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榆次啤酒廠
山西恒順老陳醋有限公司雪花啤酒廠山西娃哈哈昌盛飲料有限公司山西寶泰藥業有限公司白象方便面廠等
2. 榆次牛奶廠
第1名:晉中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第2名: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
第3名:蒙牛乳業(太原)有限公司
第4名:大同夏進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第5名:山西娃哈哈乳業有限公司
第6名:山西金榜乳業有限公司
第7名:平遙凱旋乳業有限公司
第8名:山西新紅衛乳業有限公司
第9名:臨汾紅源食品有限公司
第10名:大同市云岡區草原永成牛業有限責任公司
3. 榆次雪花啤酒廠
娘子關戰役、忻口戰役、太原保衛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
1、娘子關戰役
娘子關戰役(1937年10月11日-1937年11月2日)為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為保衛太原在晉東娘子關地區進行的一次抗擊日軍戰役,為太原會戰重要戰役之一。
1937年10月,國民黨軍隊在太原以北的忻口與日軍會戰,日軍華北方面軍為配合忻口方面的進攻作戰,以第20師團由石家莊沿正太鐵路西進,進入井陘以西要地切斷山西交通,以策應第5師團作戰。
10月12日,駐守雪花山趙壽山部與日軍接戰。日軍于13日攻取了舊關。23日,敵我雙方在舊關外、核桃園附近戰局成膠著狀態。26日,日軍反攻娘子關。 29日,日軍占領平定。30日,日軍占領陽泉。11月2日,日軍占領壽陽 。
娘子關戰役歷時22日,中國軍隊雖頑強抵抗,但仍無法挽回敗局。此戰役中,中國軍隊投入50個團,約10萬兵力,共死傷2.7萬多人,日軍傷亡數千。
2、忻口戰役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山西忻口抗擊日軍,保衛太原的中心戰役。
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
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3、太原保衛戰
太原保衛戰(1937年11月4日-11月9日),是忻口戰役后傅作義率領晉綏軍進行的城市保衛戰,是太原會戰的核心戰役、太原會戰的最后一場戰役,為抗日戰爭早期的大型戰役之一。
1937年9月,日軍突破國民黨軍長城防線后,沿同蒲線和正太線兩路合擊太原。1937年10月下旬,娘子關失陷,5日,東路日軍占領榆次,6日北路日軍兵臨太原城下,7日兩路日軍在日空軍配合下,對太原發動總攻。
8日夜攻城日軍突破北面城垣,守城傅作義部最后突圍。11月9日,太原淪陷,太原保衛戰結束。
日軍占領太原后,繼續沿津浦線南犯,于11月中旬進至黃河北岸,在華北,以國民黨為主體的正規戰爭已經結束,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進入主要地位。
4、平型關大捷
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
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該戰是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領所部,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臨危出征,與日本號稱“鋼軍”的板垣征四郎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及輜重車隊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戰勝利。
有力配合了閻錫山負責的第二戰區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遲滯了日軍的戰略進攻,打亂了敵人沿平綏鐵路右翼迂回華北的計劃,是八路軍出師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
5、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于參戰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
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并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
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蕩”。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斗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4. 榆次啤酒鴨
經緯紡機、榆次液壓、哇哈哈、白象方便面、燕京啤酒,榆次沒有特大型的工業企業,輕工業比較出名
5. 晉中燕京啤酒廠地址
北京城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是北京并不是這個地方一開始的名字,在民國的時候也被稱為是北平。所以你看,中國的歷史的悠久性也決定了很多的地方古今的歷史和名稱的不同。所以有時候旅游去一座城市的時候,你會感受到這個城市帶來的古韻古風,那時歷史的沿革沉淀下來的精華。中國文化悠長,而古代的四京(北京、南京、東京、西京)也是一段時代發展的變革史。
首先我們一定要知道的是,清朝之前大多數時候東西南北四京指的并不是地名,而只是陪都亦或首都的“京號”。比如唐朝就有西京鳳翔府、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和南京成都府。而之所以會出現西京、東京、南京、北京這樣的稱呼,究其原因就在于唐朝是實現“五京制”的,也就是有1個首都,4個陪都,所以為了體現首都、陪都與其他府州縣的區別,在當時人們就會用到“京”。
比如唐朝時定長安為都城,此時的長安就被改名為“京師”。同時為了政治、統治、軍事、經濟等需要,在當時唐中期之后唐朝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四個陪都,而這四個陪都的名稱就分別用所處的方位加“京”來定名。如成都府被改名“南京”,那是因為它在長安的南方。
所以在清朝之前,東西南北四京并不是地名,大部分時候都只是陪都的“京號”,就是用來突現這些陪都的地位用的,也就是如同皇帝那樣的“尊號”。當然如果一定要把東西南北四京來與現在的城市進行比較倒也可以,這里我就來簡單的舉例部分朝代所設的四京到底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唐朝
唐朝在757年12月確立了“五京制”。這時西京鳳翔府,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為五京。
南京成都府。成都府大概就是現在的四川成都市。當然唐朝的成都府要比現在的成都市管轄的區域要大,比如在唐朝廣都縣就是成都府管轄的,但是到了現在有一部分是歸眉山市管轄的。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成都市只是成都府的主體,但并不完全就可以等同于成都府。
東京河南府。河南府大致管轄的區域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市。
北京太原府。太原府的治所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市。當然唐朝的太原府轄地包括今太原市、晉中市、陽泉市盂縣、呂梁市等,就是說太原府是太原市、晉中市等市的結合體。
西京鳳翔府。鳳翔府的住所就是現在的陜西鳳翔縣。轄地相當今陜西寶雞、岐山、麟游、扶鳳、郿縣、周至等市縣。也就是說鳳翔府的主體是在陜西寶雞市。
遼朝
遼朝的“五京”即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
東京遼陽府。遼陽府就是今天的遼寧沈陽市。
南京析津府。析津府就是今天的北京市。
西京大同府。大同府的治所就是在今山西大同市。當然大同府的轄地非常大,覆蓋河北、內蒙古等省市。
金朝
金朝曾有“六京”,即北京大定府、南京開封府、中都大興府、上京會寧府、西京大同府、東京遼陽府。
北京大定府。大定府的治所在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鎮。其轄地在金朝的情況不詳,只知在遼朝轄遼寧、內蒙古等部分地區。
南京開封府。開封府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市。
西京大同府。同遼一樣,大同府的治所今山西大同市。轄地也覆蓋河北、內蒙古等省市。
東京遼陽府。同遼一樣,遼陽府就是今天的遼寧沈陽市。
以上就是部分朝代的東西南北四京相當于現在的什么城市的介紹。當然還有很多,比較知名的還有西京長安(今陜西西安)、東京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府)、北京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南京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等等。
6. 榆次的酒廠
三家。即北京市,天津市,山西晉中市三個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