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酒鋼集團”、“酒鋼”)始建于1958年,是國家“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經過55年的艱苦創業,現已形成從“采、選、燒”到“鐵、鋼、材”完整配套的鋼鐵工業生產體系,成為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碳鋼和不銹鋼生產基地。在發展鋼鐵主業的同時,酒鋼積極發展非鋼產業,已形成火力發電、裝備制造、耐材建材、工業民用建筑、房地產開發、種植養殖、葡萄酒釀造、物業管理、物流配送、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商業保險代理、餐飲旅游服務等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多元化產業格局。
酒鋼集團公司擁有嘉峪關本部、蘭州榆中、山西翼城三個鋼鐵生產基地,鋼產能已達1000萬噸(其中不銹鋼100萬噸),主體技術裝備水平居國內先進行列。酒鋼鋼鐵產品分為碳鋼和不銹鋼兩大系列,碳鋼產品包括線棒材、中厚板和卷板三大類,不銹鋼產品包括鐵素體、馬氏體、奧氏體三大類。酒鋼自1985年起一直入圍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行列,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甘肅省工業發展突出貢獻企業等榮譽稱號。酒鋼 “艱苦創業、堅韌不拔、勇于獻身、開拓前進”的“鐵山精神”被列為全國冶金系統樹立和推廣的六種企業精神之一。2000年12月,“酒鋼宏興”股票在滬交所上市交易。2009年,完成了碳鋼主業的整體上市。2010年,酒鋼位列中國最大工業企業500強第155位,中國制造業500強第70位。
“十二五”期間,酒鋼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實施甘肅省“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發展戰略,做強做優鋼鐵主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五大板塊”(鋼鐵、裝備制造、特色冶金、能源化工、現代農業),重點發展“十大產業”(鋼鐵、鐵合金、裝備制造、資源開發、綜合利用、電解鋁、能源化工、商貿、物流、葡萄酒業),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發展領域,夯實發展基礎,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在“十二五”末,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前100名,把酒鋼打造成為具有核心競爭力和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化大型企業集團。
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隨著“九五”、“十五”期間的快速發展和“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的逐步完成,酒鋼現擁有從采礦、選礦、燒結、焦化到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等完整配套的碳鋼和不銹鋼生產工藝流程,形成嘉峪關本部、蘭州榆中和山西翼城三個鋼鐵生產基地,具備年產1000萬噸鋼(其中不銹鋼 120萬噸)的生產能力。2000年12月“酒鋼宏興”股票在滬交所上市交易,2009年碳鋼主業實現了整體上市。2011年,酒鋼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44名、中國制造企業500強第66名。
酒鋼鋼鐵主業產品包括碳鋼和不銹鋼兩大系列,主要產品有碳鋼系列的高速線材、高速棒材、中厚板材、熱軋卷板、冷軋薄板以及不銹鋼系列的熱軋卷板與冷軋薄板等上百個品種。酒鋼已通過ISO9001:2000版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理化檢驗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其中,A、 B、D級船板鋼通過中國、英國、挪威、德國和日本五國船級社認證,熱軋帶肋鋼筋獲得國家產品質量免檢證書。鋼鐵產品分別榮獲中國冶金工業協會“金杯獎”、冶金行業“品質卓越產品獎”、甘肅省“名牌產品”。焊條焊絲鋼、壓力容器鋼、橋梁用鋼、管線鋼、集裝箱用鋼、汽車結構鋼、冷軋基料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廣泛的聲譽。產品先后打入長江三峽、黃河小浪底水電站、青藏鐵路、北京奧運主場館、西北風電基地、高鐵工程等國家重點建設工程。
跨入新世紀,酒鋼圍繞實現企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奠定“百年基業”的科學發展思路。鋼鐵主業相關多元謀發展,大力拓展冶金產業鏈,非鋼產業獨辟特色造優勢,積極培育接續增長點。已形成資源開發、有色冶金、煤電化工、建材制品、焊接材料、裝備制造、現代農業、葡萄酒釀造等多元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其中,非鋼產業中具有代表性的紫軒酒業,是中國第一家通過國際國內有機產品雙認證的葡萄酒生產企業,生產的紫軒系列葡萄酒屢獲殊榮。 2010年,紫軒葡萄酒名揚上海世博會,被聯合國館指定專用并獲“千年金獎”,紫軒商標也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2011年12月,特色鋁合金節能技術改造 45萬噸工程建成投產,標志著酒鋼在主業多元化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成為國內第一家黑色、有色產品兼備的冶金企業。
酒鋼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全國設備管理優秀企業、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連續第三次榮膺“全國文明單位”。在50多年的發展征程中形成的“艱苦創業、堅韌不拔、勇于獻身、開拓前進”的“鐵山精神”,被列為全國冶金系統樹立和推廣的六種企業精神之一。形成了包容、開放的優秀企業文化,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礎。
2011年,酒鋼全年鐵、鋼、材產量分別完成781.35萬噸、1021.56萬噸、1011.06萬噸,鋼和鋼材產量雙雙突破一千萬噸;實現銷售收入843.82億元;實現產值649.82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00.13億元,實現利潤17.15億元,上交稅金總額29.39億元;集團公司總資產達到1035億元,在省屬監管企業中躍居第一。鋼鐵板塊宏興股份公司被評為“甘肅省最佳上市公司”和“全國先進生產力典范企業”。
2012年,酒鋼計劃生產鐵860萬噸、鋼1100萬噸、鋼材1075萬噸、電解鋁60萬噸;實現營業收入1000億元,同比增長18.51%;實現工業總產值760億元,同比增長16.96%,實現利潤總額20億元,同比增長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1億元,同比增長18.3%。
歷史上有什么姓侯的大人物嗎?
