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歌主奏樂器?
竹笛
船歌的主樂器為竹笛。
船歌由蔣國基作于1975年。樂曲原名《蠶鄉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調為音樂素材而創作的,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碧波粼粼的秀麗風光和水鄉人民喜慶豐收的歡悅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滿生機的畫面。
全曲包含三個部分,為再現的三部曲式。開始的引子為散板旋律,緩慢抒情,體現了曲笛音樂的獨特性。
二、梁祝的主奏樂器?
小提琴;梁祝原本就是為小提琴而創作的,是小提琴協奏曲.
梁祝雖然是個中國民間傳說,但是我們今天聽到的這首樂曲在誕生之時,就是為小提琴演奏而創作的,曲作者是何占豪。當時是獨奏曲目,后來發展成小提琴協奏曲,現在可以聽到很多民樂版本,比如古箏之類的,都是后來改編的。
三、賽馬的主奏樂器?
《賽馬》是黃海懷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系1964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中的新作品。樂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氣宇軒昂的賽手,還是奔騰嘶鳴的駿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現得惟妙惟肖。
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律粗獷奔放。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描繪了蒙古族牧民歡慶賽馬盛況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運用,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
四、瑤族舞曲主奏樂器?
古箏。
瑤族舞曲(箏曲),改編于1957年,樂曲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慶節日時載歌載舞的場面。
此曲改編于1957年。夜幕降臨了,人們身著盛裝,打著長鼓,走出村寨,在月光映照下聚集在一起。
第一段是悠靜委婉的主題,猶如一位窈窕少女在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姑娘們紛紛加入舞蹈行列,音樂情緒逐漸高漲。
第二段開始在低音區奏出根據主題衍變的粗獷熱烈的旋律,并多次在中、高音區進行反復,力度層次呈遞進式加強。表現了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闖入姑娘們的舞列歡跳起來,盡情地抒發了興奮的情緒。
第三段由前面的羽調式轉為宮調式,音樂性格更加明朗,拍子也變為3/4拍,旋律時而富于歌唱性,時而出現跳躍、歡快的節奏音型,恰似一對戀人邊歌邊舞,互致愛慕之意,共同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最后是主題再現,大家又紛紛加入舞蹈的行列,歡跳著,旋轉著,歌唱著,氣氛越跳越熱烈,感情越唱越奔放,在情緒的最高潮結束全曲。
五、黃河的主奏樂器?
鋼琴
《黃河》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救亡歌曲《黃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石叔誠和許斐星六人改編為協奏曲。1970年5月1日,由李德倫擔任指揮,鋼琴家殷承宗在北京民族宮劇院首演了《黃河鋼琴協奏曲》。
這部鋼琴協奏曲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融入了船夫號子等民間傳統音樂元素,不僅在當時的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還因為其史詩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成為世界音樂史上較有影響力的一首協奏曲
六、京劇的主奏樂器是:?
京劇的樂器分為文常和武場
武場為: 單皮鼓 又稱小鼓。是打擊樂和管弦樂的指揮樂器,演奏時用兩根細竹(通稱鼓箭子、鼓簽)。指揮方法用底鼓,有時并配合手勢,各種樂器都隨著它的指揮來演奏。歌唱時輔助板打節奏。司鼓、板者稱為鼓佬(即鼓師)。
