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文龍
對毛文龍的評價在其生前就莫衷一是。由于他投靠魏忠賢,天啟間朝論多贊之。崇禎登基后,彈劾紛起,指責他虛功冒餉,跋扈不臣,毛文龍上疏抗辯,朝臣中也有人為他辯護,如兵部屯田司主事徐爾一就愿以三子一孫保毛文龍忠直。(1)毛文龍被斬,“帝驟聞,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煥,乃優旨褒答。”朝中多快之。至清兵入大安口,威逼京師,輿論又多認為若毛文龍在,必能躡后牽制,清兵斷不敢千里奔襲,漸以文龍死為冤。
袁崇煥被逮后此論益堅,多以為袁崇煥為踐五年復遼之誓,暗與后金議和,后金約以誅毛文龍后即退兵,袁崇煥由此上當。此論于當時及清初頗為盛行,談遷《國榷》即主此說。《明史》于毛文龍頗多指責,但對其被殺亦稍以為冤。
因此屢屢報功,也只升總兵,不曾就加都督、賜蟒玉,與他一品服色。”這恐怕是作者的推測之詞,毛文龍官至左都督,又持尚方劍,《明史 袁崇煥傳》載袁數毛十二大罪中,就有“拜魏忠賢為父”一條。毛文龍殺勸己為正的王一廣、親弟弟毛云龍,其他資料不載,孟森先生以為此事必有。(本書雖仍把袁崇煥被殺與其通敵、誅毛聯系在一起,但對毛文龍的評價已有根本變化,這主要是因為時日既久,其不法事已漸被人所知
2、孫傳庭
孫傳庭自萬歷四十七年中進士至崇禎十六年兵敗身亡的25年間,他由永城知縣,逐步升至兵部尚書,統領七省軍務,先后參與并主持了數十次對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鎮壓活動,深得明廷賞識。不論是在“四正六隅”的聯合圍剿中,還是在“汛守要隘”的單獨行動中,他都以其獨有的狡黠、多謀、果斷,使農民起義軍多次處境艱險,成為明廷手中一張不可多得的王牌。故此,《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
孫傳庭的事跡基本是圍繞鎮壓農民起義來展開的,所以對他的評價就看你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了。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他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并且忠實的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就沖著一點,我個人認為是很值得尊重的。
再說點題外話,在我看來,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從來都沒有蓋棺定論一說,歷史本來就是由千千萬萬個人來演繹的,所以真正的拋開個人情感的公正客觀在歷史領域從來也都是不存在的。所以對待一些歷史人物,不是說歷史如何評價,只是看你自己如何評價而已。當然,前提是你三觀成熟,且對此人有詳細的了解。 一點個人見解,不認同的就直接無視吧。
3、盧象升
盧象升雖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藝,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沖鋒陷陣。他善于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載:“軍中嘗絕三日餉,象升亦水漿不入口,以是得將士心,戰輒有功。”這是他撫治鄖陽時的事。當時鄖陽附近有義軍四十多萬,而盧象升當時帶的兵計鄖鎮的標兵五百,蔣允儀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鳳的石砫兵六百,許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鄧玘的川兵五千。除鄧玘的川兵稍有戰斗力外,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但在盧象升手里,綿羊也變成了猛虎。
這群烏合之眾在深山野嶺中轉戰千里,忍饑挨餓,九戰九捷,斬首萬余,硬是把絕對優勢的義軍給撲滅了。對于明末的那群老爺兵來說,這真的是個奇跡,只能歸因于領兵官的杰出能力。比如鄧玘,后來就是因為馭下不當,被自己的士兵燒死了。另一個例子是祖寬,盧象升在中原數次大敗闖王,主要依靠的是祖寬的三千關寧鐵騎。
但祖寬相當驕橫,剛調到中原剿匪時,他的兵所過之處焚毀民宅,奸淫婦女,“象升激勸再三,始聽命”。盧象升調任宣大,祖寬歸洪承疇,洪顯然沒法駕馭他,祖寬后來因違令而被斬。
盧象升死于三十九歲,經常有人把盧象升和岳飛相比,比如晚清黃道讓的挽聯有“數三十九歲名將,岳家哀,盧家尤哀”之語。有關盧象升的書,僅有幾本他的不同版本的奏章集,四九年后研究他的論文一篇都沒見過,他似乎被人們漸漸遺忘
4、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末的著名將領,組織過軍隊打擊倭寇也狙擊過后金的部隊,不管他為人怎么樣,就單論軍事才能得話,他絕對算的上帥才,畢竟他在東北能夠阻止后金達到數年,并且在寧遠之戰中炸死了努爾哈赤。當年在東南抗倭寇的時候,也是戰功顯著,正是因為抗倭有功才把他調去北方仿后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