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個國家發明了啤酒
五千年前(公元前3000年),世界上最早發明啤酒的文明古國是在尼羅河畔——古埃及王陵的墓碑壁畫,證明了這個事實。人工釀造啤酒,有三個前提:第一是先要進入農耕社會掌握種植麥類(大麥)的技術;第二是要能夠焙制面包;第三是要培養出啤酒酵母。
五千年前(公元前3000年),世界上最早發明啤酒的文明古國是在尼羅河畔——古埃及王陵的墓碑壁畫,證明了這個事實。
人工釀造啤酒,有三個前提:第一是先要進入農耕社會掌握種植麥類(大麥)的技術;第二是要能夠焙制面包;第三是要培養出啤酒酵母。
這些技術,最早出現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不久傳到兩河流域。古埃及史料記載,當時啤酒的制作方法是將發芽的大麥制成面包,將面包磨碎,放在敞口的缸里,讓空氣中的酵母菌進入缸中發酵,制成原始啤酒。由于谷物的殘渣及雜菌污染,酒的味道當然不如現在。
在古埃及第2王朝時期,就出現了“啤酒”和“甜啤酒”,而且啤酒已為廣大百姓普遍飲用。
比啤酒更早一些,古埃及人已經制造出了葡萄酒。當時葡萄只在王家貴族的領地上栽培,葡萄酒產量不高,因此通常被用做獻祭給神的“神酒”。宴會上葡萄酒也是貴族們的貴重飲料。
啤酒的傳播歷史
公元6世紀,啤酒的制作方法由埃及經北非、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葡萄牙)、法國傳入德國。那時啤酒的制作主要在教堂、修道院中進行。為了保證啤酒質量,防止由乳酸菌引起的酸味,修道院要求釀造啤酒的器具必須保持清潔。
公元11世紀,啤酒花由斯拉夫人用于啤酒。1480年,以德國南部為中心,發展出新的發酵法,啤酒質量有了大幅提高,啤酒制造業空前發展。1516年,由巴伐利亞領邦的威廉四世提出世界著名的“啤酒純粹法”。
1800年時期,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啤酒生產中大部分實現了機械化,生產量得到了提高,質量比較穩定,價格較便宜。
1830年左右,德國的啤酒技術人員分布到了歐洲各地,將啤酒工藝傳播到全世界。
2. 啤酒是哪個國家發明出來的
啤酒最早是埃及人發明的。
3. 哪個國家發明的啤酒
大約5000年前,古人用麥芽煮粥喝,喝不完便倒掉,那粥在野外經自然發酵,居然成了芬芳的液體。人們由此受到啟發,有意識地制成這種液體,一喝即刻感到有一股使人陶醉的香氣,這便是人類與啤酒的歷史淵源。早在公元前3000年,波斯一帶的閃米人不僅會制啤酒,而且把做法刻在粘土板上獻給農耕神。巴黎盧浮宮博物館內“藍色紀念碑”上就記錄著公元前3世紀巴比倫的蘇美爾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事跡。但那時啤酒中并無滿杯的泡沫,15世紀后釀造啤酒時才加入酒花,19世紀發明冷凍機,開始對啤酒進行低溫后熟處理,這一發明終于使得啤酒出現了泡沫。
啤酒生產在我國已有90多年歷史,北京雙合盛五星啤酒是我國生產年代較早的啤酒之一。
4. 世界上最早生產啤酒的國家
啤酒歷史悠久,關于起源說法之一是公元前3000年,巴比倫已用大麥釀酒,有人認為啤酒起源于巴比倫。
說法之二是公元9000年前,亞述(今敘利亞)人已會利用大麥釀酒,用作向女神的貢酒:現在除伊斯蘭國家由于宗教原因不生產和飲用酒外,啤酒生產幾乎遍及全球,是世界產量最大的飲料酒。
5. 哪個國家發明了啤酒機
啤酒的起源地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啤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那個時候還是新石器時代,以游牧民族為主,大家主要靠打獵為生。
一次大雨之后,野生的大麥被雨水浸泡之后與空氣中的自然酵母菌融合發酵,散發出一種香味。
這種香味被游牧民族發現,大膽的游牧民族嘗試之后,發現味道有點甜甜的,而且喝了這種水之后讓人很興奮。
于是人們開始有意識的去收集麥子,嘗試著自己去種植。
他們將種植的麥子收割起來浸泡,這就是最早期釀造啤酒的方法。
6. 哪個國家發明了啤酒瓶
啤酒瓶蓋最初的鋸齒個數是24個,是19世紀末威廉·佩特發明的,因為這種齒數最適合酒瓶密閉。24齒瓶蓋一直沿用到20世紀30年代,手工加蓋的方式變成了工業加蓋,24齒瓶蓋很容易堵住自動裝填機的軟管,改成單數齒輪后,這種情況不再出現。 因為23齒的密封性不比21齒好,人們選用了21齒。現在,啤酒瓶蓋21齒是根據國際通行的德國標準DIN6099制造的,對瓶蓋的要求是密封性和咬合度,21齒是這兩個要求的最佳折中點。
7. 啤酒最早的國家
作者
說起世界啤酒的來源,我們知道啤酒并非中國所發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波斯一帶的閃米人學會了制作啤酒,19世紀末期的時候,啤酒才進入了中國,最先引入啤酒技術就是山東青島這座城市,青島啤酒就是中國啤酒最早的品牌,這個品牌是英國和德國在中國合資創立的品牌,這百年來一直深受全國人民的喜愛。
8. 世界上最早的啤酒是誰發明的
不是發明的,是發現的.那是別掩埋的谷物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封閉,以后和真菌的化學反應的產物.后別后人所發現.最早人為制造的啤酒應該是德國的黑啤.
