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啤酒市場份額
上海本地啤酒三大品牌,光明牌啤酒、力波啤酒、東海啤酒。我這里就講一個,三得利光明啤酒(上海)有限公司是由日本三得利株式會社投資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1996年,開始在上海發展啤酒、飲料事業。其產品上市十余年,尤其是三得利啤酒,已成為國內年銷量最高的外資啤酒品牌之一。光明牌啤酒估計現在市場上已經很少見了。
2.上海啤酒銷量
大富豪啤酒
大富豪啤酒產自江蘇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為中國啤酒工業十強企業,組建于 1996 年 12 月,公司下轄通州、南通、啟東、鹽城、常熟、吳江等 6 家生產工廠。這家啤酒廠業績非常了得,公司啤酒產銷量、綜合效益連續 13 年名列江蘇省同行業第一名,大富豪啤酒在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啤酒業唯一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公司為中外合資企業,由中方持大股,外資方是荷蘭喜力啤酒。大富豪啤酒中高檔產品占比 80% 以上。
金陵啤酒
金陵啤酒是江蘇的第一個啤酒品牌,建于1958年。曾幾何時,金陵啤酒是南京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代南京人家鄉的味道。金陵啤酒,由南京英博金陵啤酒公司生產。
彭城啤酒
彭城啤酒,2000年誕生,是徐州地區的主要啤酒品牌。徐州地區喝的啤酒品牌很多,除了省內的彭城、王子之外,像銀麥啤酒、無名啤酒等賣的都很好。彭城啤酒后來成為中國啤酒三大巨頭之一的青島啤酒旗下的品牌。青島啤酒彭城公司已累計生產啤酒近200萬千升,銷售收入40.6億元,實現利稅9.6億元,已成長為徐州的標桿企業。
三泰啤酒
江蘇三泰啤酒集團有限公司1975年開始生產啤酒,是江蘇省最早生產啤酒的廠家之一。坐落于長江三角洲濱江城市——泰州市高港區,位于長江之濱,魚米之鄉,水質優良,無污染。
江蘇三泰啤酒旗下包括江蘇三泰啤酒公司、淮安三泰啤酒公司,產銷量一直穩居江蘇省同行業前列,并出口到臺灣、東非等地。其中淮安三泰啤酒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啤酒的產能,生產“新三泰”、“老子山泉”系列啤酒。
三得利啤酒
三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是由日本三得利株式會社投資設立的外商獨資企業。三得利在中國的事業始于1984年,它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投資5000萬美元在江蘇省連云港市建立的第一個中外合資啤酒廠—中國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1996年,在上海創立了啤酒、飲料事業,其產品上市三年,便獲得了廣泛的好評。三得利啤酒連續多年榮獲上海啤酒行業的銷量冠軍。
以上都是曾經輝煌的幾款本地啤酒,可惜如今這些品牌都難以看到了,收購的收購,倒閉的倒閉,相信喝過2種都是老江蘇了,你喝過幾種?
3.中國啤酒行業市場份額
青島啤酒全球占有率為16.4%;與華潤啤酒相比較,二者的市場份額差相較于2013年擴大1.8個百分點。
4.上海啤酒銷量排行
紫啤,激情與浪漫的碰撞,色澤微紅透亮,有淡淡的回甘,一款更時尚健康的啤酒!
5.國內啤酒市場占有率
中國十大啤酒品牌排行榜:雪花、青島、百威、哈爾濱、燕京、藍帶、嘉士伯、喜力、嶗山、生力、雪津、三得利、珠江、金士百
中國十大啤酒品牌排行榜
1、雪花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的全國性的專業啤酒公司。總部設于中國北京。其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經營超過95家啤酒廠,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個區域品牌,共占有中國啤酒市場23%的份額。也上榜中國十大啤酒品牌排行榜。
2、青島
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國營青島啤酒廠, 1903年由英、德兩國商人合資開辦, 是我國最早的啤酒生產企業。品牌價值805.85億元,居中國啤酒行業首位,是世界品牌500強、中國品牌500強。
3、百威
百威啤酒誕生于1876年,由阿道弗斯·布希創辦。它采用質量最佳的純天然 材料,以嚴謹的工藝控制,通過自然發酵,低溫儲藏而釀成。整個生產流程中不使用任何人造成份、添加劑或防腐劑。在發酵過程中,又使用數百年傳統的山毛櫸木發酵工藝,使啤酒格外清爽。
4、哈爾濱
哈爾濱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創建于1900年,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制造商,其生產的哈爾濱啤酒是中國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風行于中國各地。是中國大陸第五大啤酒釀造企業。也上榜中國十大啤酒品牌排行榜。
5、燕京
燕京啤酒經過多道工序精選優質大麥,燕山山脈地下300米深層無污染礦泉水,純正優質啤酒花,典型高發酵度酵母,不遺余力追求技術領先,始終以中國人口味為堅持,真誠制造中國人的啤酒。
6、藍帶
藍帶啤酒創始于1844年,已有150余年的歷史,曾多次獲世界性博覽會金牌獎。該公司引進美國全套生產設備,選用優質原料和藍帶酵母、酒花,由美國釀酒專家指導,按照美國藍帶的傳統工藝生產。
7、嘉士伯
嘉士伯啤酒由丹麥啤酒巨人 CARLSBERG 公司出品。也上榜中國十大啤酒品牌排行榜。CARLSBERG 公司是僅次于荷蘭喜力啤酒公司的國際性啤酒生產商,1847年創立,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在40多個國家都有生產基地,遠銷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風行全球。
8、喜力
喜力啤酒是一家荷蘭釀酒公司,于1863年由杰拉德?阿德里安?海尼根于阿姆斯特丹創立。2012年,喜力在世界85個國家擁有超過165家釀酒廠,聘請約65,557人。共釀制超過170種頂級,地區性及特制啤酒。喜力為世界500強企業,2012年排名第464位。
9、嶗山
