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我的答案是:可以告訴孩子。但同時要看到這個問題的背后:如何讓孩子正確地對待金錢?要拿捏好度,避免因噎廢食和過猶不及。太過富養(yǎng),孩子容易驕奢;太過窮養(yǎng),又會影響孩子的格局,我的建議如下:
1、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工資來之不易。可以帶著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你是如何辛苦地賺每一塊錢的。孩子親身體驗到父母賺錢養(yǎng)家的辛苦和不易,就自然而然地珍惜每一塊錢。記得我小時候,父親為了省幾塊錢,拉著板車走了十幾里路去外鄉(xiāng)拉煤,這個場景我親身經(jīng)歷,直到現(xiàn)在都印象深刻,基本不會亂花錢。
2、讓孩子參與家庭的財務管理,培養(yǎng)責任感。比如我們家里的錢,包括每個月用于衣、食、住、行的費用,給老人的養(yǎng)老費,給朋友的結(jié)婚生子費用,給親戚的孩子們買生日禮物的費用,捐給山區(qū)孩子的善款等等都會讓孩子知道。孩子在了解家庭財務支出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懂得了關愛親人,懂得了禮尚往來,懂得了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回饋 社會 。
3、每月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由他自由支配,培養(yǎng)孩子理財?shù)哪芰Α_@方面,父母要注意引導,引導他正確地分配錢的去處,比如一個月給100元錢,用于儲蓄、用于買玩具零食、用于社交等等各多少錢。需要注意的是,沒有體驗,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長,要允許孩子在花錢上犯錯誤。比如我的一個朋友,讓孩子自己拿錢買東西,別人花5塊錢買到的東西,她花了20元。但朋友沒有批評她,20元能買到快樂是非常好的事。只是在孩子知道了別人的價格后感到難過后,她才告訴孩子,買東西可以“貨比三家”。
4、引導、培養(yǎng)孩子對待金錢的正確態(tài)度。錢是一個工具,它能買來很多東西,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欲望。但也有很多東西是它買不到的,比如 健康 、親情、愛情等等。讓孩子能以自然、客觀、流動的態(tài)度看待金錢,既不會輕視錢財為糞土,也不會時時處處為錢所役。這方面,家長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作者:
吳志偉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韋志中心理學網(wǎng)校中國文化心理學系系主任
張曉平 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會員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武漢大學應用心理學心理咨詢專業(yè)研究生、韋志中心理學網(wǎng)校中國文化心理學系學員
父母的經(jīng)濟收入是否告訴孩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眾說紛紜,各執(zhí)已見,爭論不休,至今為止,尚無一邊倒的結(jié)論和認可。
我先講兩段故事:
一個是我父母親。二老在世時都有退休工資,退休后的工資都是自己保管、自行支配。我們兄弟姐妹六個雖然條件各異,有好有差,經(jīng)濟上有時也捉襟見肘,甚至等米下鍋,但從來不過問父母的收入和積蓄,也不打聽資金使用方法、方向。二老均有高度的隱私權(quán)、擁有權(quán)和自主權(quán),活的很自由、很開心。