9. 哪個國家發明了啤酒和白酒
啤酒生產是采用發芽的谷物作原料,經磨碎,糖化,發酵等工序制得。按現行國家產品標準規定,啤酒的定義是:“啤酒是以麥芽為主要原料,加酒花,經酵母發酵釀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氣、起泡的低酒精度飲料”。在古代中國,也有類似于啤酒的酒精飲料,古人稱之為醴。大約在漢代后,醴被酒曲釀造的黃酒所淘汰。清代末期開始,國外的啤酒生產技術引入我國,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來,啤酒工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啤酒生產大國。
醴——中國古代的啤酒
象遠古時期的美索不達尼亞(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樣,我國遠古時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釀造的,即所謂的蘗法釀醴。《黃帝內經》中記載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記載有不同種類的谷芽釀造的醴。《周禮·天官·酒正》中有“醴齊”,醴和啤酒在遠古時代應屬同一類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飲料。由于時代的變遷,用谷芽釀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類似于醴,用酒曲釀造的甜酒卻保留下來了。在古代,人們也稱之為醴。故人們普遍認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啤酒,但是,根據古代的資料,我國很早就掌握了蘗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蘗制造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國都存在,醴后來被酒所取代。在此我們進行一些考證來說明這個問題
1、中國原始的谷物酒究竟是哪種類型?
首先要弄清楚,在歷史上古代外國的啤酒也好,中國的“啤酒”也好,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應是用谷物發芽后的谷芽作為基本原料。啤酒中加酒花,人工加酵母菌是后來才有的。
毫無疑問,含淀粉的原料都可能用來釀酒,問題是采用何種方式釀造。不同方式釀造的酒其類型不同。從世界范圍來看,谷物釀造酒可分成啤酒和米酒兩大類型。啤酒是采用發芽的谷物釀造的,發芽的谷物既是糖化劑,本身又是釀酒原料。而米酒則不同,需從外部加入糖化發酵劑(即酒曲)。遠古時期著名的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時期的釀酒,已有證據表明當時的酒是屬于啤酒類型。而對于中國遠古時期的谷物酒,究竟屬于哪一種類型,還并未徹底了解清楚。主要的觀點有:
中國最早的谷物酒是醴和酒,這兩種飲料酒按不同的方法釀造,醴相當于啤酒,用麥芽釀成,酒是用酒曲釀成。第二種觀點是原始的飲料酒是不分的,都是用發霉或發芽的從物釀成的,還有一種觀點是酒和醴都是用酒曲釀成的。
(1)曲造酒,蘗造醴
第一種也是較為普遍的看法是:酒和醴歷來就是兩種不同方法釀造的酒精飲料。
在中國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現了酒和醴這兩個字。醴和酒是分別敘述,互不相混的。有專家認為這是不同的兩種方式釀造的酒精飲料。(溫少峰等:《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3年)。但持不同意見者也大有人在。
周朝的著作《書經·說命篇》中有“若作酒醴,爾惟曲蘗”。從文字對應關系來看,可以理解為曲釀酒,蘗作醴。明代的李時珍也持有同樣的看法。
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說:“古來曲造酒,蘗造醴,后世厭醴味薄,遂至失傳,則并蘗法亦亡。”西方的啤酒,酒精度一般為4%左右,而我國的黃酒其酒精度可達15-20%。這是黃酒取代原始啤酒的基本原因。
西漢,蘗的生產還未停止,醴仍是酒精類飲料的一部分。《史記·貨殖列傳》中有“蘗曲鹽豉千合”之記載。漢代因與匈奴發生戰事,漢敗,還要向匈奴貢奉蘗(見《史記·匈奴列傳》)。《漢書》記載:有一個人叫穆生的人,不會飲酒,每逢被邀請參加酒宴時,主人都為他準備醴這種酒度低的飲料,后來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為其設醴了。從這一則記載還可看出,醴是一種酒度很低的酒精飲料,適合于不會飲酒的人。
現代釀酒專家朱寶鏞先生提出:我國用谷芽釀造醴酒,和巴比倫人用麥芽做啤酒,差不多同時出現于新石器時代,彼此之間是否有聯系卻無從考察"(朱寶鏞:"釀酒工業的變遷")。對這個即有趣,又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看來還需要時間才能得到充分的證據。酒類品種的變化及釀酒技術的變遷,很可能會從一個側面反映不同民族人們之間的相互交往。谷物釀酒的起源這一問題的考察應當放在更為寬廣的歷史和地理的環境中。
此外還有一些觀點,如日本的山崎百治先生則認為:曲和蘗向來就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曲是塊狀的餅曲,后來發展成為大曲,酒藥(小曲)等;蘗則為散曲,后發展為黃衣曲(用于醬油,豉的生產)和女曲(用于清酒生產)。
