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行業現狀分析2020
青島啤酒2020年上半年營收13.8%
2. 啤酒行業現狀分析2020發展
2020年我國啤酒產量完成3411.1萬kL萊垍頭條
比上年同期3765.3萬噸,同比減少7.04%。其中山東457.96萬千升,廣東357.46萬千升,浙江59.64萬千升。萊垍頭條
從增長率來看,全國僅三省同比處于增長狀態,其中海南省同比增長61.1%,浙江增長14.48%,湖南增長6.96%。降幅較大的分別是天津同比減少38.73%,黑龍江減少36.25%,青海減少34.89%,上海減少34.67%。頭條萊垍
3. 2020年啤酒市場現狀分析
不過期的,啤酒一般都是12個月的保質期的
4. 2020年啤酒行業宏觀分析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中國人素愛美酒,愛酒之風早已遍布大江南北,無論是好友聚會、工作應酬,還是家人團聚,都少不了一瓶(華)好(疆)酒助興。中國各省喝酒排行榜,2020年人均酒精消費。第一名:山東省.第二名:河北省.第三名:江蘇省.第四名:河南省.第五名:北京市.第六名:遼寧省.第七名:安徽省.第八名:山西省.第九名:吉林省.第十名:湖北省。
5. 啤酒行業現狀分析2020時代
2020年底我國啤酒生產3411.1萬千升,同比下降9.4%。2020年消費量為3826.4萬千升。
從消費量來看,人均消費量的減少是影響啤酒行業產量下降的重要原因,2014-2018年啤酒消費量持續下降,近幾年消費量雖然有所上升,但均在4000萬千升以下,2020年消費量為3826.4萬千升,預計2021年我國啤酒消費量可達3856.6萬千升。
6. 2020年啤酒行業分析報告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啤酒市場被五大集團瓜分,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嘉士伯五大集團中國啤酒市場占有率高達92%。其中,華潤啤酒在中國市場占據31.9%的市場份額,青島啤酒市場份額達到22.9%,百威英博占據19.5%的市場,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市場份額分別為10.3%和7.4%。
7. 啤酒行業現狀分析啤酒產量分析圖
2020年中國啤酒銷售收入1469億元,下降6%
2020年1-12月,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產量5400.74萬千升,同比下降2.21%;銷售收入8353.31億元,同比增長1.36%;利潤1792億元,同比增長11.71%。其中:
啤酒產量3411.11萬千升,同比下降7.04%;銷售收入1468.94億元,同比下降6.12%;利潤133.91億元,同比增長0.47%。
白酒產量740.73萬千升,同比下降2.46%;銷售收入5836.39億元,同比增長4.61%;利潤1585.41億元,同比增長13.35%。
葡萄酒產量41.33萬千升,同比下降6.00%;銷售收入100.21億元,同比下降29.82%;利潤2.59億元,同比下降74.48%。
黃酒銷售收入134.68億元,同比下降20.18%;利潤17.04億元,同比下降7.86%。
其他酒銷售收入256.83億元,同比下降16.21%;利潤40.42億元,同比下降16.78%。
發酵酒精產量924.25萬千升,同比增長24.26%;銷售收入556.26億元,同比增長16.15%;利潤12.63億元,同比下降347.31%。
8. 2020年啤酒行業分析
國內所謂三巨頭是指
華潤雪花/青島/燕京垍頭條萊
但是格局由于去年英博收購百威而變化了,哈啤先被百威收購,然后百威被英博收購后成為世界第一啤酒集團,在中國的份額也大幅度增加.萊垍頭條
炎炎夏日,冰鎮的啤酒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飲品。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場,消費量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巨大的體量也帶給我們一些思考:國內的啤酒市場容量有多大?
