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皮爾森杯子
(1)扎啤杯
扎啤杯(Mug)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啤酒杯,它的特點是大、重、厚、有手柄。扎啤杯異常厚重和結實,碰杯的時候完全可以放心,酒液升溫也不會那么快,大可開懷暢飲。德國有一種叫 Stein 的杯子也屬于扎啤杯,不過是帶有一個蓋子,防止在戶外飲酒時,蚊蟲或樹葉進入杯中。因為大部分啤酒都強調碰杯、暢飲以及低溫,美式、德式、歐式還有世界范圍內大部分的啤酒都適用于扎啤杯。
(2)皮爾森杯
皮爾森杯(Pilsner)是繼扎啤杯之后應用最廣泛的啤酒杯。它通常都是又細又長、口大底小、杯身較薄的。因為它強調觀看皮爾森型啤酒晶瑩透徹的顏色以及氣泡上升的過程,細長輕薄的杯身剛剛好。另外,寬杯口是為了更好地保存酒液頂部的泡沫層。適用于皮爾森杯的啤酒包括美式和歐式的淡色艾爾啤酒(Pale Ale)以及德國的下發酵啤酒(Low Fermented Beer)。
(3)品脫杯
品脫杯(Pint)價格便宜,容易購買。一般的酒吧都會使用品脫杯,便于保存和清洗。品脫杯的形狀是近似于圓柱形并帶點輕度的椎體特質,杯口會稍微大一點。品脫其實是度量單位,1 英制品脫約為 0.57L,1 美制品脫約為 0.47L。
常見的品脫杯有 2 種形式。一是美式品脫杯,主要用來喝一些美式艾爾(Ale)和拉格(Lager)。二是英式品脫杯,杯身有一圈凸起,最初是為了避免杯子從手中滑落,后來倒成了倒酒的基準線。英式品脫杯主要適用于英式愛爾和拉格。另外,還有一種品脫杯叫英式波紋品脫杯(English Dimpled Pint),在 80 年代的英國非常流行,后來逐漸消失。而今,英國的酒吧又開始流行這種酒杯了,主要用于喝淡色艾爾和苦啤(Bitter Beer)。
(4)笛形杯
笛形杯(Flute)有些像喝香檳(Champagne)的那種細長細長的高腳杯。它狹長的形狀使得在倒注啤酒時能夠激起足夠的泡沫,氣泡可以更好地展現出來,加之如果啤酒顏色清澈明亮的話會非常好看,是一種比較強調視覺效果的酒杯。此外,高腳的設計也可以避免手掌接觸杯身讓啤酒升溫。這種酒杯主要適用于擁有通透的金黃色的淡色艾爾和皮爾森型啤酒。
(5)圣杯
圣杯(Goblet)的特點是開口大、杯身淺、底部寬平、杯壁較厚、有杯腳,而且很多圣杯都會在杯口鑲一層金屬邊,看起來就覺得很大氣雄壯。造型的杯子以前都是用來盛圣水使用的,所以也有些人稱之為“火焰杯”。圣杯主要是為了突出啤酒的泡沫,所以泡沫豐富的(泡沫至少有兩指寬的厚度)才用這種杯型,如烈性淡色愛爾啤酒(Strong Ale)、烈性深色愛爾啤酒(Strong Dark Ale)、雙料啤酒(Dubbel)和三料啤酒(Tripel)就可以用這種杯子。
(6)白蘭地杯
白蘭地杯(Snifter)在 20 世紀的時候就很流行了,用于飲用白蘭地(Brandy)。不過,它也可以用來飲用啤酒。因為它的杯口是往內彎的,杯口狹小,可以收斂香氣;而且它的杯肚很寬,有利于搖晃酒杯,讓啤酒中的沉淀快速稀釋。這種杯型適用于口味強烈的、帶有沉淀物的啤酒,如比利時艾爾、美式帝國 IPA(American Imperial IPA)和雙倍印度艾爾(Dubble IPA)。
