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行業政策分析
第一:5大巨頭開始提價。提價表現在大家對原有產品整體性的提價,主要發生在2018年的年初這個階段。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包括青島、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個企業都在不斷的推出新的高端產品。
百威從全世界拿到中國來了20多個高端品牌。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羅納、美國的一些經典啤酒品牌鵝島等,還代理了韓國的蘭賣、日本的三寶樂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過勇闖天涯的升級版,還有黑石系列、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產品。
同時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換方式,把喜力中國的業務拿到了自己的報表之內,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結構。
青島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奧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產品。
第三:巨頭品牌在國內開始進行產能優化。產能優化的集中表現是關閉一些小亂差的工廠。雪花啤酒關閉了20~30家工廠,青島啤酒也關閉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過程中,已經關掉了十幾家的落后產能。這種關閉對行業來說不是利空,而是一種優化產能的利好。
巨頭企業在一邊關閉工廠的同時,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廠。一般關停的工廠都在5萬噸之下或者10萬噸之下,新建的工廠大概都在百萬噸級。這種大規模的現代化工廠,更能夠體現成本和效率上的優勢。
(三)
啤酒行業還有一個重要板塊就是進口啤酒。
進口啤酒從2011年的6.7萬噸一路增長到2018年達到了80萬噸,用了8年的時間增長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時候,進口啤酒里邊的主力軍是德國啤酒,大概占據了50%。從2015年開始,進口啤酒發生了格局上的變化,德國啤酒統治地位開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主要體現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羅娜,還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還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從2018年到2019年看,進口啤酒開始發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兩個主要原因是:第一巨頭品牌開始嘗試國產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開始了國產化。第二個因素是進口啤酒不像進口紅酒,因為進口啤酒有著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藝原料,包括設備,它的通用性比較強,進口紅酒它受制于原料和產地的因素,所以是進口紅酒在中國可以占到統治地位。但是進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藝、設備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強,所以有著天然的瓶頸和天花板。
目前來看進口啤酒的占據行業大概3%的份額,這一點位已經開始成為天花板。
但是進口啤酒有幾個特點:
第一全部是高端產品,因為它受制于運輸等成本環節的制約,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產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產品。特色產品就是與國內的主流品牌有差異的產品。
正是這兩點幫助進口啤酒打開了中國消費市場,也讓消費者接觸到了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顏色、花色的啤酒。進口啤酒教育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不再單一的去消費一個口味的產品。再是讓消費者認知到啤酒消費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就培育了兩塊市場,第1塊就是國內啤酒的跟隨,包括青島、雪花、燕京等國內企業開始在產品研發上去靠近進口啤酒。
舉個例子講,在2014年之前,國內品牌很少去做白啤這個品類,但是到今天我們發現所有的巨頭品牌都開始推白啤這個產品。
跟進和模仿,也幫助國內的品牌實現了產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讓消費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場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四)
與此同時,也推升了精釀啤酒這個模塊。目前來看,精釀啤酒的總規模并不大,總產量的占比大概不超過1%。
但是品牌眾多,在精釀啤酒領域里邊玩家非常多。國內統計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釀啤酒企業。
