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是什么做的?
家庭制作啤酒方法 一、原料:大麥芽1斤,水5斤,雞蛋清1—2個,酒花0.7—0.8錢,白糖1兩及酵母泥適量。 二、加工方法: 1、麥芽汁的制取:將一斤大麥芽粉碎,加五斤水攪拌均勻放在水浴鍋中(即用熱水進行加熱),徐徐加溫至55—65℃,保持三小時左右。中間每隔半小時攪拌一次,溫度不可忽高忽低。以三小時后,每隔十分鐘取出一點麥芽汁用磺酒一滴進行檢查,若無蘭色出現,說明淀粉已轉化成麥芽糖,糖化操作已完成。 用紗布過濾除去殘渣。殘渣可加入少量熱水浸泡,沖洗,再過濾后廢棄。將兩次過濾所得濾液混合在一起(約2500毫升,若不足可加白糖水補充)。為了有利于麥汁的澄清,將蛋清先用筷子打起大量泡沫后加入麥汁中,另加酒花0.7—0.8錢白糖一兩。如無酒花,可用0.5兩柚皮或桂皮代替。麥汁加熱煮沸30分鐘,然后經沉淀,過濾得澄清透明的汁液,冷卻至10—12℃備用。 2、前發酵,酵母的添加與繁殖制啤酒所用的酵母最簡單的辦法是取含有活酵母菌的桶裝生(鮮)啤酒做菌種,其用量為麥汁量的10%,或使用啤酒廠的副產品一酵線泥,用量為殫汁計量的0.5%左右。在一個消毒過的容器內,先將麥汁250毫升(或啤酒酵母泥2.5錢)混合均勻,用已殺過菌的棒了攪拌均勻,在20—25℃的濕溫下培養12—24小時(酵母的添加量越多,起發時間越短),經常攪拌,等發酵旺盛后,再倒入較大的容器內,加入所有的麥汁進行發酵。 3、主發酵:在麥汁中添加酵母18—24小時后,液面開始有魄泡沫升起,稱為起泡。經過2—3天后,泡沫起來越來越多,稱為高泡期。延續2—3天后,泡沫逐漸下降,稱為落泡。 主發酵的溫度應控制在8—12℃為宜,發酵時間約經過5—7天左右。落泡之后,口嘗發酵液,喝到口中感到醇厚柔和,具有麥芽的香味,飯后殺口,不應有酸味或其它怪味,這就是嫩啤酒了。
2. 啤酒是用什么做
因為啤酒是一種氣泡酒,瓶裝或罐裝的啤酒是二氧化碳的過飽和溶液,這些二氧化碳有的是在發酵過程中產生,也有的是在制作過程中打壓加入的。由于二氧化碳多少關系到啤酒泡沫的多少,重要的是泡沫多少又直接關系啤酒的質量,致使制作啤酒過程都要經過打壓加入二氧化碳,所以只能用有一定機械強度的玻璃瓶或罐裝金屬的,而不能用抗不住制作過程中加入二氧化碳壓力的塑料瓶。
3. 啤酒是用啥做的
啤酒最早是古埃及人發明的。人類在使用谷物釀造酒類飲料已經有好多年的歷史,已經知道的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古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制作法。
在公元前四千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就已經有用小麥、大麥、蜂蜜等食物制作的十六種啤酒,在公元前三千年開始,使用了苦味劑釀造啤酒。
公元前十八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的法典中,有關于啤酒的制作。最早的啤酒只是用大麥汁稍微發酵,是帶有一點酒味的飲料。
中世紀的時候,歐洲北部水質比較差,大家都不是很喜歡喝開水,于是比利時的一幫和尚,開始煮開的水用來釀造啤酒,這樣既可以當水喝,味道也十分好。
英國還有愛爾蘭地區水質更為夸張,這里的人為了掩蓋水質的味道,只可以用烤過的麥芽,這樣可以掩蓋水質的味道,于是就有了波特這種酒。后來,這些人覺得酒中的焦香味不夠爽,于是變成了糊味,就有了世濤這種啤酒。
4. 環球影城黃油啤酒是什么做的
什么啤酒都可以。
在鍋里把啤酒燒開,往里面扔了一塊1cm*3cm*3cm的黃油。發現許久不熔,遂用一根筷子戳了幾下增加表面積,瞬間就熔了。于是熱騰騰香氣撲鼻的黃油啤酒就做好了。
網上看的沒親自試驗過,原著中還說可以加姜汁!