(7)郁金香杯
郁金香杯(Tulip)形狀如同郁金香,從下方先突起,再內束,最后再微微向外綻放。收攏的頸口是為了降低空氣接觸面積并凝聚香氣,而往外翻的杯口則是強調了泡沫。所以,郁金香杯適用于口味濃烈、泡沫豐富的啤酒,如比利時烈性艾爾、深色艾爾、蘇格蘭愛爾等。
(8)直口杯
直口杯(Stange)起源于德國,是又細又長的圓柱體,這種酒杯可以觀察到啤酒內部氣泡的涌動,顏色透徹的啤酒裝在里面很好看,喝起來暢快。直口杯一般適用于皮爾森型啤酒以及德國的下發酵啤酒。
(9)麥啤杯
麥啤杯(Weizen)最初就是為小麥啤酒而生的。它造型和皮爾森杯有些相似,但麥啤杯通常有收腰設計。特點是細長、底窄、頭寬,開口還有閉合,它強調小麥啤酒本身的云霧外觀和顏色,頭寬是為了讓更多的泡沫留在上面,閉口是為了留住小麥啤酒特有的水果香味。這種酒杯適用于德國的小麥啤酒、半酵母型小麥啤酒(Hefeweizen)以及小麥黑啤(Dunkelweizen)。
(10)品鑒杯
品鑒杯(Sampler)通常杯型較小,是白蘭地杯、麥啤杯、品脫杯等杯型的迷你版,一般容量不會超過 6 盎司。品鑒杯主要用于品鑒多款啤酒的時候,能避免喝多喝醉。
2. 皮爾森啤酒杯什么樣
1.小麥杯小麥杯是最傳統的德國風格啤酒杯,它造型就貼近小麥的造型,細長、底窄、頭寬,開口還有閉合,底部或中上部會有柔軟的曲線,像是美女的玲瓏細腰。一般倒啤酒時是把啤酒瓶完全倒置,使啤酒能夠快速地倒進杯子里,這樣能夠增加豐富的泡沫量。寬口能夠使你一下子喝到綿軟的白色泡沫,也能使啤酒有多一點的空間與空氣接觸,把小麥啤酒獨有的農作物清香完全激發出來。啤酒風格:主要用于小麥啤酒,如小麥白啤、小麥黑啤等都可以。
2.扎啤杯如果說小麥杯是德國的美女,那扎啤杯就算是壯漢了。扎啤杯是我們最常用的,它一般都是大而厚的玻璃,手感很重,容量極大。壯碩的身材不僅能夠把啤酒的涼爽感保持得久一些,更適合暢飲碰杯。啤酒風格:扎啤杯適用的啤酒是最多的,美式的、德式的、歐式的,還有世界范圍的大部分啤酒都適用,因為大部分啤酒都強調的是碰杯和暢飲。
3.皮爾森杯這款細長苗條的杯子最適合飲用皮爾森啤酒,它通常都是又細又長、口大底小圓錐形、而且比較薄的,因為它強調觀看皮爾森型啤酒晶瑩透徹的色彩,以及氣泡上升的過程,另外寬杯口是為了在頂部保留適當的泡沫層,以及保證它的存留時間,基本上符合皮爾森的設計初衷,透徹、金黃色、氣泡多、適合暢飲。皮爾森杯用途廣泛,像我們日常能喝到的美式淡色啤酒都適用以外,還有像德式的下發酵啤酒、歐式的淡色啤酒都適用。啤酒風格:除了專門品嘗皮爾森之外,美式淡色啤酒、德國下發酵啤酒和歐式淡色啤酒都適用。
4.郁金香杯這種杯也是在我們家中非常常見的,郁金香杯胖胖的肚子和內縮的杯口能夠將香味縮到杯子里,杯子圓圓的弧形也能使啤酒產生豐富的泡沫,如果輕輕晃動杯子,能夠把啤酒的香氣散發出來,喝的時候鼻子正好能夠聞到最密集的香氣。啤酒風格:這種郁金香杯適用于各類口味比較強烈的帶有沉淀物的啤酒,比如美式的大麥酒(Barleywine)、烈性愛爾、比利時的淡色愛爾、烈性淡色愛爾、烈性深色愛爾、還有一些老式的上發酵啤酒風格。
5.大號紅酒杯紅酒杯也能用來喝啤酒?沒錯,一個220毫升的紅酒杯最適合用來喝比利時艾爾啤酒。超大的容量能夠給啤酒足夠的空間容納豐富的泡沫,寬大的杯肚也有助于啤酒香氣的散發。現在很多比利時酒吧都開始用這種杯子來倒艾爾啤酒。