有行業報告指出,國內前五大釀酒商分別為華潤雪花、青島、百威、燕京及嘉士伯,這幾家市場份額總和超過七成以上,整體啤酒行業市場規模在1500億左右。萊垍頭條
今天要介紹的燕京啤酒,有著比較固定的體量的消費者群體。品牌創辦于上世紀80年代,啤酒經過多道工序精選優質大麥,采用燕山山脈地下300米深層無污染礦泉水,純正優質啤酒花,典型高發酵度酵母。垍頭條萊
燕京經過四十年的發展,現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啤酒企業集團之一。巔峰時品牌在北京市場上占有率高達85%,去年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燕京啤酒品牌價值達到1216.97億元。條萊垍頭
時間回到八十年代,市場正開放,各行各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機遇。在這個背景下,北京郊區的順義啤酒廠(燕京啤酒前身)正式破土動工。彼時,當地已經有五星啤酒及北京啤酒兩大品牌,新生的燕京啤酒想要發展起來并不容易。頭條萊垍
萊垍頭條
為了扭轉頹勢,燕京啤酒經過多方努力,爭取到了部分自主經銷權。這就意味著在銷售上,公司有了進一步大展拳腳的空間。于是工廠業務員到處開辟個體批發網點,讓小商小販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吆喝著賣,將啤酒送到了胡同里。萊垍頭條
當別的啤酒廠家都盯著高檔賓館、飯店時,燕京啤酒頗有遠見地服務基層消費者。距離市區太遠,廠里還主動送貨上門,燕京啤酒靠著“胡同策略”闖出了一條生路。條萊垍頭
在這一系列措施下,燕京啤酒成功進入尋常百姓家,在逆境時銷量不減反增,并實現了從小型啤酒廠步入中型啤酒廠的跨越式發展。在此后數年間,當地的市場格局,逐步變成燕京啤酒一家獨大的局面。頭條萊垍
萊垍頭條
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開放,吸引了包括嘉士伯在內的數十個啤酒品牌進入大中華市場。這些品牌憑借豐富的經驗和資源,在市場上占據了絕大部分的份額,但有一個地區例外。那就是北京,外國的啤酒在此遭遇挫折,其中原因就是燕京啤酒在該市場有絕對的領先地位。條萊垍頭
在北京市場站穩腳跟之后,為了進一步提升產能,燕京啤酒兼并了當時因經營不善的華斯啤酒集團。將業務觸角逐步延伸至全國各地,漸漸躋身為國內第三大啤酒品牌。萊垍頭條
隨著年輕消費者群體的崛起,帶來市場消費口味以及消費需求上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通過挖掘品牌傳統文化與歷史,融入新技術與新潮流。2020年燕京啤酒選擇流量小生王一博來代言,讓人看到了品牌年輕化及個性化突破上的信心和魄力。萊垍頭條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高端啤酒仍被外資品牌牢牢握著,百威、嘉士伯和喜力占著絕大的市場份額。眼看消費升級時代的到來,國內幾大啤酒品牌紛紛推出高端產品,也要想要分一杯羹,可以預見高端啤酒是兵家必爭之地。萊垍頭條
9. 啤酒行業現狀分析2022
2022年的青島啤酒節冠軍是任光超,已經連續多年都是冠軍了,決賽三個項目:500ml吹瓶,1500ml吹扎,還有一分鐘速飲,看誰喝的多,三個成績綜合評定冠軍,能喝的很多,但是能超過任光超的,不太多,今年有個河北的小伙,1500的項目才五六秒鐘,很快,但是其他項目比不過任光超,所以還是沒法贏。
10. 2020年啤酒行業發展現狀
答:啤酒如果沒有超過保質期的話是可以喝的。根據國標GB4927-91中的規定,瓶裝、聽裝熟啤酒保質期不少于120天(優、一級),60天(二級);瓶裝鮮啤酒保質期不少于7天;罐裝、桶裝鮮啤酒保質期不少于3天,放久了的啤酒可以先查看下啤酒瓶上的生產日期和具體保質期時間,如果還未過期的話就能喝,若是過了的啤酒就不能喝了。
11. 啤酒行業現狀分析
第一:5大巨頭開始提價。提價表現在大家對原有產品整體性的提價,主要發生在2018年的年初這個階段。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包括青島、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個企業都在不斷的推出新的高端產品。
百威從全世界拿到中國來了20多個高端品牌。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羅納、美國的一些經典啤酒品牌鵝島等,還代理了韓國的蘭賣、日本的三寶樂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過勇闖天涯的升級版,還有黑石系列、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產品。
同時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換方式,把喜力中國的業務拿到了自己的報表之內,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結構。
青島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奧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產品。
第三:巨頭品牌在國內開始進行產能優化。產能優化的集中表現是關閉一些小亂差的工廠。雪花啤酒關閉了20~30家工廠,青島啤酒也關閉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過程中,已經關掉了十幾家的落后產能。這種關閉對行業來說不是利空,而是一種優化產能的利好。
巨頭企業在一邊關閉工廠的同時,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廠。一般關停的工廠都在5萬噸之下或者10萬噸之下,新建的工廠大概都在百萬噸級。這種大規模的現代化工廠,更能夠體現成本和效率上的優勢。
(三)
啤酒行業還有一個重要板塊就是進口啤酒。
進口啤酒從2011年的6.7萬噸一路增長到2018年達到了80萬噸,用了8年的時間增長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時候,進口啤酒里邊的主力軍是德國啤酒,大概占據了50%。從2015年開始,進口啤酒發生了格局上的變化,德國啤酒統治地位開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主要體現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羅娜,還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還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從2018年到2019年看,進口啤酒開始發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兩個主要原因是:第一巨頭品牌開始嘗試國產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開始了國產化。第二個因素是進口啤酒不像進口紅酒,因為進口啤酒有著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藝原料,包括設備,它的通用性比較強,進口紅酒它受制于原料和產地的因素,所以是進口紅酒在中國可以占到統治地位。但是進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藝、設備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強,所以有著天然的瓶頸和天花板。
