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原料有哪些?
醬香型白酒屬純天然、原生態型蒸餾酒,其主要原料為高粱和小麥及釀造用水。
高粱選用的是未經雜交的糯高粱,采用傳統的有機生產方式進行的原料生產,品種籽粒大小適中,單寧含量適中。種皮厚、耐蒸、不糊化、支鏈淀粉高、單寧含量高、出酒率高的原料按特制的生產工藝加工而成。在生產中不添加任何化學助劑和添加劑,其香來源于品種中單寧發酵產生的芳香酸和芳香醛。 高粱按粘度分為粳、糯兩類。糯高粱幾乎全含支鏈淀粉,釀造貴州茅臺鎮醬香大曲酒的糯高粱支鏈淀粉達到 88%以上,糯高粱結構較疏松,能適于根霉的生長。粳高粱,含有一定量的直鏈淀粉,結構較緊密,蛋白質高于糯高粱。高粱的內容物多為淀粉顆粒,外包一層由蛋白質及脂肪等組成的膠粒層,受熱易分解。高粱殼含有豐厚的單寧,單寧含量達到2%以上。微量的單寧及花青素等色素成分,經蒸煮發酵后,其衍生物為香蘭酸等酚元化合物,能賦予白酒特殊的芬香。 因此,高粱的結構、成分決定了其成為釀酒原料的理由,有人說高粱的宿命就是用于釀酒,除了釀酒沒有更好的用途了。貴州茅臺鎮醬香大曲酒不但要用高粱而且要用本地產的糯高粱,這主要是由醬香大曲酒的釀造工藝和香型決定的,九次高溫蒸煮,八次攤晾拌曲,七次取酒,而糯高粱支鏈淀粉含量高,支鏈淀粉不易糊化,如果用粳高粱,后期輪次的酒產量沒有糯高粱好。此外,糯高粱的單寧、花青素等微量成份含量比粳高粱豐富,生成的香型數量比粳高粱釀造的酒多。
2、小麥:醬香型白酒的大曲是一種復合酶制劑,它含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酒化酶、酯酶等各種酶,是形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催化劑,此外在培養大曲過程中還形成多樣的香氣成分及前體物質,而只有采取赤水河流域小麥制的大曲,才含有數量和品種多的微生物,眾多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常豐富的,并終決定了白酒香型成分的多樣性。生產實踐表明,小麥是釀酒微生物天然好的培養基。
3、水:酒之“血”也。釀酒用水包括生產用水、加漿降度用水和包裝用水等等,用途不一樣,要求的水質也不一樣。生產用水又分為投料用水、蒸餾用水和冷卻用水等,其中投料用水和蒸餾用水質要求高,因此赤水河畔的茅臺鎮釀酒先輩們選擇了赤水河水質好的季節——重陽開始下沙,因此有九月九日下沙的傳統。
所以好的醬香型白酒釀造工藝中,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
正宗的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原料只有:高粱(茅臺鎮常用紅纓子;還有一些會使用東北高粱等),小麥(制曲使用的),優質水(赤水河的水),就這三樣。
如果添加其他材料的話,那就得看看這酒是不是正宗的醬香酒了,很有可能是利用這些材料做食用酒精然后進行勾兌了。
以酒會友,了解更多茅臺鎮醬香酒,一起領略醬香酒文化。
二、喝啤酒有什么好處么
啤酒中營養成份
酒精、糖類、糊精、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類、
二氧化碳等。
啤酒中的氨基酸是原料大麥含有的蛋白質經過酶
的作用分解而產生的。它的含量很豐富,并且都以溶
解狀態存在于啤酒中,是人體營養所不可缺少的。 啤
酒中已分析出來17種氨基酸,這17種氨基酸中有7種是
人體不能合成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就容易生病。
啤酒的營養價值
啤酒素有“液體面包”之稱,即為營養食品,1972年7月1日在墨西哥召開的第九次世界營養食品會議
上,把啤酒正式列為營養食品。這是因為,啤酒具備營養食品三個重要條件:
(一)啤酒含有多量和多種氨基酸。
(二)啤酒含有較高的發熱量。
(三)易被人體消化和吸收。
啤酒中這些營養成分來源于原料和發酵期間所生成的熱量
啤酒是夏秋季防暑降溫解渴止汗的清涼飲料。
據醫學和食品專家們研究,啤酒含有4%的酒精,能促進血液循環;含二氧化碳,飲用時有清涼舒適感;還能幫助消化,促進食欲。
啤酒花含有蛋白質、維生素、揮發油、苦味素、樹脂等,具有強心、健胃、利尿,鎮痛等醫療效能,對高血壓病、心臟病及結核病等均有較好的輔助療效。產婦喝啤酒,以增加母體乳汁,使嬰兒得到更充分的營養。
適量適用啤酒對心臟和高血壓患者亦有一定療效。 (摘自《中國保健》)
喝啤酒會使人發胖嗎?