板 亦名檀板、拍板。打擊樂器。由三塊寬約6公分、長約20余公分的紅木或黃楊木板制成。分二組,前組二塊木板,用弦縛緊,后組一塊木板,二者以繩聯接。主要用于歌唱時打節奏,也配合單皮鼓來領奏鑼鼓點子和指揮其它樂器,合稱鼓板。由打單皮鼓者兼管。
堂鼓 亦名同鼓。打擊樂器。以木為框,形似腰鼓,兩面蒙以牛皮。奏時置于木架上,用木槌敲擊。形制大小不一。京劇用于戰爭、升帳、升堂、刑場、起更等場面,及嗩吶吹打等。除了表現戰爭,都由鼓佬兼管。
大堂鼓 又名南堂鼓,因形似花盆、俗稱花盆鼓。木制框,面大底小,兩面蒙以牛皮。奏時架于木架上,以鼓棒槌擊發聲,聲音較堂鼓低沉雄壯。用于戰爭場面,能加重氣氛;有時也用于旦角唱反二黃的伴奏上(輕打);亦用于曲牌伴奏如[夜深沉]中;為《擊鼓罵曹》和《戰金山》等劇中的專用鼓。
大鑼 打擊樂器。銅制,圓形扁平,直徑約30公分,有鑼門(即鑼心,直徑約10公分的圓平面)、鑼邊(與鑼心相連的外圍斜面)兩部分。奏時左手持鑼繩,使鑼面垂直,右手持擊槌,以槌頭(用布裹成)擊打鑼門或鑼邊而發音。鑼音高亢。京劇所用形體較小,稱京鑼。多用于武將或袍帶人物的上下場,或戰爭及配合突變的情感等。打法有重擊、輕擊、悶音、掩音、揣鑼、打邊等。
小鑼 打擊樂器。銅制,圓形,中部稍突起,直徑約20余公分。奏時左手食指、拇指掐鑼邊,右手持鑼板(長約17公分的竹片),以鑼板下端側面斜棱擊打鑼門或鑼邊而發音,發音清朗。多用于文人、女性或詼諧人物(如丑角)的上下場和配合各種表演上的小動作。打法有重擊、輕擊、悶音、掩鑼、揣鑼、打邊等。
鈸 又名鐃鈸。打擊樂器。銅制圓形,中部隆起如半球狀,其徑約全徑的l/2,正中有孔,穿系綢條或布條。以兩片為一副,相擊發聲。初出印度,后傳至中國。有大小不同的多種形制。在大鑼和小鑼中間加強節奏,并起聯系作用。有時也代替大鑼配合某些動作。
鐃 鈸之大者稱鐃。又名大鐃,或大鈸。形體比鈸大而厚,故音量也較大。例如武戲《鐵籠山》中姜維起霸,用以配合,聲勢更為壯大。
小鈸 又名镲鍋或镲鍋子。形制最小,多用于配合劇中武人“走邊”的動作,故又名走邊鈸。
齊鈸 打擊樂器。厚薄約有鈸的1/4。又名水镲、普鈸、宮鈸、水鈸、荷葉。京劇常用于跳加官,故又名加官鈸。在配合嗩吶曲牌時,作為節奏(節拍)的標準。
啞鈸 亦名吹打鈸。打擊樂器。形似大鐃而小,徑約半尺余。京劇常用于嗩吶曲牌,以按節拍。
碰鐘 打擊樂器。又名撞鐘、星、星子。銅制,形如酒盅,以兩鐘碰擊發音。用于青衣唱的反二黃里(如不以大堂鼓伴奏,即不用),唱腔中隨板作節奏,過門里隨鼓打花點子。也用于和其它管弦樂合奏的曲脾里面。
云鑼 打擊樂器。又名十面鑼、九音鑼。由10個固定音高的小銅鑼,按照音階的高低編成一組,放在特制的木架上,專用于合奏的曲牌。
湯鑼 打擊樂器。又名堂堂、小湯湯。形如小碟。有時用于管弦樂合奏的曲牌里,敲擊時打閃跳式的節奏。
文場為:京胡 拉弦樂器。胡琴的一種,主要用于京劇伴奏。形似二胡而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直徑約5厘米,一端蒙以蛇皮,張弦二根,按五度關系定弦。奏時使馬尾弓擦弦而發音,其音剛勁嘹亮。是京劇管弦樂伴奏中的主樂器。
二胡 拉弦樂器。胡琴的一種,比京胡大,琴筒木制或竹制,直徑約8—9厘米,一端蒙以蟒皮或蛇皮,琴桿上有二軫,張弦二根,按五度關系定弦。原來京劇不用,由梅蘭芳與徐蘭沅、王少卿等創始,在京劇青衣唱腔的伴奏中增添了二胡,現在廣泛沿用。
小三弦 撥弦樂器。三弦之一種。京劇界習稱南弦子。在曲調中起節拍作用。是京劇伴奏中主要輔助樂器之一。
月琴 拔弦樂器。發音清脆明亮,是京劇伴奏中主要輔助樂器之一。
笛 橫吹管樂器。常用者有梆笛和曲笛兩種。梆笛常用于梆子戲伴奏;曲笛常用于昆曲和京劇。梆笛型體小,音色清脆;曲笛型體大,音色醇厚。笛是京劇吹奏曲牌的主樂器。
笙 簧管樂器。由簧片、笙管、斗子三部分組合而成。能奏和音,吹奏時聲音清顫柔和,常與笛配合伴奏。
嗩吶 簧管樂器。由侵子、木管、碗子三部分組合而成。吹奏時侵子上裝一蘆哨以發音。侵子形似葫蘆;木管形似竹節,上細下粗,開八個音孔;碗子即銅制擴音喇叭,套在木管下端,可以上下移動。嗩吶有各種尺寸,名稱也不同,大者名喇叭、大吹,小者名海笛、小青。京劇中常用的除大嗩吶外,還有6寸以下的海笛,又名小嗩吶,發音尖而內亮。嗩吶在京劇中常用來烘托渲染發兵、飲宴、慶典等場面的氣氛,以及群吹曲牌時作伴奏。海笛常用于武戲中伴唱昆曲。
挑子 吹管樂器。由兩節長喇叭筒組成,上節比下節細,形似大號。發音簡單,僅61兩個音階。京劇舞臺上用以增強氣氛。大將起霸,罪犯行刑,均常使用。亦用作馬嘶效果。演出開始前,緊接吹臺,吹奏挑子;大軸子戲唱完吹奏挑子,表示散場。稱為挑子起、挑子落。
七、杜鵑圓舞曲主奏樂器?
