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1886年,以法國語言學家保羅?帕西(Paul Passy)為首的一群英國和法國語言教師,組成了一個學會,旨在創造一套轉寫和記錄人類語言的音標系統,這正是1897年后國際語音學學會的前身。
他們最初的使用的標音字母基于拼寫改革,即羅米克字母(Romic alphabet),為了使其在其他語言中也能夠使用,符號所代表的音值允許隨著語言的改變而改變。例如[?],原本在英語中用?sh?表示,但在法語中用?ch?表示。
嚴式標音
要記錄一種語音,最初的方法應當是嚴式標音。所謂嚴式標音,就是出現什么音素就記錄什么音素,有什么伴隨現象就記錄什么伴隨現象。無論什么音素和什么伴隨現象都不放過,也就是最忠實、最細致地記錄語音的原貌。
所以,嚴式標音又稱為“音素標音”。例如:現代漢語中,較低的舌面元音可歸納為一個音位/a/,若用嚴式標音,則必須分別標為[ε]、[?]、[a]、[]、[?]、[?]等。
它的特點就是,對一種語言或方言中實際存在的每一個音素(不論它們是否屬于同一個音位),都用特定的音標加以標記。因此,嚴式標音使用的音標很多,對語音的刻畫描寫很細致,大多是在調查第一手材料時使用,在其它場合只是間或使用。嚴式音標使用方括號 [ ] 表示。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國際音標
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
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按照國際音標的設計,它只可以分辨出口語里下列音質的對立成分:音位、語調以及詞語和音節的分隔。若要表示諸如齒間音(或雙齒音)和由唇顎裂所發出聲音的音質,則有另一套獲廣泛使用的國際音標擴展系統。?
優勢:
國際音標嚴格規定以“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為原則,即“一個音素一個符號,一個符號一個音素”。
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例如:英語like和lit中的“i”,用國際音標注音,分別為[ai]和[?]。又如:普通話漢語拼音中的ban(班)與bang(邦)的a,用國際音標分別為[a]和[]。
此外,在不同的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例如:英語的sh、法語的ch、德語的sch、波蘭語的sz、捷克語的s ,實際上都是國際音標的[?]音。
這些都是國際音標的長處,就是可以比較科學、精確地記錄和區分語音(2005年后的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元音32個,用來標注語音大致夠用)。國際音標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輔音大致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縱橫坐標,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來定位置)。
國際音標是國際語音協會制定的一套語音符號,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
國際語音協會1886年由歐洲各國語音學家組成,他們通過研究人類發音器官各部位所發的語音,制定了一套語音符號,于1888年公布了其初稿,這就是國際音標。國際音標分為輔音和元音兩大類,其中輔音72個,元音25個。
國際音標的優點
1、可以把各國語言的語音精確地標注出來;
2、一個符號只代表一個聲音;既不能借用,又沒有變化,因此可以避免含混的毛病;
3、符號形體簡單、清晰,大部分采用拉丁字母小寫的印刷體,易學、易認、易記、易用,便于流行。
4、公布之后,已獲得各國語音學家、教育家、語言調查工作者的公認,不論哪一個國家都可以通用。
5、體系較完備,必要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添附加符號或增添新字母,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強的靈活性。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早期又稱萬國音標,是一套用來標音的系統,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國際音標的使用者有語言學家、言語治療學家、外語教師、歌手、辭書學家和翻譯學家等人。
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的原則,最初用于為印歐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標音。經過多年發展,在中國語言學者趙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國際音標逐漸完善(改進了國際音標的聲調符號,添入了舌尖元音音標等),已可為漢語等東方語言注音。
國際音標的優勢:
1、國際音標嚴格規定以“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為原則,即“一個音素一個符號,一個符號一個音素”。
2、使用拼音方案的語言,同一字母在不同詞中常有幾種讀法。
3、在不同的語言中,同一個音有不同的拼法。
4、可以比較科學、精確地記錄和區分語音(2005年后的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元音32個,用來標注語音大致夠用)。國際音標的排列,便于分析和掌握(輔音大致按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來定縱橫坐標,元音按舌位高低前后來定位置)。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際音標
國際音標,又稱國際語音字母(英文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簡稱IPA),是用于為全世界所有語言注音的符號系統。其最早源于1888年,由國際語音協會制定。
國際音標遵循“一音一符”的嚴格標準[1] ,最初用于為西方語言、非洲語言等的標音。經過多年發展,在中國語言學者趙元任等人的努力下,國際音標逐漸完善,已可為漢語等東方語言注音。
2005年后,通行表上的音標計有輔音72個,元音23個。直到2007年,國際音標共有107個單獨字母,以及56個變音符號和超音段成分。國際語音學學會偶爾會增刪一些符號,或者修正某些符號。
注:有關英語中所用到的“國際音標”,僅為國際音標其中一部分,見英語國際音標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