(2)曲蘗是發芽發霉的谷物
第二種觀點是現代方心芳先生提出的,他認為曲蘗是發霉發芽的谷粒,即酒曲。即在遠古時代,曲蘗是不分的。后來才分化為谷芽,酒曲和黃衣曲。”這樣可理解為,即然曲蘗不分,酒醴在遠古應是同一種東西。
(3)醴也是酒曲釀造的
第三種觀點認為醴也是用酒曲釀造的。其釀造時間很短,或汁渣相將的酒醪。醴的基本特點是糖度較高而酒度低,釀造時間短。如《釋名》將醴解釋為是釀造時間僅一天的,口味很淡的酒東漢成書的《說文解字》也是如此說,鄭玄在注釋《周禮》中的醴時說醴是一種酒液和酒糟混合在一起的甜酒。根據眾多的歷史資料加以分析,都并未說明醴就一定是用蘗所釀成的。用酒曲釀造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例如《周禮》中所提到的“五齊”中有“醴齊”,實際上就是用來描述發酵過程第二個階段的酒醪。又如西漢鄒陽在《酒賦》中寫到:清澈透明的是酒,混濁的是醴,它們都是谷米為原料用麥曲釀成的,雖然都來自相同的原料,但口味卻大不相同。這里更能說明漢代時的醴是用曲釀造而成的。
2、中國遠古時期已能生產啤酒的論據
(1)商代的谷芽──蘗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辭中出現了蘗(谷芽)和醴這兩個字,而且出現的頻率不低。綜合卜辭中的有關條文,可以看出蘗和醴的生產過程。這一過程與啤酒生產過程似乎是相同的。首先是蘗的生產,卜辭中有蘗粟,蘗黍,蘗來(麥),等的記載。說明用于發芽的谷物種類是較豐富的。其次是"作醴"。大概是把谷芽浸泡在水中,使其進行糖化,酒化。再接著是過濾,卜辭中還有"新醴"和"舊醴"之分,新醴是剛剛釀成的,舊醴是經過貯藏的(以上資料由《殷墟卜辭研究--科學技術篇》中的有關資料綜合而成)。
(2)古代的谷芽和飴糖生產──原始啤酒生產的旁證
另外我國古代蘗及飴糖的生產都有明確的,詳細的記載。而且生產方法極為成熟。雖然蘗法釀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獻中尚未發現,但這并不等于在遠古的時代沒有這種實踐活動。從大麥到啤酒,要經歷發芽,粉碎,糖化,發酵這四個主要階段,前三個階段我們的祖先都掌握了,糖化醪發酵成酒應當不是問題。
《齊民要術》中關于制蘗(麥芽)的方法相當成熟,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漬麥階段,每天換水一次;第二階段,待麥芽根長出后,即進行發芽,對厚度作了明確的要求,為維持水分,每天還澆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階段,是干燥階段。抑止過分生長,尤其是不讓麥芽纏結成塊。這例小麥蘗的制造工藝,與啤酒釀造所用麥芽的制造是完全相同的。
最遲在春秋戰國時代,已開始使用飴糖。《禮記·內則》有“棗粟飴蜜以甘之”的記載。到了北魏時,蘗的用途主要是用來作飴糖。作飴糖涉及到麥芽的糖化,這與麥芽蘗釀造醴是相似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小麥麥芽及飴糖的作法,麥芽的制造過程與現代啤酒工業的麥芽制造過程基本相同。還詳細敘述了糖化過程。我國古代既然精通麥芽的糖化,至少可說明:在五、六世紀之前,用蘗來釀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3)浸曲法釀酒──用蘗釀醴的遺法
從古代釀酒最先使用漬曲法也可看出我國古代用蘗釀醴的可能性。
從上面的論述可知,古代外國的啤酒釀制過程中,有兩道工序,其一是浸麥(促使其發芽),其二是麥芽的浸漬(使其糖化)。在我國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釀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這種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飯中的方法更為古老。在北魏時極為盛行,即先將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飯,再開始發酵。現在就出現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用曲釀酒,浸曲法可能是繼承了啤酒麥芽的浸泡的傳統作法,即兩者是一脈相承的。我國用蘗釀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漬蘗。讓其自然發酵。后來發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樣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發酵力不強,可能酒曲本身就是發酵原料;后來,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發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鮮的米飯,釀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這樣曲法釀酒就淘汰了蘗法釀醴。可以相信,蘗法釀醴這種方式在我國的釀酒業中曾經占據過重要的地位,甚至其歷史跨度還超過了目前的酒曲法。
活動:
8 Wired Hoppy Berliner 八怪精釀啤酒 免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