姓侯的名人,列寫幾位,共同欣賞!
侯樹森,1950年生于遼寧,解放軍上將。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中央軍委委員,沈陽軍區聯勤部部長,沈陽軍區參謀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99年授予少將軍銜,2007年晉升為中將軍銜,2011年晉升為上將軍銜。2014年8月卸任,擔任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
侯德榜(1890—1974),福建人。著名科學家,杰出化學家,“侯氏制堿法”創始人,世界制堿業權威,中國化學工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建國后,歷任中央財政委員會委員,重工業部化工局顧問,化學工業部副部長等職。全國政協委員,第一至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侯學源,1935年生于湖北,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曾任中國軍事科學院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遼寧省軍區副司令員。自幼愛好書法,幾十年如一日鉆研練習,取得成就。1999年,入選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展,被中國文聯評為特別金獎,中國文聯藝術指導中心委員會授予“世界華人藝術人才”稱號。
侯世奎(1911—1976),甘肅人,開國少將。1931年參加了寧都起義,1955年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曾擔任甘肅省軍區參謀長,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
歷史上有一些姓侯的大人物,這里介紹幾位。
侯正果(1910—2002), 四川省達縣人。1934年7月入黨,開國少將。土地革命時期,1933年7月參加紅軍,曾任紅四軍11師排長、連長,紅軍大學區隊長,紅四方面軍總部警通營政委,軍委警衛團政委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359旅營教導員,抗大一大隊2隊隊長,抗大二分校選遣大隊1大隊副大隊長,晉察冀軍區特務團團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察冀四分區司令部參謀長,晉察冀軍區軍政干校校長,北岳軍區平西軍分區司令員等職。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唐山軍分區司令員、河北練兵指揮部司令員,華北軍區軍政干校校長,65軍和24軍副軍長,石家莊高級步校副校長,國防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長等職。
196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1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侯世奎(1911—1976),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人。1932年10月入黨,開國少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曾在紅軍第5軍團13軍38師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參加過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斗爭。1934年11月負傷被俘,關押在監獄3年之久,因敵人的酷刑,患了癲癇癥,盧溝橋事變后獲釋。1938年3月奔赴延安,入抗大學習。后任115師第7團2營營長,山東縱隊教導2旅6團副團長,山東濱海軍區莒中獨立團團長,濱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東北民主聯軍遼南縱隊第五旅旅長、縱隊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第10師師長,遼東軍區參謀長等職。參加過本溪、海城、梅河口戰役和遼沈、平津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甘肅省軍區第一任參謀長,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參與指揮甘肅省剿匪反霸斗爭。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6年1月24日在蘭州逝世。
侯潤陶(1921—1991),湖南省南縣人。1940年5月入黨,曾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抗日戰爭時期,1939年4月到延安陜北公學學習。曾任八路軍120師司令部教育科見習參謀,第358旅司令部教育科參謀、偵察科參謀、旅偵察連連長、警衛連連長等職。參加過百團大戰、晉西北歷次反“掃蕩”作戰等戰役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晉綏野戰軍第358旅司令部偵察科副科長、科長、作戰科科長。參加過平綏路、晉北、大同、集寧、保衛延安、青化石乏、羊馬河、蟠龍、榆林、荔北、沙家店等戰役戰斗。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解放軍第一軍教導團大隊長、2師2團副團長,志愿軍第一軍2師2團團長、1師副師長兼參謀長,解放軍第一軍第1師師長,武漢軍區工程兵副主任,第43軍副軍長,武漢軍區副參謀長,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91年10月3日在武漢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