是鋼琴
節奏是大提琴撥弦,還有就是架子鼓,間奏有手風琴。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翰·埃曼努埃爾 ·約納森,少年時代曾在斯維亞工兵團軍樂隊擔任小號手,后又常在斯德哥爾摩的電影院里為無聲電影配樂。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也是一首巴揚獨奏。
八、冀中管樂的主奏樂器是?
主奏樂器管子
冀中管樂流傳于冀中平原,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滄州、定州一線以北近三十個縣市的鼓吹樂品種,民間俗稱"音樂會"。
因主要用管子領奏、笙管和奏,故又稱"管樂"。除笙、管類樂器外,另有云鑼、笛及擊奏類樂器鼓、鐃、鈸、鐺鐺等。
樂曲分套曲、小曲及獨立成套的打擊樂三類。套曲篇幅長大、結構復雜,是"笙管樂"的主要組成部分。"笙管樂"遍布整個冀中平原。各地農民以村為單位,借樂結會,在本地祭祀、禮儀、喪葬等民俗活動中演奏傳承。
九、京調的主奏樂器是什么?
1、京胡
京胡,又稱胡琴。
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時末期,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2、京二胡
京二胡,拉弦樂器。
京二胡是中國的傳統拉弦樂器,18世紀末,隨著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形成,在拉弦樂器胡琴的基礎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戲曲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京二胡和民樂的二胡區別在于:琴筒比較小,音色和民樂二胡頗有差異,演奏技術和手法比較接近京劇胡琴(京胡),而和民樂二胡有所區別。
3、月琴
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于漢代。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全長62、音箱直徑36.3厘米。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
4、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也有類似三弦的樂器。柄很長,音箱方形,兩面蒙皮,弦三根,側抱于懷演奏。音色粗獷、豪放。可以獨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樂、戲曲音樂和說唱音樂。
5、大鑼
屬鑼的一種,因面較大 故稱大鑼。它是銅制的,直徑約30厘米,扁平圓體,有邊,邊孔較小,系以繩。演奏時,左手提鑼,右手持木槌擊奏,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常用到它。
京劇部分術語解釋:
1、墊頭,京劇音樂名詞。指在樂匯與樂匯間起搭橋作用的旋律稱為墊頭或小墊頭,亦名橋。墊頭旋律較短,一般只有二、三拍,起前后銜接作用。
2、行旋,京劇音樂名詞。指在演員表演動作或對話、獨白時的襯托音樂。行旋多為曲牌或簡單旋律的反復演奏,主要起烘托氣氛的作用。
3、調門,指演員歌唱時的音高。凡用弦樂器伴奏,都根據演員嗓音的高度自由定調。京劇調門,一般以正宮調為適度,最高的唱乙字調,最低的凡字調,俗稱趴字調。同一劇中,兩個主要演員音高不同,有時互相遷就,有時臨時長(提高)調門或落(降低)調門。
4、調面,演員唱的音高與伴奏樂器(胡琴、笛子等)的音高相同,叫做調面。意思是按照“調門”的表面歌唱。調面系針對調底而言。在一般情況下,演員都唱調面。
十、窗花舞主奏樂器是什么?
由雙簧管主奏
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在除夕夜時家家戶戶都要貼窗花,它象征著吉祥幸福?!洞盎ㄎ琛肥前爬傥鑴 栋酌分械囊欢我魳?。該舞劇是根據同名歌劇改編創作的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貧苦農民楊白勞和女兒喜兒在地主欺凌下的悲慘遭遇?!洞盎ㄎ琛访枥L了除夕夜晚喜兒等待出門躲債的爹爹回家過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