目前,精釀啤酒領域非常活躍。自2010年左右,一幫受國外留學經歷,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群回到國內,從“因為喜歡所以熱愛”的角度開始,從發燒友的身份開始探索精釀啤酒,到2019年,國內的5大巨頭也全部進入了精釀這個行業領域。
精啤在產品研發上推出的IPA,包括皮爾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產品。在精釀品類里邊,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經在廣西和福建建立了專門的精釀啤酒生產線,百威啤酒在武漢專門建設了一條國內比較先進的精釀啤酒車間。
關于精釀啤酒定義和標準這兩年一直有著爭議,現在來看主流的聲音還是按照美國BA的標準去定義的,也就是包括從規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嚴格的定義。美國精釀它強調的是獨立自主,同時他也強調了小而美的角度。認證機構就是美國的精釀協會--BA。只有加入了這個機構或者是受到機構認證的企業生產的啤酒在美國才叫精釀啤酒。但是在中國還沒有這么一個權威機構,或者是由這么大的一個團體去認證,或者去鑒定哪個品牌是精釀啤酒。出現了國內無論大小啤酒企業都在做精釀,也沒有人說哪一個產品是精釀哪一個產品不是精釀。
如果區別一下中國和美國的精釀市場的話,美國是協會的認證制,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幾年,在沒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團體或者協會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國是認證制,中國是認可制。
當然,在這種中國式的認可制背景之下,也會有一些魚龍混雜。就是說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品牌都能夠用精釀啤酒通用品牌,因為沒有人來說不可以用,這會產生意外的影響。會出現各個企業都在努力去做產品的研發,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去應對市場的多元化。
(五)
從現在的信息和數據來看,我感覺未來一兩年之內的中國啤酒行業會發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去轉移:過去中國啤酒市場的爭奪充滿著資本的味道。也就說大家為了爭奪份額,一方面進行快速收購,同時也進行著激烈的價格戰。行業內,甚至民間也經常說,啤酒賤如水,我覺得這句話是對應過去特定時期的標簽,但是未來會發生變化。
目前資本收購的窗口期已經關閉了,沒有可以收購的標的了,五大巨頭已經占據了83%的份額。大魚吃小魚時代已經過去了,既然份額的穩定性已經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搶份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不約而同的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國啤酒短期之內行業格局的變化不會太大:因為5大巨頭里邊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國資,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資。目前為止這兩支隊伍之間的格局變化都不會太大,行業格局趨于穩定。
第三未來在向中高端轉移的同時,市場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頭部市場的高度碎片化表現在用單一品牌或者單一的品種、品類去統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時候,已經不太可能了,因為頭部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和多變化已經開始,企業很難用一個單一品牌或單一品類去應付。
第四強者更強,尾部更大:所謂的強者更強,巨頭品牌的體量、巨頭品牌的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大,但是會很溫和的前進。也會形成大量的小眾品牌群,包括像精釀啤酒或者是以進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眾品牌群。未來不排除中國市場會有上萬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釀啤酒企業。
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啤酒行業已經解除了行業限制,也已經把行業準入的門檻拉低了。未來不排除從尾部角度誕生更多的小眾品牌,這些小眾品牌會依托某一個城市甚至某一個或幾個社區。
2. 啤酒行業國家政策
白酒屬于國家產業政策限制行業,原來有許可證的,審核條件達標,可以繼續使用;新增生產許可證是不再審批的。
2、如果原來有證,到期前六個月遞交申報資料,在省級質量技術監督局許可證處辦理。
3、想要獲得白酒的生產許可證,只能購買已獲證的白酒生產企業,將整個企業購買下來,進行股權轉讓,一般不能搬遷,具體可以咨詢目標當地的食藥監局。
3. 啤酒行業的發展狀況
1、中國啤酒行業競爭梯隊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啤酒產業經濟指標數據,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346家,完成釀酒總產量3411.11萬千升,同比下降7.04%;完成銷售收入1468.94億元,同比下降6.12%;實現利潤總額133.91億元,同比增長0.47%。我國啤酒市場高度集中,九成市場被五大品牌占據。
2、中國啤酒行業市場份額
