人的感受,總結了一下,供各位酒友一看,如有雷同,純屬同道中人:
一.久經酒場的人,一般來說都是有一定生活閱歷,且逐漸步入中年的人。年輕的時候,喜歡喝啤酒,喜歡啤酒的清爽,喜歡一飲而盡的暢快與豪氣。但有了一定年紀之后,啤酒喝不動了,以前喝一瓶就能上廁所排空,現在不但不排空,而且直漲肚。是站著也不是,坐著也不是。非常難受。倒不如喝點白酒,來得舒服得勁兒。
二.啤酒作為日常生活類飲品還可以,但如果正式宴請而且宴席有一定檔次的時候,用啤酒招待客人,絕對讓人家感覺你這人太狗了,真他媽小氣。這種場合一般都是選用白酒來壓桌撐場面,啤酒則是在宴席即將結束的最后,大家喝點啤酒溜溜縫兒,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啤酒什么事。
三.無論是三五好友,還是商務宴請,白酒不但能體現主人對客人的敬意和尊重,而且三兩杯下肚之后,飲宴中人很快打開陌生、矜持的狀態,快速進入人酒情濃的階段,把酒言歡、舉杯同樂。而啤酒呢,因為酒精度數低等原因,遲遲進不了狀態,進入狀態之后,則沒辦法,肚子撐得想去廁所。更別說打圈敬酒了。如果您用啤酒打圈,要是沒有個大胃口,根本不好使,我就曾經因為啤酒打圈打不下去,而尷尬不已。
四.白酒可以豐簡由人,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價位檔次的白酒,恰到好處、相得益彰。而且選用品質好的白酒,喝完之后的體感是很舒服的,醒酒也比較快,適量飲用,第二天不怎么影響工作和生活。而啤酒呢,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啤酒,其實都是工業啤水,酒味兒淡得跟喝水沒啥區別,但喝多了第二天起來頭特別疼,而且感到頭重腳輕、非常難受。
五.白酒和啤酒的酒性是不同的,白酒屬于溫熱的酒體,而啤酒作為釀造酒來說,偏寒涼。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性質寒涼冰冷的東西,往往不愛飲用。而更愿意喝點白酒,不但身神舒爽,而且暖意融融。
六.至于喝白酒比喝啤酒省錢的說法,我倒是不覺得。我更傾向于喝少點、喝好點、喝慢點,不喝垃圾酒,要喝高品質酒。身體是自己的,為了過酒癮,選擇低檔低質的酒,其實對身體的危害還是蠻大的。
7.最后還有一點就是,喝白酒也跟地域飲食文化有很大的關系,比如:在山東,我去拜訪過很多酒圈的朋友,在那里吃飯應酬,基本上全是白酒,反正我去這么幾次,除了在青島喝到啤酒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白酒。而啤酒更多是在第一場酒局盡興之后,再來個第二場燒烤或KTV的時候,才是標配。
總而言之,無論你是喜歡喝白酒也好,還是喜歡啤酒也罷。芙蘭君建議您:喝好點、喝少點、喝慢點,微醺為妙,切不可饕餮暴飲!
文|芙蘭一醉,獨立酒評人
芙蓉深處憑蘭閱,唯有一醉敬芳華!
文|芙蘭一醉,略備佳釀迎迓酒友,在此鞠躬謝啦!(因受認知局限,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供各位酒友參考,敬請指正鞭策!)
三、為什么KTV沒什么人喝白酒?