3. 比爾森啤酒杯圖片
兩個沒法比較,各有優缺點,個人更喜歡扎啤。
扎啤是經過微孔膜過濾的啤酒,而普通啤酒是經過高溫殺菌的啤酒。扎啤是一種純天然、無色素、無防腐劑、不加糖、不加任何香精的優質酒,營養極為豐富。飲用時用扎啤機充入二氧化碳,并用扎啤機把酒控制在3~8℃,從扎啤機里直接打到啤酒杯里,避免了啤酒與空氣的接觸,使啤酒更新鮮、更純厚,扎啤中含有的酵母菌,具有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欲、加強消化的作用。
黃啤酒,又稱淡色啤酒,酒液一般呈淡黃色,色度5至12毫升碘液,原麥芽汁濃度10至12度,究竟含量在3.5%以下,其酒突出酒花香氣,口味純正爽口,但是酒花的苦味明顯,苦味值為15至40EBU.該酒主要選用淡色麥芽為原料,酒花的用量為180至200克/100升,采用二次煮沸糖化,發酵度高而釀成.起源于捷克,以比爾森啤酒最著名,我國大多數啤酒屬于黃啤酒
4. 比爾森式啤酒杯
stout 英[sta?t] 美[sta?t] adj. 結實的; 強壯的; 勇敢的; 堅定的; n. 烈性黑啤酒; 胖子; 特大號; [例句]He was a tall, stout man with gray hair. 他是個又高又胖、頭發灰白的男子。 [其他] 比較級:stouter 最高級:stoutest 復數:stouts pilsner 英[?pilzn?] 美[?p?lzn?, ?p?ls-] n. 比爾森啤酒(一種捷克黃酒); 比爾森型高腳啤酒杯; adj. 比爾森啤酒的;
5. 比爾森啤酒杯
品酒比賽的比賽杯子一般用的是比爾森杯又叫小麥啤杯,容量一般是330毫升的,部分也有280毫升和400毫升
它耐高溫、成本低,可降解,韌性好,不含重金屬,是不錯的環保產品。
而業內專家則表示,小麥秸稈或是淀粉等原料,想要直接制成餐具須要添加一些融合劑。
6. 梅森杯是什么杯子
愛屋格林公司是美國的品牌,英文名EVERGREEN。
EVERGREEN/愛屋格林品牌創立于2001年,愛屋格林專業生產銷售帶蓋陶瓷杯子,帶蓋陶瓷杯,陶瓷杯,馬克杯,公雞杯,水杯陶瓷,情侶馬克杯,陶瓷馬克杯,運動嘴水壺,陶瓷咖啡杯,抽紙袋,工藝花茶,辦公室杯,梅森杯,辦公室水杯,家用咖啡杯,辦公室杯子,陶瓷盒,個性杯子,廚房餐飲工具等產品。
7. 梅森的杯子
我來從詞源的角度答一發吧。
最早的詞是pot,出現在公元12世紀,指用土燒制的容器,現在多指茶壺或者咖啡壺。pot加er, potter,陶匠。我和鬼佬吹牛逼的時候特喜歡說I am a potter。感覺自己頭頂閃爍著工匠精神,以及,魔法光環。魔法你知道的,Harry Potter,harry意思是騷擾,potter是陶匠,那么哈里波特的中文名應該叫陶騷。還有另一個著名的童話角色,彼得兔,作者也姓陶,Beatrix Potter。
古希臘陶罐
陶在中國也是姓,并非源于職業。陶姓起源于堯帝,《禹貢》說:“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陶唐氏”。陶本義為兩座小山,《說文》:“陶,再成丘也”,有兩個音,逃和堯,比如山西平遙,舊時寫作平陶。再比如《千字文》中,“推位讓國,有虞陶唐”,這里的陶就讀作堯。那么陶是如何發展出陶器的意思呢?