父親先走,剩下母親一個人,我們兄弟姐妹仍然堅守尊重老人自主權(quán)力,誰也不打聽,誰也不打主意。相反,母親生了一場病后,我們兒女主動湊錢給老人護理費,這樣一直堅持到母親去世。
母親的老年享受到兒女孝心很開心,逢人都顯擺,感覺腰板硬朗,心情很安然,生活很規(guī)律、很欣慰。沒有因為自己手中有錢而惴惴不安,沒有為自己的養(yǎng)老錢被兒女瓜分,老無所依而擔心受怕。始終享受著我的資金我作主、任何人都無權(quán)干涉、經(jīng)濟絕對獨立的權(quán)利。
這樣的狀況一直維持到母親壽終正寢,帶著自主、自信、自尊的微笑離開了我們。
一個是我自己。我和老伴都退休了,退休金由老伴保管,怎么支配互相商量。女兒出嫁十多年,無論她經(jīng)濟上難與不難,從來不打聽我們有無積蓄,從來不管我們經(jīng)濟使用、開支情況。
女兒既聰明又孝順,因為她知道:
一是要尊重我們的自主權(quán),確保我們安心度過晚年。
二是明白我和老伴從苦日子里走過來的,不會亂花錢,所以,怎樣花錢從不過問和干涉。
三是她是獨生子女,既便現(xiàn)在不告訴他收入情況,只是代她積累和保管而已,早晚都會一分不留的全部交給她。
四是她真要急需用錢時,只要開口,我們會傾力相助的。
反過來,女兒、女婿一再叮囑我們,該吃吃,該喝喝,該穿穿,該游游,該玩玩,不要心疼錢,不要考慮她們,她們會努力,會讓我們放心。
逢新年有禮,逢我和老伴生日她們有禮。平時,稀里糊涂的接快遞哥電話,稀里糊涂的把快遞拿回家,總是突然“襲擊”,我們想要的、沒有想到的會意外的回到家,讓人真正體會到了“女兒是父母小棉襖”的無限溫馨。
其實,假設她像有些孩子,一門心思打聽父母收入,或者是動歪腦筋啃老,就我這脾氣和個性,肯定會嚴肅拒絕和堅決制止的。
我的道理很簡單:
把孩子養(yǎng)到而立之年,孩子必須要有而立之志,而立之為和而立之能。自己不努力,始終盯著父母的口袋,一是太無能,二是太自私,三是太不孝順。這是做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
父母能幫自然會幫,他們見親生兒女受苦受窮,會比兒女本人還著急,還操心,孩子不出聲,老人也會義無反顧的慷慨解囊。
而兒女迫不及待的打著要知情權(quán)的理由,窺探老人的收入是極不道德的,如果后面還有釜底抽薪的想法和做法,更是不孝不敬,不仁不義。
說穿了這是一個道德品質(zhì)問題。
按常理:
老人老了得靠孩子們養(yǎng)老,這是代代相傳的生存鏈,是天經(jīng)地義。
老人老了能自給自足,不給孩子找添麻煩,是在為孩子減輕負擔,孩子應該深感慶幸才是。
老人老了還能騰出手來幫孩子一把,是孩子的福氣,應該具備感恩之心。
老人老了,挖空心思掏空老人腰包,全心全意為自己。老而被剝,老無所孝,老無所依,真讓人心寒齒冷。
最后說一句難聽的實話:
老人的收入是老人的養(yǎng)老保證金,告訴給你,只當耳邊風;不告訴你,不打聽、不指望、不生氣。即便資金有盈余,只當老人幫孩子代管,不要過問,不要巧取,不要豪奪。
這筆定期存款無論多少,早晚會交到兒女手中的。
讓老人家中有糧、袋中有錢,安度晚年,心中不慌, 健康 長壽是做晚輩最大的盡心和盡孝。
父母該不該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很多家長一般不會告訴。他們認為,如果自己的收入過高,告訴孩子,會讓孩子從小不思進取,認為家里有的是錢。有的認為不告訴孩子,是覺得自己的收入太低,怕孩子與別人家的父母的收入作比較,而影響自己的形象。
其實我覺得應該告訴孩子,原因有真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很辛苦。比如說,我曾經(jīng)問過我的兒子:“媽媽掙錢容易嗎?”
我兒子說:“不容易。”
“為什么你覺得媽媽掙錢不容易?”
“因為你的嗓音沙啞了,都還要堅持給同學們上課,好辛苦哦。”
由于我兒子知道我們掙錢也不容易,所以說他一般還是比較節(jié)儉的。
第二,告訴孩子,要學會節(jié)儉。不管家里有錢沒錢,節(jié)儉都是一種美德。不能手里有多少錢就用多少錢,要學會有計劃的開支,要學會儲蓄。如果我們不存錢,到時我們需要錢的時候到哪個地方去弄呢?