根據中國酒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啤酒市場被五大集團瓜分,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嘉士伯五大集團中國啤酒市場占有率高達92%。其中,華潤啤酒在中國市場占據31.9%的市場份額,青島啤酒市場份額達到22.9%,百威英博占據19.5%的市場,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市場份額分別為10.3%和7.4%。
3、中國啤酒行業市場集中度
總體來看,我國啤酒行業整體格局穩定,市場集中度較高,前五名市場份額不斷增長,龍頭效應顯著。2017年,前五名市占率(CR5)約為75.6%,到2020年,CR5達到92%。整個中國啤酒市場被五大集團牢牢占據。
4、中國啤酒行業企業布局及競爭力評價
國內啤酒行業公司中,華潤啤酒的啤酒業務做的最大,2020年銷量突破1000萬千升,少數幾家企業啤酒能達到百萬千升的銷量級別,其余企業啤酒銷量均在百萬千升以下。大多數企業呈現地域性發展。
5、中國啤酒行業競爭狀態總結
從五力競爭模型角度分析,目前,我國啤酒行業在酒業中相對其余白酒、紅酒等酒類產品性價比,受眾面廣,替代品威脅一般;現有競爭者數量較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上游供應商一般為麥芽等原材料以及設備包裝等,議價能力適中,而下游消費市場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議價能力較強;同時,因行業存在品牌效應,大品牌市場占有率高,并且渠道建設難度大,潛在進入者威脅一般。
4. 啤酒行業政策支持
規定是絕對不允許混裝的。但是,有的啤酒企業出于無奈,而長年累月的混裝在一個送貨車,送給飯店、超市和消費者。
5. 啤酒行業宏觀分析
按目前消費趨勢和行業發展來看,我國啤酒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增長,啤酒被譽為朝陽產業,而消費者的消費也轉向更加健康的飲酒方式。但是,目前我國啤酒產業還是大而不強,啤酒工廠多數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啤酒工廠的員工在待遇和發展空間以及整體素質上還屬于相對過低,特別是年輕人有點文化和報復的那種人,在啤酒企業呆的時間都很短就跳槽轉行走了,本人認識的一些朋友都屬于這個情況,當然也有堅守下來的而發展很好的。
白酒產業,是我國傳統產業,而且白酒文化是源源流長,特別是一些白酒企業的利潤相當可以觀。但是,白酒目前受到國家宏觀政策和消費者轉移的威脅。不過,白酒企業整體上還是可以。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新的銷量大王,而四川區域公司為其全國較好的公司,整體上還是不錯。這個還看個人的情況撒。邛崍的小型白酒廠——在邛崍的白酒在全國的名氣有但是名聲還一般,因為出了幾次問題,而四川的白酒在全國都牛,好象有800個億,而宜賓就有400多個億哦。
呵呵,這些看法僅供參考。
6. 啤酒行業政策分析怎么寫
一.廠址選擇
合適的選址為整個項目順利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啤酒企業的競爭力直接受其地理位置和政策經濟環境的影響,選址失誤,必然會失去很多自然優勢和機遇,甚至可能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帶來巨大的麻煩。據相關數據統計,企業經營失敗原因中,選址不當占20%。所以選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要確定啤酒廠所在的土地是工業用地,因辦理環評時其他性質的土地直接不給受理!!所以找場地一定要先了解好土地性質!
其次再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展開一個精釀項目的選址:
1.消費市場
首先項目所在位置的消費市場,在五百公里以內經濟圈,人口總量是怎么樣,啤酒市場總的銷量怎么樣的?人均消費水平如何?因為精釀啤酒還是有一定門檻的,存在轉化率偏低的問題。所以了解整個消費市場的容量是多少,以便預估我們能分得多少市場。
2.文化&傳統
啤酒要講文化要向白酒學習,精釀啤酒講究個性更離不開傳統。了解本地餐飲消費的習慣,人們喝酒的場所是哪些?現在有些消費者在餐廳喝酒慢慢轉變到去家里喝酒。
考察清楚當地傳統的喝酒文化是什么樣子?酒吧文化和潮流風向會不會有助于啤酒的推廣。
當地啤酒品牌是否可以和運動,音樂,旅游等一些相關資源相結合,去借力。類似泰山原漿,就會導入一些泰山風景區的游客資源。像千島湖啤酒舉辦的音樂節,在營銷層面也可以下足功夫。
3.營商環境
作為一個投資者肯定非常關心營商環境。
首先,選址地方的產業規劃是否允建設啤酒廠。很多地方是招商時候說的很好,等你項目真正落地的時候就會發現非常困難有各種限制。這個區域沒有啤酒產業的規劃,就會有很多繁瑣的事情出現,比如環評。
其次,是行政權限和效率。選址位置的行政級別是怎樣的,是省屬還是市屬還是開發區主管。手續審批的層級和區域內決策的效率情況是什么狀態。這決定著你項目進展速度和審批難度。
第三,優惠條件和政策。每個地方都有差異性,給每個企業提供的條件也不一樣,這一項關系到投資和經營成本。需要先了解有關政策信息,進行比如稅收政策,入駐條件、污染等級等,了解當地的優惠政策,避免因與當地產業政策沖突而使投資計劃遇到難以逾越的政策障礙。
第四,基建的環境和能源。選址地方園區的道路情況,水,電,氣的配備情況,地下管廊,污水管道等等整個規劃設計完善情況。如果有市政蒸汽的接入,將會很大程度的降低你的運營成本和設備投入。
4.交通情況
有良好的交通狀況,減少員工的通勤時間,可以更好吸引人才快速組建團隊。好的交通也能節省貨物的運輸成本,啤酒對運輸更是有著嚴格的要求,既保證了啤酒的最大的利潤,也保證了最小的破碎率。
7. 啤酒行業現狀分析
啤酒能賣到40多一箱,是因為很多人愛喝啤酒,市場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