上古時稱陶為瓦,許慎說“瓦,土器已燒之總名”。用以盛放酒水的瓦為缶,許多器皿是缶傍的,比如罌、缽、罍、罐。《詩經》有“坎其擊缶,宛丘之道”一句,意為敲缶唱歌,《說文》:“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歌。”
缶是象形字,上面的午意為杵,下面的凵是有口器皿,指用木棍制作陶坯。做好的陶坯要放到土穴里點火里燒,這就引出了另一個象形字,窯。《說文》:“窯,燒瓦灶也。”清段玉裁認為,匋與窯都是缶傍,而且同音,是異體字。后來匋加上耳刀,表示匋器,就是陶,讀音也變成了逃。瓷從陶演化而來,在漢代成熟,這時出現了瓷字,形聲字,從瓦,音次。《玉篇》:“瓷,陶之至堅者”。
早期外銷青花,歐洲人稱之為克拉克瓷
Potter做的東西就是pottery,陶器的總稱。瓷器傳到歐洲后,人們不相信這種堅硬光亮的東西來自泥土,一度堅信瓷是用某種大貝殼雕刻而成,何以至此?容我抄一段《馬可波羅游記》:“在那個省有一個城市叫景德鎮,生產世界上最美麗的杯子。這些杯子都是瓷的,除了那個城市之外,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生產這種杯子”。
馬可波羅說瓷器用的是意大利語porcellana,寶貝的意思。不是寶貝兒,是寶貝,許多古文明都有用貝殼做貨幣的階段,包括中國和古代意大利,用的都是這種東西。馬可波羅用寶貝稱呼瓷器,大概取其光澤堅硬和珍貴之意。雖然他并沒有到過中國,但杜撰的游記確實在歐洲流傳甚廣,porcellana也就成了瓷器之名。文藝復興時期,porcellana傳入英語和法語,都寫作 porcelain。
梅第奇軟質瓷,16世紀
貝殼制瓷的流言破滅后,歐洲人開始嘗試燒制瓷器。最早的一批1575年出現在佛羅倫薩,模仿中國青花瓷,因為受著名的梅第奇家族贊助,故稱Medici porcelain,梅第奇瓷。這種瓷器徒有其表,光澤度、透明度、白度都不如中國瓷器,最嚴重的問題是軟,容易磨損。為了區別堅硬的中國瓷,歐洲人稱自己做的瓷器為soft-paste porcelain,軟質瓷。中國瓷叫hard-paste porcelain,硬質瓷。直到1710年,德國的梅森瓷廠才生產出歐洲的第一批硬質瓷。
中國的青花瓷在明代登陸歐洲,龍泉窯系的青瓷應該更早傳入。歐洲人稱青瓷為celadon,雪拉同。國內常見的說法是,一個叫Honore 的法國人,寫了部叫LAstree的小說,后來被改成歌劇,一度萬人空巷,主角Celadon是一個牧羊人,身著淺綠色長袍。歐洲人第一次見到龍泉青瓷,覺得顏色很像celadon的長袍,故而命名。問題是歌劇是1768年首演的,當時已經是清代了,而龍泉瓷曾經大量出口,最晚在元代就到歐洲了,時間對不上。
大英博物館中的龍泉青瓷
還有另外兩種解釋,一是說celadon出自梵語,綠色石頭的意思。中國瓷器好像從未賣到印度,用梵語命名青瓷,而且傳到了歐洲,風牛馬不相及。第三種說法,celadon是 Saladin 的誤寫。Saladin就是薩拉丁,阿拉伯戰神,《天國王朝》里痛扁精靈王子的就是這哥們。薩拉丁曾送給敘利亞蘇丹40件龍泉青瓷,敘利亞人不知為何物,便以Saladin之名稱呼。那是1171年的事,當時正好是南宋,時間對上了。而且宋元時銷往歐洲的瓷器多由阿拉伯商隊運輸,celadon一詞便隨之傳入歐洲,我覺得這種解釋最可信。