嶗山啤酒是青啤公司最早參照青島啤酒生產技術標準進行生產的第二品牌,也上榜中國十大啤酒品牌排行榜。其原料控制標準、過程生產工藝標準、成品標準,均按照青島啤酒“質量一致性”的技術標準統一制定。
10、生力
廣州生力啤酒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由香港生力啤酒(廣東)有限公司和廣州啤酒廠共同組建。生產制作的啤酒屢獲國際品質評選會授予多項今金獎,深受啤酒飲家歡迎。本公司于1997年通過ISO9002國際品質管理系統,確認生力產品時刻保持最佳水準。
6.啤酒市場占比
第一:5大巨頭開始提價。提價表現在大家對原有產品整體性的提價,主要發生在2018年的年初這個階段。
第二:調整產品結構。包括青島、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個企業都在不斷的推出新的高端產品。
百威從全世界拿到中國來了20多個高端品牌。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羅納、美國的一些經典啤酒品牌鵝島等,還代理了韓國的蘭賣、日本的三寶樂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過勇闖天涯的升級版,還有黑石系列、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產品。
同時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換方式,把喜力中國的業務拿到了自己的報表之內,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結構。
青島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奧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產品。
第三:巨頭品牌在國內開始進行產能優化。產能優化的集中表現是關閉一些小亂差的工廠。雪花啤酒關閉了20~30家工廠,青島啤酒也關閉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過程中,已經關掉了十幾家的落后產能。這種關閉對行業來說不是利空,而是一種優化產能的利好。
巨頭企業在一邊關閉工廠的同時,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廠。一般關停的工廠都在5萬噸之下或者10萬噸之下,新建的工廠大概都在百萬噸級。這種大規模的現代化工廠,更能夠體現成本和效率上的優勢。
(三)
啤酒行業還有一個重要板塊就是進口啤酒。
進口啤酒從2011年的6.7萬噸一路增長到2018年達到了80萬噸,用了8年的時間增長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時候,進口啤酒里邊的主力軍是德國啤酒,大概占據了50%。從2015年開始,進口啤酒發生了格局上的變化,德國啤酒統治地位開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巨頭品牌的進口啤酒主要體現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羅娜,還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還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從2018年到2019年看,進口啤酒開始發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兩個主要原因是:第一巨頭品牌開始嘗試國產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開始了國產化。第二個因素是進口啤酒不像進口紅酒,因為進口啤酒有著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藝原料,包括設備,它的通用性比較強,進口紅酒它受制于原料和產地的因素,所以是進口紅酒在中國可以占到統治地位。但是進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藝、設備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強,所以有著天然的瓶頸和天花板。
目前來看進口啤酒的占據行業大概3%的份額,這一點位已經開始成為天花板。
但是進口啤酒有幾個特點:
第一全部是高端產品,因為它受制于運輸等成本環節的制約,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產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產品。特色產品就是與國內的主流品牌有差異的產品。
正是這兩點幫助進口啤酒打開了中國消費市場,也讓消費者接觸到了不同類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顏色、花色的啤酒。進口啤酒教育了消費者,讓消費者不再單一的去消費一個口味的產品。再是讓消費者認知到啤酒消費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也就培育了兩塊市場,第1塊就是國內啤酒的跟隨,包括青島、雪花、燕京等國內企業開始在產品研發上去靠近進口啤酒。
舉個例子講,在2014年之前,國內品牌很少去做白啤這個品類,但是到今天我們發現所有的巨頭品牌都開始推白啤這個產品。
跟進和模仿,也幫助國內的品牌實現了產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讓消費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場的多元化和個性化。
(四)
與此同時,也推升了精釀啤酒這個模塊。目前來看,精釀啤酒的總規模并不大,總產量的占比大概不超過1%。
但是品牌眾多,在精釀啤酒領域里邊玩家非常多。國內統計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釀啤酒企業。
目前,精釀啤酒領域非常活躍。自2010年左右,一幫受國外留學經歷,在美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群回到國內,從“因為喜歡所以熱愛”的角度開始,從發燒友的身份開始探索精釀啤酒,到2019年,國內的5大巨頭也全部進入了精釀這個行業領域。