KTV里啤酒是標配,而喝口白酒就會皺眉。啤酒是苦中有爽,白酒是苦大仇深,這就是沒人在這種歡快的場所喝白酒的原因!去過KTV的人都知道,極少有白酒,就連酒吧這種主營酒水業務的地方也很少有白酒。最主要的原因白酒需要下酒菜,白酒是一種與中式菜肴緊密聯系的酒種,離開了中式菜品,無酒不成宴,有宴必白酒。KTV這個場合之上,可以大喝,但不能大吃。
干喝白酒,或就著果碟,兩首歌沒嗨完,估計多數人都要昏過去了。而且,KTV這種娛樂場所,它的屬性是輕生活,是一種愉悅的放縱活動,在KTV里喝生猛的白酒,比較違和,當然不是不可以,能在這種場合干下幾杯白酒的,都是重口味。
KTV是娛樂場所,白酒的性質并不適合該場合,當一個前衛的生活習慣與一個帶有傳統臉譜的白酒結合在一起的時候,相當突兀。喝白酒不論是舉杯歡暢,還是豪情壯志,白酒喝的都是酸甜苦辣的生活,極其不適合KTV這個輕生活的畫風。
但是KTV里面是有伏特加的,唱歌的人也不會干喝這種純粹的高度酒,而是唱歌的頑主們會點一瓶伏特加,配上各種飲料,自制所謂的雞尾酒來自嗨。配比的好不好,全是玩樂而已。
這也是伏特加風靡西方世界的原因,而白酒就不可能這樣干。眾所周知,伏特加是雞尾酒調和的基酒,是因為它沒有白酒的香型,白酒之所以不能和其它酒水調配,是因為白酒的主體香型不容易被掩蓋,而伏特加就可以。調配之后,還可以稀釋伏特加的酒精度。
KTV里要么喝啤酒,要么喝其它飲料,啤酒喝的多一點也不至于很快就扶墻了,甚至跑到衛生間吐了之后,回來仍舊把住麥克風把自己當成K歌之王。
但是白酒就不行了,你喝了幾口,立馬酒精上腦,還有后勁,沒喊上幾嗓子,人就趴窩了,連拿麥克風的想法都沒有了。
這完事的速度太快,想想在這種歡快為主的消費場所還喝苦逼的白酒,不是給自己添堵嗎?再說了,也不是喝白酒的環境和氣氛。所以,喝一口白酒就皺一次眉頭,扯著啤酒瓶子豪邁入口,唱歌還帶節奏。
于是,很多人在KTV是這樣唱歌的:讓我們紅塵作伴“喝”得瀟瀟灑灑,“寶馬奔馳“共享單車繁華,“啤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轟轟烈烈把握青春年華,哈啊哈啊,哈啊哈......
為什么KTV沒什么人喝白酒?
以前我在KTV里面做過吧生,就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營業額
我看很多人說不賣白酒是因為白酒度數高,走不了量,其實這是不對的,舉個例子,如果一瓶白酒賣一千左右,10人一包廂,按5瓶來算營業額在5千左右,24支的啤酒賣388-488,要10件左右營業額才5千,客人要一人干一整件。你覺得有多少人能一人干一件24瓶啤酒,這么看好像賣白酒要更劃算些,但是KTV為什么不賣白酒呢?
其實KTV里面無論是老板還是服務生,最想賣的其實是洋酒 ,良心老板進價一百左右的洋酒,售價700-800不算高吧。
為什么洋酒最受老板和服務生歡迎呢?
一個啤酒瓶蓋供貨商給服務生提1-2塊,一件也就50塊左右,但一瓶洋酒最少提成都是100左右,有的售價高的提成可到200-300一瓶,洋酒KTV必兌飲料,這又是額外的進項,誰喝白酒啤酒兌其他東西的,所以KTV更愿意售賣洋酒,服務生一般也優先推薦洋酒(包括紅酒)。
二:獲客量
如果是年輕人去KTV,啤酒肯定是必點,我是沒見過年輕人在KTV要白酒的,如果是中年人,要么就是吃飽喝足了來KTV,也不會喝白酒,最好的就是要洋酒,紅酒,啤酒要的少,要么就喝八寶茶。所以白酒在KTV里一般銷售不好,如果客人堅持要,現到超市購買,加價就是了,畢竟客戶群體擺在哪里。
要是客人在KTV喝白酒,客人很容易喝醉,在包廂的時間就會大大縮減,也就會減少其他物品的成交幾率,而喝啤酒洋酒就不一定了,畢竟KTV的進項不光是賣酒,有干碟,鹵菜,水果,都是些吃不飽,又貴又咸 又干的貨品,比如水果拼盤,我當初切一個100左右的水果盤,成本不過幾塊錢,還有一些牙簽牛肉,開心果,美國堅果等等其他干果,KTV的東西 要么干 要么咸,要么齁甜,都是大袋分裝,這些也非常的掙錢,這么算賣啤酒洋酒更劃算些。
然后就是賣啤酒,客人會經常有存酒的時候,無形中促進客人下一次消費,白酒和洋酒,要么都喝完了要么都糟蹋了。
綜上所述KTV里面賣白酒是不劃算也是不明智的,就算有人要白酒,一般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