第三,讓孩子對家里的開支有一點點印象。比如說有一個周末,我叫兒子自己去買菜。我問兒子,你覺得應該要多少錢能把今天的菜買回來?兒子說20元。那好,我就給了他20元錢。結(jié)果他就只買了半邊鹵鴨子和一點點肉。(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問兒子,今天有水果嗎?今天有蔬菜嗎?你今天買的這點菜夠我們吃兩餐嗎?兒子使勁的搖頭。
通過這件事,兒子知道我們一家一天的開支遠遠不了20元錢。
第四,告訴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尤其是我們是工薪階層,收入本身有限。別人家有的,我們家沒有,不要看見別人家有什么,就一定要自己就應該有什么。所以從小兒子一般都不會亂要東西,什么零食玩具都是我們主動買給他的。
所以說,告訴孩子父母的收入,并給他傳授正確的消費觀對孩子還是非常有用。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有豐富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驗,專注于分享 育兒 心得與經(jīng)驗,希望你能喜歡我的分享。
父母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收入告訴孩子,做為子女更不應該時刻想著父母手中的錢財,甚至忘圖據(jù)為己有供自己享受。父母把子女扶養(yǎng)成人己經(jīng)完成了把孩子養(yǎng)大的任務,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財富,才能做有利于 社會 發(fā)展的人才,才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人沒有壓力輕飄飄,在生活上年輕人有點壓力有利于自己的成長和創(chuàng)業(yè)。一味著指忘父母的幫助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朝好的方向轉(zhuǎn)變,只能是助長不勞而獲的懶惰思想,最終惰落為腐敗份子也不是沒有可能。
現(xiàn)在 社會 上出現(xiàn)年輕人不出去工作,坐吃父母祖產(chǎn)的不在少數(shù),追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溺愛的結(jié)果,他們從小過著穿名牌,吃洋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勞而獲寄生蟲式的生活,小活不肯做,大活又做不來總是認為自己是當大老板的料,只是手中沒有資本金而已。
在這些人當中有些是忘圖鼓動父母賣掉房產(chǎn)做為自己的啟動資金來完成自己當老板的夢想。其實這種子女就是來坑爹的,用不了半年就會賠個毛干爪凈。商場如戰(zhàn)場這種人我見多了,以前我工作的物業(yè)單位是出租寫字樓的,里面都是紅橋市場老板,他們來的時候凌云壯志半年下來,欠下房租就跑路了的不在少數(shù)。
講了這么多無非是一個目的,家長把孩子養(yǎng)大成人,就完成了任務。自己的收入完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告訴子女,捂好自己的錢帶子不要讓自己的養(yǎng)老金被子女敗掉,到時候自己有個大情小事,都拿不出錢來圓場!
父母應該把自己的收入告知孩子,畢竟孩子是家庭成員之一,有知情權(quán)是孩子應得的權(quán)利。但是讓孩子清楚父母的收入后,怎樣合理的教育和引導就必須要慎重了,否則,孩子真的會不把父母辛苦掙的錢當回事,隨意亂花,甚至花父母錢也不知道感恩呢。下面我談談怎樣合理地告知并進行教育和引導孩子。
第一,工薪階層父母在發(fā)工資后告知孩子。 一般來說,工薪階層家庭都會有自己家庭理財計劃,發(fā)工資后家長可以把孩子叫到身邊,專門就當月拿到手的工資進行理財計劃安排與孩子進行交流。當孩子清楚父母收入都用于哪些理財與開支項目后,對怎樣過日子會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如果家長不與孩子談收入以及家庭理財與開支等事宜,又無給孩子零花錢的習慣,孩子從小就對會掙錢與理財沒有概念,自然對合理花錢消費也沒有概念。建議家長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后再告知孩子相對合理,因為孩子對數(shù)有了概念,課本知識中也學到錢的相關知識。
第二,做生意的父母就收入告知孩子的方式。 相對來講,做生意的父母由于收入不可能像工薪階層的父母那樣,有一個相對的確數(shù),就得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營情況與孩子一起來做分析了。當父母和孩子談收入話題時,恰好是對孩子進行財商的培養(yǎng)呢。比如讓孩子知道何為公司經(jīng)營中的流動資金、負債、用于家庭可支配的資金、家庭固定理財資金等。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一種錯覺,誤以為父母每天都在生意中都會有不少收入,自己可以隨意去花,反正花的也不多。因此,父母必須要讓孩子清楚公司經(jīng)營部分的資金和家庭理財開支是兩塊內(nèi)容。