目前來看進口啤酒的占據行業大概3%的份額,這一點位已經開始成為天花板。
但是進口啤酒有幾個特點:
第一全部是高端產品,因為它受制于運輸等成本環節的制約,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產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產品。特色產品就是與國內的主流品牌有差異的產品。
正是這兩點幫助進口啤酒打開了中國消費市場,也讓消費者接觸到了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顏色、花色的啤酒。進口啤酒教育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不再單一的去消費一個口味的產品。再是讓消費者認知到啤酒消費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就培育了兩塊市場,第1塊就是國內啤酒的跟隨,包括青島、雪花、燕京等國內企業開始在產品研發上去靠近進口啤酒。
舉個例子講,在2014年之前,國內品牌很少去做白啤這個品類,但是到今天我們發現所有的巨頭品牌都開始推白啤這個產品。
跟進和模仿,也幫助國內的品牌實現了產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讓消費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場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四)
與此同時,也推升了精釀啤酒這個模塊。目前來看,精釀啤酒的總規模并不大,總產量的占比大概不超過1%。
但是品牌眾多,在精釀啤酒領域里邊玩家非常多。國內統計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釀啤酒企業。
目前,精釀啤酒領域非常活躍。自2010年左右,一幫受國外留學經歷,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群回到國內,從“因為喜歡所以熱愛”的角度開始,從發燒友的身份開始探索精釀啤酒,到2019年,國內的5大巨頭也全部進入了精釀這個行業領域。
精啤在產品研發上推出的IPA,包括皮爾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產品。在精釀品類里邊,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經在廣西和福建建立了專門的精釀啤酒生產線,百威啤酒在武漢專門建設了一條國內比較先進的精釀啤酒車間。
關于精釀啤酒定義和標準這兩年一直有著爭議,現在來看主流的聲音還是按照美國BA的標準去定義的,也就是包括從規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嚴格的定義。美國精釀它強調的是獨立自主,同時他也強調了小而美的角度。認證機構就是美國的精釀協會--BA。只有加入了這個機構或者是受到機構認證的企業生產的啤酒在美國才叫精釀啤酒。但是在中國還沒有這么一個權威機構,或者是由這么大的一個團體去認證,或者去鑒定哪個品牌是精釀啤酒。出現了國內無論大小啤酒企業都在做精釀,也沒有人說哪一個產品是精釀哪一個產品不是精釀。
如果區別一下中國和美國的精釀市場的話,美國是協會的認證制,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幾年,在沒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團體或者協會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國是認證制,中國是認可制。
當然,在這種中國式的認可制背景之下,也會有一些魚龍混雜。就是說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品牌都能夠用精釀啤酒通用品牌,因為沒有人來說不可以用,這會產生意外的影響。會出現各個企業都在努力去做產品的研發,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去應對市場的多元化。
(五)
從現在的信息和數據來看,我感覺未來一兩年之內的中國啤酒行業會發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去轉移:過去中國啤酒市場的爭奪充滿著資本的味道。也就說大家為了爭奪份額,一方面進行快速收購,同時也進行著激烈的價格戰。行業內,甚至民間也經常說,啤酒賤如水,我覺得這句話是對應過去特定時期的標簽,但是未來會發生變化。
目前資本收購的窗口期已經關閉了,沒有可以收購的標的了,五大巨頭已經占據了83%的份額。大魚吃小魚時代已經過去了,既然份額的穩定性已經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搶份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不約而同的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國啤酒短期之內行業格局的變化不會太大:因為5大巨頭里邊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國資,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資。目前為止這兩支隊伍之間的格局變化都不會太大,行業格局趨于穩定。
第三未來在向中高端轉移的同時,市場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頭部市場的高度碎片化表現在用單一品牌或者單一的品種、品類去統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時候,已經不太可能了,因為頭部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和多變化已經開始,企業很難用一個單一品牌或單一品類去應付。
第四強者更強,尾部更大:所謂的強者更強,巨頭品牌的體量、巨頭品牌的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大,但是會很溫和的前進。也會形成大量的小眾品牌群,包括像精釀啤酒或者是以進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眾品牌群。未來不排除中國市場會有上萬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釀啤酒企業。
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啤酒行業已經解除了行業限制,也已經把行業準入的門檻拉低了。未來不排除從尾部角度誕生更多的小眾品牌,這些小眾品牌會依托某一個城市甚至某一個或幾個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