骨瓷罐,英國斯波德瓷廠,1802年
骨瓷是英國人在在十八世紀末發明的,因為原料中含有40%左右的牛骨粉,故名bone china,或者fine bone china。英語china有瓷器的意思,其實這個意項很少用,基本只出現在bone china上。古代歐洲人稱中國為sino、sina、sin等等,來自波斯語,秦的意思。葡萄牙人最早將sina寫成china,1555年傳入英語。China起初只用于稱呼中國,到1579年才出現瓷器之意,1634年出現了chinaware一詞,也是指瓷器,大概用于避免歧義。中國古名窯瓷器,英語也用ware,比如汝窯叫Gu ware,哥窯叫Ge ware。
Earthenware是十五世紀出現的詞匯,陶器之意。pottery雖然也是陶,有時還可以指瓷, earthenware則是嚴格的陶器,特指燒成溫度在1200以下的、胎質疏松并且吸水的物質。磚瓦、花盆等等,都算earthenware。茶具咖啡具一類的日用陶瓷不能叫earthenware,而叫tableware。
兵馬俑叫 terracotta warrior and horse 簡稱 terracotta army
Terracotta是拉丁語的陶器,terra是火燒,cotta是泥土。這個構詞法很像古漢語的埏埴(shān zhí),埏是揉,埴是土,陶器之意,《老子》,“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terracotta十六世紀出現在英語里,有兩種意思,一是指陶質的雕像,比如中國的兵馬俑。二指紅陶,最原始的陶器,燒制時坯中的鐵元素被充分氧化,外觀呈鐵銹色。
Stoneware,炻器。晚明到初清,中國戰亂頻頻,許多窯口停工,一些歐洲商人便把瓷器訂單甩給日本。日本一時沒有那么大的產能,便降低標準,生產出一種介于瓷和陶之間的東西應付歐洲人。日本稱之為炻器,炻是日本漢字,1683年,英國人翻譯成stoneware。
英國碧玉細炻器,1981年
炻器的主要工藝特點是,燒成溫度低于瓷,高于陶。一些中國古代名窯的瓷器,比如汝窯建窯宜興紫砂,嚴格說都是炻器。炻器雖然不如瓷器漂亮,但便宜,現在大部分餐具瓷磚衛浴什么的,都是炻器。做一個簡單區分,瓷,不吸水,半透明;炻器,不吸水,不透明,陶器,吸水,不透明。
最晚出現的詞最大,大到讓人覺得虛無。ceramics,指所有非金屬的、無機的、固體人造物。詞源為希臘語陶器keramikos,1850年首次出現在英語中。ceramics囊括了上文中的所有單詞,除了我們日用的瓶瓶罐罐,工業上的隔熱瓦、瓷刀、瓷軸承、水泥、玻璃等等,都算ceramics,這個用法應該對應漢語中的“硅酸鹽”。
8. 皮爾森酒杯
不大!
精致的ONE BY ONE PLUS啤酒,從純凈澄澈的純生、流淌金色的皮爾森、醇厚朦朧的原漿、琥珀色的IPA、黑瑪瑙般的黑啤……口感依次遞進,喝下6杯好處于清醒與微醺之間,酒花香氣在舌尖蔓延發酵,氣氛來的剛剛好。與酣暢淋漓的大口喝酒不同,這里的青島啤酒適合慢慢品鑒。每一款啤酒都能找屬于自己的專屬酒杯,在明麗燈光的照射下,仿佛是一件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