5. 啤酒是什么做的
啤酒是由天然原料制成,并在絕對符合衛生標準的條件下產生的,是絕對可靠的天然純食品。人們都知道啤酒有“液體面包”的美稱。
一、 解渴。 啤酒具有較高的水含量(90%)以上,喝起來清火潤喉,夏日一杯酒,恰是清涼爽心頭,其感覺美不勝收。
二、 提神。 啤酒中的CO2和有機酸具有清新、提神的功用。一方面適量飲用可減少過度興奮和緊張情緒,并能促進肌肉松弛;另一方面,能剌激神經,促進消化。
三、助消化。 生產啤酒用的主要原料是大麥、醇類、酒花成份和多酚物質,能增進胃液分泌,興奮胃功能,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
四、 利尿。 啤酒中低含量的鈉、酒精、核酸能增加大腦血液的供給,擴張冠狀動脈,并通過提供的血液對腎臟的剌激而加快人體的代謝活動。
五、 減肥。 在各種減肥方法中,啤酒能起到很好的減肥效果。這是因為它含有非常少的鈉、蛋白質和鈣,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對抑制體形的過快增長非常有效。喝啤酒“大肚福體”之說是沒有道理的。
六、 防病。 據美國加州奧克蘭大市的帝王永久醫療中心的試驗表明:適度飲啤酒的人比禁酒者和嗜酒狂可減少心臟病、潰瘍病的機率,而且可防止得高血壓和其它疾病。
6. 啤酒是什么做的原料
水,麥芽,啤酒花,酵母,,麥芽出糖,啤酒花出酒花味,酵母吃掉麥芽糖產出出酒精和很多物質也決定啤酒的風味,不同的酒花不同的酵母,搭配出來會有不同的口感,這是門很深奧的學問~
7. 啤酒是什么東西做的
好的啤酒配料表是大麥芽、啤酒花、水和酵母,材料表中僅有這幾樣代表是傳統釀造,這種啤酒一般比較貴。啤酒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酒之一,它的主要原料就是小麥芽和大麥芽,酒精含量比較低,口味柔和,非常的醇厚且爽口。
好的啤酒配料表是什么
好的啤酒配料表
大家都知道,啤酒的主要原料是大麥芽、酒花和水,并經過酵母發酵釀制而成,所以好的啤酒,它的配料表上一般只有大麥芽、啤酒花、水和酵母這四種,有些甚至只寫大麥芽和啤酒花。
工業啤酒的配料表
工業啤酒相對于好啤酒來說,其等級就差一些,它也是釀造,但原料有所不同。工業啤酒的原料中將大麥芽變成了小麥芽,并且多了大米和糖。大米的成分相對麥芽低很多,大米可以掩蓋啤酒花的苦味,比較適合大眾的口味。
配置啤酒的配料表
還有一種比工業啤酒檔次更差的啤酒,那就是配制啤酒,這類啤酒一般是用化學品和酒精配制而成的,這種啤酒不僅口感非常差,價格也比較低廉,不建議飲用。
8. 黃油啤酒是什么做的
黃油啤酒的做法 1. 主要材料備齊。
2. 用中低溫在小鍋中融化黃油; 3. 加入紅糖、海鹽與稀奶油攪拌均勻后小火煮開; 4. 鍋中加入香草糖漿攪拌均勻關火; 5. 將蘋果汁和姜汁汽水混合,加入煮好的黃油混合物; 6. 攪拌均勻。9. 啤酒都是什么做的
要說啤酒的原材料,就要分兩種情況介紹,第一是目前市面上的工業啤酒,其原材料一般為水、酒花浸膏、酵母、大米、玉米淀粉等,第二種是精釀啤酒,其原材料主要是水、麥芽、酵母、酒花
10. 啤酒是什么做的酒
由于大麥在所有的谷類中,它是最適合發酵的,所以不只是啤酒,還有威士忌、伏特加等酒主要原料也是大麥。可見,大麥對酒類物質的重要性。
大麥
甚至可以說,大麥是唯一適合發酵的谷物:因為一種特殊的酶。
在發酵的過程中,能夠變成酒精的原料是糖,比如葡萄等水果就充滿了糖分,所以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酒,應該是某種果酒。然而,大麥、小麥和稻米等谷制品,他們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所以,首先我們需要把淀粉變成糖,才能變成酒。
你以為很復雜,但是其實只要有水就能完成這個轉變。然而,為了保證種子能夠持續得到養料,谷物中的這種酶,含量往往不高,淀粉分解的反應也比較緩慢。
大麥卻不同。大麥中這種酶的含量很高,淀粉分解也發生得特快。甚至,有釀酒師專門把大麥芽和其他谷物混合,利用這些大麥中的酶,去分解其他谷物中的淀粉。
所以說,大麥芽是釀酒師最好的朋友。
除了含有大量的酶,大麥另一個優勢是它頑強的生命力。大麥不僅耐寒,也耐旱,從北歐到中東,從東亞到美洲,甚至一些最貧瘠的土地上,都可以看到大麥的身影。因此,大麥所釀的酒也分布廣泛。
啤酒的誕生可能是,人們把吃剩的大麥放到陶罐里,有時,還會特意加水來軟化大麥的硬殼。有了水分,大麥中的酶就會全力以赴地把淀粉分解成糖。這時,從外面飄來一些酵母,經過些時日,人們就能得到一些古怪的、起泡沫的液體。
而這,就是啤酒。
喝威士忌最好的方法是摻水
啤酒,也可以通過蒸餾,來提高酒精度數。而經過蒸餾的啤酒,就是威士忌。有多少小伙伴不知道威士忌其實也是啤酒的一種呢?舉個手我看看!
