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歷史?
燕京啤酒(全稱:燕京啤酒集團)是一家大型啤酒生產企業,于1980年在北京成立。 該企業是中國最大啤酒企業集團之一,于1997年5月在香港的紅籌股上市,同年6月,在深圳證券市場A股上市。它堅持觀念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始終以清爽口味為堅持,真誠制造中國人的啤酒。
公司性質
上市公司
總部地點
北京市
成立時間
1980年
為什么燕京啤酒和青島啤酒可以同為2008北京奧運會贊助商?
據了解,為做好贊助商計劃實施工作,北京奧組委此前進行了大量市場調研工作,涉及行業包括家用電器、辦公設備、乳制品、物流、快遞、輪胎、互聯網內容服務、通信網絡設備、旅游/接待等。凡是符合北京奧運會需要的產品,都有可能成為奧運會的贊助類別。并且,各個行業的贊助數額各有不同,將根據行業發展狀況等各方面情況來綜合確定該行業贊助基準價位。
特例創意,達成共贏
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市場開發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局面。以往的奧運會市場開發,都遵循“排他性”原則,即一個行業只允許有一家企業參與奧運會,賦予贊助企業壟斷的權力,最大限度地確保了贊助企業的商業利益,并因此促使奧運品牌的無形資產與日俱增,從而實現奧運與贊助企業的雙贏。
但是就在燕京啤酒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贊助商后僅一天,國內啤酒行業的另一大知名品牌――青島啤酒,也加入了北京奧運會贊助商的行列。燕京啤酒和青島啤酒同為2008年奧運會國內啤酒贊助商,加上2004年與國際奧委會簽約的2008年奧運會國際啤酒贊助商――百威啤酒,北京奧運會一下子擁有了3家啤酒贊助商。這似乎有悖于國際奧委會關于奧運會市場開發的“排他性”原則。對此,袁斌表示,簽下3家啤酒贊助商的確“不完全符合國際奧運會的‘排他性’原則”,但這是個“特例”。
“這是北京奧組委和國際奧委會經過多次認真地磋商,考慮到啤酒(類別)在北京奧運會所處的一種特殊環境和條件下做出的一種特殊安排。”
由于無法獨自享有“排他權”,如何保證3家啤酒企業能夠在贊助奧運的過程中實現“多贏”而不會惡意競爭?北京奧組委已經和三方達成了共識,“在宣傳形式方面對它們有一些具體要求,希望每個企業都能遵守共識,一方面充分行使自己的宣傳推廣權益,同時與其他企業相互尊重”。這3家啤酒企業除了在贊助商的稱謂上有所不同外,在宣傳推廣和接待等方面享受的權益基本一致。
慎重抉擇,借奧運生金蛋
1988年,三星成為漢城奧運會的全國贊助商后,從1998年長野冬季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一直到希臘奧運會上,都出現了它的身影。究其原因是因為三星對奧運的投資獲得了豐厚回報:長野冬奧會結束后,三星的全球品牌認知度從5%上升到了16.2%;悉尼奧運會后,三星通信類產品的銷售額增長了44%。這是借奧運生金蛋的典型案例。
成為奧運贊助商大家庭的成員,也就意味著進入到了世界頂級商圈,尤其對于發展中的公司可以有機會與行業領頭公司進行溝通。在國際化戰略具有代表性的中興通訊,正是利用2003年希臘奧運會的契機,使自己獲得歐洲運營商的青睞和國際電信界的高度認可,躋身國際主流數據通信設備廠商行列。同樣基于奧運所能帶來的巨大商機,2004年,聯想與國際奧委會簽約,成為奧運歷史上首家獲得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伙伴(簡稱TOP)資格的中國企業。
贊助奧運會豐厚的商業回報,不但贏得了大企業的青睞,中小企業也倍感興趣。在北京奧組委啟動適合中小企業參與供應商計劃和特許計劃后,中小企業熱情空前高漲,但是,除了高漲的熱情外,企業參與奧運贊助還必須有理性的市場調研和可行性分析,才能把贊助奧運轉變為自身發展的加速器。
在“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基礎上搭建起來的奧運平臺,將大大鞏固和促進贊助企業與中國和世界人民之間的感情聯系,將有力地促進贊助企業自身品牌與奧林匹克品牌、中國品牌、北京品牌、中國奧委會品牌和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品牌之間的緊密結合。
樓主 告訴你哈 不是2家奧運會贊助商 是3家 還有個百威 也許考慮到 中國企業實力不足對抗百威 才選了2家 百威2004就成了北京奧運會贊助商 而燕京啤酒和青島啤酒是2005年的8月才成為的 可能有這些原因在里面吧
呵呵,這個問題我還真調查過,最后一個搜狐負責奧運營銷的哥們告訴了我,這完全是奧組委不負責任的結果,完全的金錢說話,相同性質的企業居然都成為奧運贊助商,這是以往歷屆奧運會都沒有,也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愛財之心人皆有之。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反正這種行為…… 唉!
為了把奧運會辦得更好,所以多拉贊助商,多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