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原來是北京的稱呼,所以現在北京產的啤酒就用燕京這個名字。你看到的北京是北京生產的,如果標簽上沒有寫中獎事宜,那就是只是印刷上去的而已
我是河北某市的經銷商,那有字確實是中獎信息,不過現在沒有獎,因為廠家起初想設與奧運會有關的獎項,但是沒有響應!不要當回事!你也可以咨詢當地的經銷商了解一下具體情況.
這是為北京地區而生產銷售的產品。
是為了區別銷往外地的產品做的標記。
在天津市場上購買的燕京啤酒應當有“天津”字樣。
如果你在北京購買的燕京啤酒有“天津”字樣,說明天津的經銷商“竄貨”。
應該是北京產吧
你去問問燕京啤酒的經銷商或者業務員。
有些時候,企業是用特別標記在瓶蓋內,作為中獎編碼的。
希望中獎,呵呵~~
“中國制造”也就是在中國生產的產品,可以是自己的技術;也可以是引進的技術,只不過有我們的工人加工生產。有別于“中國創造”。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競爭力并不是很強,只是相對廉價,而且高新技術很少。很多還是國外品牌。
一般產地在中國,就說該產品是中國制造。
而實際上,中國很多產品都只是組裝,最多是外國企業在中國設廠,引用國外技術,而非自主開發設計,所以“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沒有實際的意義和價值。
中國制造是這樣的,中國廠家為別家企業貼牌生產。
這是利用了中國的廉價勞動力。
目前我們提出要做中國創造。
這是由簡單的加工,變為復雜的開發創造。
made in china.
(i) “中國制造”(MIC):專為中國市場而在中國制造的產品;
(ii) “全球性中國制造”(Global MIC):專為出口而在中國制造的產品;
如果覺得對,請給會分.
“中國制造”有了新含義
一本名叫《中國品牌戰士》的新書著重描述了這些中國著名品牌。該書認為,歐美公司該重新評估“中國制造”這個詞的含義了。中國公司不再滿足于以極為低廉的成本為海外大公司制造商品,而且讓成品打上外國公司的商標。
一場經濟變革正以驚人的速度展開,中國人在逐漸創立自己的“增值”品牌并打入國內外消費市場。
該書作者之一菲奧娜?吉爾摩說:“這對英國公司構成威脅,因為中國有可能標出比西方公司更低的價格。過去你可能會拒絕中國制造的產品,即使它們價格低廉。但隨著質量不斷提高,它們可能在未來被人們接受。”
吉爾摩預測,10年之內,全球十大著名品牌中至少會出現一個中國品牌。目前,這個名單被可口可樂、微軟、迪斯尼和麥當勞等品牌霸占。
國際品牌咨詢公司董事長麗塔?克利夫頓說:“這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時期,但也是一個有些可怕的時期。西方公司根本無法與中國公司在價格上持平或占據價格優勢。”
中國企業家也不乏自信。他們相信自己的公司很快將與世界知名公司并駕齊驅。
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電腦公司,它的目標是在2010年打入《財富》雜志500強公司名單。它計劃在國外銷售自己的品牌Lenevo電腦。目前它的銷售額是26億美元,而它計劃在2007年將出口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從目前的7%增加到25%。
吉爾摩說:“中國企業界對人權問題十分敏感。但現實是世界在變,中國人也在變,盡管他們是以一種比較克制的方式在改變。”
那么,我們應當關注哪些中國品牌?吉爾摩在書中著重提到的公司包括以1.2億注冊用戶主宰了國內市場的中國移動通信公司。
中國著名網絡商新浪網也是一個起步中的巨人。它加入了最近全球網絡公司股票復興的浪潮。
然而,這些公司主要針對的是以華人為主的消費者群體。針對英國消費者的公司有哪些呢?最值得關注的公司之一是大型家電制造商海爾集團。
為了讓職工明白“中國制造”不再意味著廉價而劣質的產品,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在全體職工面前用大錘砸毀了不合格的冰箱。
這種在產品質量水準方面絕不寬容的態度使該公司占據了美國小型冰箱市場的35%(該公司在南卡羅來納州擁有一家工廠)。
在歐洲,海爾在1990年打入了德國市場。像一切西方消費品公司一樣,海爾聲稱要在質量而非價格上勝過對手。
還有與其他無數流行的進口啤酒毫無區別的燕京啤酒。它并不引人注目地進入英國市場,但計劃憑借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大肆宣傳其品牌。
中國公司還有志于與路威酩軒集團和古奇集團之類的公司競爭,這可能有些令人意外。吉爾摩相信,我們將聽到更多有關鄂爾多斯集團這個服裝公司的消息。該集團聲稱其羊絨制品是全世界最好的。
該集團已在英美兩國注冊了鄂爾多斯品牌和商標,在倫敦擁有一支銷售隊伍,并在英國赫茨米爾的哈特菲爾德開辦了專賣店。它還打入了紐約和東京。其產品在英國其他零售商家也有出售。
盡管這些中國品牌還處于萌芽狀態,但西方公司不應忽視它們構成的威脅。有很多證據顯示,西方公司已然感到了來自東方的寒風。在英國制造商最近的集會上,大家都在談論中國品牌的樹籬修剪機。這些機器在英國的售價遠遠低于西方著名品牌。在場的一位銀行家說:“這很可怕,因為誰都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一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