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社交距離
現實生活當中,如果我們看到一男一女走得很近,由此我們就會得知,這兩個人肯定有點故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男女之間的互相吸引,看似是一種隨機的緣分在起到關鍵性作用,事實上在生物進化的歷史里,不過是化學元素的相互作用。
有時候,兩性之間的親密的距離,其實是會暴露了你們很多信息的,特別是你們之間感情的深度,都會在你們不經意間,在肢體語言和交往的距離中表露出來。
當然了,我們完全也可以靠人為的方式,拉近這種“距離”,從而制造出兩性之間的吸引。
2. 社交距離指的是什么
公眾距離范圍在360~760厘米之間,它屬于人際交往中的正式距離。處于該距離的人,可以很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衛行為。它多出現在陌生人之間,或正規場合。
社交距離較近的社交距離是120~210厘米,多出現在個人交往中,如職場交往和商業會議;較遠的社交距離為120~360厘米,一般正式的公務性接觸大多保持這種距離。
個人距離范圍大約在44~120厘米之間,這個距離通常是與朋友交談或日常同事間接觸的空間距離。
親密距離在0~44厘米的范圍內,這種距離只出現在有特殊關系的人之間,如父母與子女、夫妻、戀人。對關系親密的人來說,這個距離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氣味和體溫等信息。
3. 什么是社交距離
交往雙方的人際關系以及所處情境決定著相互間自我空間的范圍。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劃分了四種區域或距離,各種距離都與對方的關系相稱。人們的個體空間需求大體上可分為四種距離:公共距離、社交距離、個人距離、親密距離。
社會心理學中所說的人際交往距離。人際交往距離指的是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主觀上認為的心理安全距離。在此范圍之內,個人感覺安全;超出了這個范圍,將會引起個體的焦慮和緊張。
4. 什么叫社交距離?
當兩人相距在0.5米之內時,即為私人距離,又稱親密距離.僅適用于家人、至交之間.當兩人相距在0.5米~1.5米之間時,即為社交距離,又稱常規距離.當兩人相距在1.5米~3米之間時,即為禮儀距離,主要表示敬重.當兩人相距在3米開外時,即為公眾距離.
5. 什么叫社交距離癥?
不敢一個人出去的這種心理的人,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只有缺乏安全感的人,才會有這種心理。
當身邊有人陪著,他就可以自如地參加各種場合,一旦失去了有人陪著就會造成恐慌,這種是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的特質。
其實像這種情況也不是什么大毛病,很多人都會產生社交恐懼和一些沒有安全感的心理動態,只需要經常的適時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人的膽量是可以逐步訓練出來的。就好比動物園的老虎,馴獸員就可以用鞭子用棍子敲打他,而不會遭到他的攻擊,放在外人眼里,這是一個多么危險的舉動。那是因為在我們心里總是認為這種猛虎猛獸會傷人,卻疏忽了他也是有感情的,是可以被馴化的。
6. 五種社交距離
公眾距離范圍在360~760厘米之間,它屬于人際交往中的正式距離。處于該距離的人,可以很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衛行為。它多出現在陌生人之間,或正規場合。
社交距離較近的社交距離是120~210厘米,多出現在個人交往中,如職場交往和商業會議;較遠的社交距離為120~360厘米,一般正式的公務性接觸大多保持這種距離。
個人距離范圍大約在44~120厘米之間,這個距離通常是與朋友交談或日常同事間接觸的空間距離。
親密距離在0~44厘米的范圍內,這種距離只出現在有特殊關系的人之間,如父母與子女、夫妻、戀人。對關系親密的人來說,這個距離可以感受到對方的氣味和體溫等信息。
7. 社交距離是多長的距離
禮儀上有男女身體相距不低于50厘米、80厘米之說,所謂安全距離應指心理更甚吧。心有所屬,意有所淡,即使同床而臥,也是安全的。距離,物與物之間要保持,人與人之間更要保持。開車,歸根結底就是個保持距離的問題。情感,說來說去也是距離沒把握好。所以無論情感事故還是安全事故,首先考慮的是距離。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為人際交往劃分了四種距離。
公眾距離:3.7米~7.6米。在公共場合,無關系或不認識的人之間是這個距離最合適。這里指的是機場、碼頭拉著行李箱時的距離,而不是排隊過擺渡車或擠地鐵。
社交距離:1.2米~3.7米。這是一個桌上吃飯或到某單位辦事的距離,體現出一種公事上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系。
個人距離:46厘米~122厘米。這是同事之間或擁擠辦公區域的距離,若是低于半米,就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不同性別的人。低于半米就意味著入侵。
親密距離:15厘米~44厘米。15厘米以內,是最親密區間,彼此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息。15厘米~44厘米之間,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44厘米以內,在異性,只限于戀人、夫妻等之間,在同性別的人之間,往往只限于貼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