直到今天,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還在爭奪威士忌的發明權。不過,威士忌確實誕生于這一地區:這片區域的氣候獨特,有漫長且潮濕的夏天,特別適合于大麥中淀粉的積累,更多的淀粉也就意味著更多糖分和酒精。大約在15世紀,英倫三島的人民就開始蒸餾威士忌了,并把它稱作 “生命之水”。
威士忌
這里還可以給你推薦一個飲用威士忌的小技巧。在喝之前,往威士忌里加少量的水,可以提升酒的口感和香氣。推薦比例:每30毫升酒中加5滴水。
烈酒加水,這種喝法也有科學道理。各種酒中,98%成分都一樣,就是水和酒精。而剩下的這2%,就決定了酒的風味。在威士忌中,這2%的風味成分是一些脂肪酸分子。加水后,這些分子可以從酒中析出,變成一種懸濁物。雖然加水后會讓威士忌稍顯渾濁,但同時,也可以讓這些風味成分得到更充分的釋放。
有人研究了一種名為“愈創木酚”的分子在酒精與水中的狀態。愈創木酚,就是威士忌里最重要的一種風味分子。研究者發現,在酒精濃度較高時,這些愈創木酚會被酒精分子包裹,而會被“壓入”溶液內部,意味著酒的香氣發散不出來。而加水稀釋,可以讓愈創木酚更充分地暴露出來,讓酒變得更為香醇。
所以,摻水這一行為,有時是無良奸商的詭計,有時卻也變成了品酒師們的絕招。
令人頭疼的小麥
說完了大麥和啤酒的關系,咱們再來看看小麥。
相較于大麥來說,小麥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質。高蛋白質含量,意味著良好的彈性和較長的保質期限。因此,小麥特別適合用作糧食。比如,大部分面包的主料就是小麥。
然而,對于釀酒師傅來說,小麥,可能是最讓他們頭疼的一種原料。
同大麥一樣,如果要釀酒,需要把小麥中的淀粉進行發酵。然而,小麥中的蛋白質含量太高了,以至于淀粉被包裹在厚厚的蛋白質里,而這些被包住的淀粉根本無法利用。因此,發酵后的小麥,產生的酒精少得可憐。更糟的是,這些蛋白質會讓發酵的小麥變得粘稠,也會讓最后得到的酒特別渾濁。
然而,德國有一種著名的小麥啤酒。那這種啤酒,又是怎么回事呢?
小麥啤酒
雖然名為小麥啤酒,不過這種酒的原料中,小麥的含量只有一半左右,嚴格來說,是占了55%的比例。而其他的成分仍是大麥。光靠小麥本身是釀不成酒的。
那么,人們為什么偏要把難以發酵的小麥,制成啤酒呢?答案也是蛋白質。
你只要品嘗一口小麥啤酒,就會發現,這種酒有一種特別的芳香,類似于面包或柑橘。這就是高蛋白質含量帶來的特有風味。而且,德國小麥啤酒之所以有名,也因為它有厚重的泡沫,這些泡沫絕大多數是溶解了的小麥蛋白。現如今,有些釀酒師為了得到豐厚的泡沫,特意在原料里加入一定量的小麥。
于是,蛋白質,這種不易釀酒的部分,反而給小麥啤酒帶來了獨特的飲用體驗。
喝剩下的啤酒,為什么有股怪味?
除了大麥、小麥這些基本原料,調味劑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啤酒來說,最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應該就是啤酒花了。
啤酒花
啤酒花是一種長相類似藤蔓的植物。因為名字的關系,很多人會誤以為啤酒是啤酒花釀造的。但實際上,啤酒花只是一種調味劑。啤酒花給啤酒添加了特有的苦味。我們無法想象,沒了這種獨特的苦味,啤酒會變成什么樣子。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會有這種經驗。就是在喝啤酒時,如果剩了一點酒在瓶子里,經過光照后,會有一股臭味。這其實就是來自于啤酒花。啤酒花中的一種成分,見光分解,就會產生一種惡劣氣味。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啤酒瓶大多是褐色或深綠色的,就是為了防止啤酒花受到過度的光照。
現如今,也會有很多無色的啤酒瓶子。因為當代大規模釀造的啤酒,會用化學合成物代替原來的啤酒花,而這些合成物見光不會分解。
啤酒花的生長條件較為嚴格,只有北緯35-55度的地區可以栽種。而歐洲的德國、比利時、捷克等地恰好在這片區域。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這些歐洲國家釀造的啤酒特別美味。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歐洲這里適合種植啤酒花。早在公元736年,今天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就建起了啤酒花農場。
在歐洲中世紀,釀酒和醫藥的主要從業人員,都是修道院的僧侶。因此,當時修道院也成了是種植啤酒花的主要場所。有了這種植物,啤酒的風味大幅改善,僧侶們也靠著這一良方帶來的利潤,養活修道院。直到今天,最美味啤酒的排行榜上,永遠都可以見到幾款修道院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