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本田做摩托車起家,現在汽車一樣造得很好,蘭博基尼開始是一家拖拉機公司,諾基亞最早是林業公司,比亞迪是做電池起家的,現在也生產整車,以后轉型做什么,和現在做什么,似乎沒有必然關系吧,請關注:容濟點火器1、電動汽車,現在國家已經有了政策,可以貼牌生產了,很多互聯網企業都紛紛造車了,生產外包就行了,資質也是別人的,所以造車已經非常簡單了。
2、從生產角度來看,電瓶車廠,是組裝工廠,汽車工廠同樣也是組裝工廠,兩者并沒有本質區別,講白了就是拼湊一下,擰一下螺絲而已。
3、生產兩輪電瓶車和生產四輪電動車就有點差異了,電瓶車配件會少點,對管控要求不嚴格,但是生產數量會大很多,人員會多很多,而四輪電動汽車國家要求非常嚴格,生產過程要嚴謹很多,很多時候需要依賴設備來完成。
4、術有專攻,雖然生產電瓶車和四輪電動汽車,理論上都可以互相轉型,但是生產人員組裝起來有差異,作業流程需要重新學習,設備也不一樣,并不是今天說要轉型,明天就可以馬上生產出來的,需要轉型成本和轉型時間。
5、供應鏈也完全不一樣,供應鏈控制是一件麻煩的事情,一般的轎車有1萬多個配件,電動汽車雖然可能會少點,但是也是非常多的,一時半會,很難找齊這么多廠家,而且需要摸索一個過程的。
6、講白了,轉型就是花錢問題,并沒有太多別的,有錢了,你就是做相聲的,做房地產的,一樣可以開工廠造車,畢竟社會是開發的體系,有錢可以請到專業人士,買到專業設備,建造工廠,采購到配件。只是現在汽車利潤也微薄了,新能源汽車被市場接受的不多,進去本身就很大風險,并不是任何人造車都可以賺錢的。
乍一看,這樣的問題似乎有點傻,但回顧那張最火的造車新勢力車企LOGO圖,似乎一切都不是毫無可能性。畢竟,房地產公司都要涉足純電動汽車領域,一家極富造車經驗的電動車廠商怎么就不能轉型生產純電動車呢?那么正如問題,雅迪之類的電瓶車廠是否具有轉型的能力?
首先,資金能力。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但雅迪到底多有錢?2010年誕生的雅迪比特斯拉晚了7年,但相比起財務報告非常糟糕的特斯拉,雅迪的日子顯然松快了許多,就數據顯示,2016年度雅迪控股年報凈利4.3億元,2017年度4.05億元,如此高利潤絕對是無數第三階梯傳統燃油車主機廠尚無法做到的。而就在幾日前,低速電動車領域翹楚——雷丁汽車以最少12億人民幣正式入主四川野馬汽車,這無疑也在給無數企業一個新的方向,即如何以最少的錢一次性解決建廠以及造車資質等難題。
其次,技術難題。純電動汽車與燃油車最大的不同便是其沒有發動機、變速箱等技術要求極為嚴苛的部分,就目前來看,一臺純電動車最大技術難題糾結于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電動容量、動力電池控制系統以及各總成之間的相互配合。但這些難題隨著寧德時代等一眾動力電池企業的崛起讓造車門檻不斷被拉低。
最后,如何盈利。盈利無外乎就是如何賣車與如何售后,再將賺取的資金投入研發,再輸出的循環過程。于雅迪之類的電瓶車企業而言,即便純電動車的受眾群體與電瓶車的受眾群體絕不是同一級別,但如何去構建營銷網絡絕非難事。
因此,問題并非是雅迪是否有能力去生產一臺純電動車,而是它是否愿意轉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