第三,不管是工薪階層還是做生意的父母,都要就收入給孩子明確一個態(tài)度。 這個態(tài)度就是父母掙的錢除給孩子的零花錢外,其余所有的錢都不屬于孩子。否則,孩子就會誤以為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錢,很容易不知道珍惜,胡亂消費。事實上,在中國家庭的傳統(tǒng)觀念中,恰就是父母辛苦操勞一輩子,將來都要把錢與物留給兒女。很多不明事理的父母就是用這種觀念害了孩子,讓孩子成為啃老族。因此,現(xiàn)代父母應該更新觀念,讓孩子知道將來成人后,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而不是靠繼承去享受。即便父母有讓孩子繼承的意愿,也得先培養(yǎng)孩子自食其立和持家理財?shù)哪芰Γ鶕?jù)孩子的表現(xiàn),適當給予經(jīng)濟支持,而不應該孩子一要就全數(shù)給。
總之,告訴孩子自己的收入,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父母慎重考慮,合理告知,并適當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孩子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花錢應節(jié)約。
我爸媽從來不告訴我,我一直以為家里很窮,上了大學買衣服都只買淘寶幾十塊錢的,后來有一天我媽來看我,看我穿的一身地攤貨看不下去了,于是拉著我去商場買了一身衣服,說咱們家沒那么窮………
答:視孩子品格而言。
1、優(yōu)秀孩子,只關心父母的 健康 ,不問父母收入,更不要父母絲毫。
2、孩子經(jīng)常叮嚀我們:“爸爸媽媽盡管吃好、用好、生活精致、身心 健康 ,孩子們永遠是父母的堅強后盾,有孩子在,請爸媽做月光族。”
3、對于啃老族,父母必須留一手。
4、 歷史 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周邊有許多老人因全盤托出,最終后悔莫及。
我覺得應該因家庭而議。我們老倆口都有退休金,我們又種了二十五畝地,我從零三年退休到現(xiàn)在,老伴從一二年退休到現(xiàn)在,兒子兩口子從來沒問過我們每月工資多少,都是我拿著錢工資卡自己分配,兒媳經(jīng)常給我倆買各種穿戴,我們的穿戴基本都她包,兒子只管往家買吃的,變著花樣買各種好吃的,有時我說買多了吃不了,他說你舍不得吃。我說你知道我們開多少工資嗎!他說我也不會用你們的錢,不需要知道,只是你們喜歡啥就買啥,你留那么多錢干嘛。因為我身體不好把密碼寫在紙上,告訴他放在哪里,他說媽你想太多了,你身體沒大礙的,只要你開開心心的玩,快快樂樂的什么事也沒有。聽了這樣的話你心里能不甜嗎!這不是用錢換來的幸福,而是媳孝孫賢的快樂!
大寶的同學來我們家玩,每次回去都會問大寶索要一個玩具,前兩次大寶都爽快的給了他同學玩具,后來,他同學的妹妹也過來,因為第一次大寶給了他同學和妹妹一人一個玩具,他妹妹第二次來,她走的時候又開始問大寶要玩具。
而這次她妹妹想要的是大寶最喜歡的超級飛俠的套裝玩具,大寶把他擺在了書架最顯眼的地方,當他同學妹妹提出要這個玩具時,大寶態(tài)度很明確的說:“不行,這個是我媽媽給我買的,你讓你媽媽買吧。”可是他妹妹卻一直不肯走,她爺爺就在外面一直等著,最后還是哭著回去的。
記得有次大寶在小賣部買吃的,這個同學很想買然后跟大寶說:“我爸爸說我家沒錢。”然后大寶買了吃的就分了一半給他。
然后回來大寶就問我:“某某同學說他爸說的他家沒錢,我家有錢嗎?”
我認真的看著大寶說:“你讀書,買書,買吃的,買玩具的錢咱家有,你不要太擔心家里沒錢了,不過我們買東西也是要有計劃,并且節(jié)約一點。還記得以前爸爸媽媽帶你去爸爸公司參加年會嗎?那就是爸爸工作賺錢的地方。”
大寶點點頭,說記得記得。
我接著和大寶說:“你有想要的東西,要和媽媽說,只要是合理的,在我們家經(jīng)濟承受范圍內(nèi),我們可以有計劃的買,但是媽媽絕不允許你伸手去問別人要吃的,要玩具,這樣子是很沒禮貌的,要是讓媽媽知道了會有懲罰的,想要的東西我們要自己努力買,而不是只想伸手去問別人要。”
我認為父母是可以把家里的收入情況告訴孩子的,但是要注意說的方式,而不是只告訴孩子一句,我家里沒錢。
這樣子對于比較小的孩子就容易陷入錢的匱乏中,每天都活在沒錢的擔心中,可能很多孩子會像大寶的同學一樣,既然家里沒錢,就會想辦法去問別人要,這些習慣都是很不好的。
尤其是當孩子主動問家里有沒有錢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和孩子說,用他聽的懂語言去說,他才能理解。
即使家里沒什么錢,也可以告訴孩子真實的情況,并且要和孩子說,沒錢只是暫時的,以后努力學習可以自己賺錢的,不要讓孩子每天都擔心著家里沒錢,而不能好好學習。
還有那些本來家境還可以,騙孩子說沒錢的,可能父母想讓孩子節(jié)約,但是如果方式不對,孩子也容易陷入錢匱乏中去,所以最重要的和孩子說的方式,并且告訴孩子要養(yǎng)成節(jié)約,并有計劃用錢的好習慣。
說不好,小時候家里做生意,有時候有虧損,家里的事我也都關心都知道,小小年紀就很憂愁,我爸媽都沒我愁的狠,挺累。而我弟就不一樣了,再怎么跟他說掙錢不容易,他也不拿錢當回事,不知道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