由于啤酒富含營養,具有健脾開胃之功效,所以喜歡喝啤酒的人越來越多。如果大量飲用啤酒,很有
可能使人發胖?是的,如果大量飲用啤酒,很有可能使人發胖,其理由如下:
(一) 啤酒發熱量較高,這主要是因為生產啤酒的原料是大麥。據測定1升12度啤酒,其發熱量可達425千
卡,相當于250克面包,故啤酒有液體面包之稱。
(二) 啤酒中的營養成分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啤酒具有健脾開胃、幫助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加上飲用
酒時吃進些菜肴,又會使飯量有所增加,這些都會促進人體對營養的吸收。
(三) 啤酒對中老年人來講,大量飲用更易發胖。因為中老年人運動量減少,當攝入總量超過2000千卡時,
則會把多余的熱量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從而使人發胖。為了防止身體過胖,飲用啤酒時要有節制為易。
三、啤酒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世界啤酒業的發展 啤酒的起源與谷物的起源密切相關。人類使用谷物制造酒類飲料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已知最古老的酒類文獻﹐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獻祭用啤酒制作法。公元前4000年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已有用大麥﹑小麥﹑蜂蜜制作的16種啤酒。公元前3000年起開始使用苦味劑。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Hammurapi﹖~公元前1750)頒布的法典中﹐已有關于啤酒的詳細記載。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為國家管理下的優秀產業得到高度發展。拿破侖的埃及遠征軍在埃及發現的羅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表明﹐在公元前196年左右當地已盛行啤酒酒宴。苦味劑雖早已使用﹐但首次明確使用酒花作為苦味劑是在公元 768年。啤酒的釀造技術是由埃及通過希臘傳到西歐的。公元1~2世紀﹐古羅馬政治家普利尼(公元62~113)曾提到過啤酒的生產方法﹐其中包括酒花的使用。中世紀以前﹐啤酒多由婦女在家庭釀制。到中世紀﹐啤酒的釀造已由家庭生產轉向修道院﹑鄉村的作坊生產﹐并成為修道院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修道院的主要飲食是面包和啤酒。中世紀的修道院﹐改進了啤酒釀造技術﹐與此同時啤酒的貿易關系也建立并掌握在牧師手中。中世紀﹐在歐洲可用啤酒來向教會交納什一稅﹑進行交易和向政府繳稅。在中世紀的德國﹐啤酒的釀造業主結成了堅犟的同業公會。使用啤酒花作苦味劑的德國啤酒也已輸往國外﹐不來梅﹑漢堡等城市均因此而繁榮起來。17~18世紀﹐德國啤酒盛行﹐一度使葡萄酒不景氣。19世紀初﹐英國的啤酒生產大規模工業化﹐年產量達20Ml。19世紀中葉﹐德國巴伐利亞洲開始出現下面發酵法﹐釀出的啤酒由于風味好﹐逐漸在全國流行。目前在德國﹐92%的啤酒是下面發酵法生產的。德國在19世紀頒布法令﹐嚴格規定碑酒的原料以保持啤酒的純度﹐而且由于實行下面發酵法和進行有規律的酵母純粹培養﹐從而提高了啤酒的質量﹐成為近代慕尼黑啤酒享有盛譽的基礎。在美洲新大陸﹐17世紀初由荷蘭﹑英國的新教徒帶入啤酒技術﹐1637年在馬薩諸塞建立了最初的啤酒工廠。不久﹐啤酒作為近代工業迅速發展﹐使美國成為超過德國的啤酒生產國。19世紀﹐釀造學家相繼闡明有關釀造技術。1857年﹐L.巴斯德確立生物發酵學說﹔1845年﹐C.J.巴林闡明發酵度理論﹔1881年﹐E.漢森發明了酵母純粹培養法﹐使啤酒釀造科學得到飛躍的進步﹐由神秘化﹑經驗主義走向科學化。蒸汽機的應用﹐1874年林德冷凍機的發明﹐使啤酒的工業化大生產成為現實。目前全世界啤酒年產量已居各種酒類之首﹐已突破100000Ml。1986年全世界生產啤酒101588.7Ml。產量位于前10名的國家見表1 1986年啤酒產量居前10名的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