精啤在產品研發上推出的IPA,包括皮爾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產品。在精釀品類里邊,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經在廣西和福建建立了專門的精釀啤酒生產線,百威啤酒在武漢專門建設了一條國內比較先進的精釀啤酒車間。
關于精釀啤酒定義和標準這兩年一直有著爭議,現在來看主流的聲音還是按照美國BA的標準去定義的,也就是包括從規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嚴格的定義。美國精釀它強調的是獨立自主,同時他也強調了小而美的角度。認證機構就是美國的精釀協會--BA。只有加入了這個機構或者是受到機構認證的企業生產的啤酒在美國才叫精釀啤酒。但是在中國還沒有這么一個權威機構,或者是由這么大的一個團體去認證,或者去鑒定哪個品牌是精釀啤酒。出現了國內無論大小啤酒企業都在做精釀,也沒有人說哪一個產品是精釀哪一個產品不是精釀。
如果區別一下中國和美國的精釀市場的話,美國是協會的認證制,中國現在和未來的幾年,在沒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團體或者協會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國是認證制,中國是認可制。
當然,在這種中國式的認可制背景之下,也會有一些魚龍混雜。就是說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品牌都能夠用精釀啤酒通用品牌,因為沒有人來說不可以用,這會產生意外的影響。會出現各個企業都在努力去做產品的研發,從消費者的需求角度去應對市場的多元化。
(五)
從現在的信息和數據來看,我感覺未來一兩年之內的中國啤酒行業會發生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從價格戰向價值戰去轉移:過去中國啤酒市場的爭奪充滿著資本的味道。也就說大家為了爭奪份額,一方面進行快速收購,同時也進行著激烈的價格戰。行業內,甚至民間也經常說,啤酒賤如水,我覺得這句話是對應過去特定時期的標簽,但是未來會發生變化。
目前資本收購的窗口期已經關閉了,沒有可以收購的標的了,五大巨頭已經占據了83%的份額。大魚吃小魚時代已經過去了,既然份額的穩定性已經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搶份額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不約而同的開始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國啤酒短期之內行業格局的變化不會太大:因為5大巨頭里邊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國資,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資。目前為止這兩支隊伍之間的格局變化都不會太大,行業格局趨于穩定。
第三未來在向中高端轉移的同時,市場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頭部市場的高度碎片化表現在用單一品牌或者單一的品種、品類去統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時候,已經不太可能了,因為頭部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和多變化已經開始,企業很難用一個單一品牌或單一品類去應付。
第四強者更強,尾部更大:所謂的強者更強,巨頭品牌的體量、巨頭品牌的行業集中度會越來越大,但是會很溫和的前進。也會形成大量的小眾品牌群,包括像精釀啤酒或者是以進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眾品牌群。未來不排除中國市場會有上萬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釀啤酒企業。
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啤酒行業已經解除了行業限制,也已經把行業準入的門檻拉低了。未來不排除從尾部角度誕生更多的小眾品牌,這些小眾品牌會依托某一個城市甚至某一個或幾個社區。
7.啤酒銷量最大的城市
這個問題看個人口味吧
百威有點苦,味道很濃。
但作為青島人還是喜歡喝青島啤酒對口味,用青島嶗山天然礦泉水造的的,即使表弟不在青島的,雖然比不上登州路一廠的,品質也比較穩定,國內的銷量也比百威好,我不是行家,這兩個牌子也都不錯,但更喜歡青啤。
8.中國啤酒市場各品牌份額
從我國啤酒行業的市場份額來看,華潤雪花約占我國啤酒市場的23.2%,青島啤酒約占我國的16.4%,百威約占16.2%,燕京啤酒約占8.5%,嘉士伯約占6.1%。
9.青島啤酒的市場份額
2020年8月10日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以上企業占據市場近80%份額。
10.青島啤酒國內市場占有率
青島啤酒非常的暢銷,已經在全球達到了40%以上的份額
11.啤酒 市場份額
答:1、烏蘇啤酒
烏蘇啤酒絕對是全國最“醉人”的啤酒,這個啤酒的口感那絕對可以說是排行老大的,更是被咱們中國的酒友們給評為了神酒啊,據說是因為新疆的水分好,所以釀出來的啤酒也屬實好喝 。
2、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是我國一款老牌知名度最高的啤酒了,青島啤酒的酒體是比較透明清澈的,它的口感醇香,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啤酒。作為啤酒的愛好者,一定喝過青島啤酒,沒喝過的肯定是滴酒不沾的。
3、雪花啤酒
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是一家生產、銷售啤酒的全國的專業啤酒公司。總部設于中國北京。其股東是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目前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經營超過95家啤酒廠,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個區域品牌,共占有中國啤酒市場23%的份額。
4、哈爾濱啤酒
哈爾濱啤酒是咱們國內最早生產啤酒,沒有之一,大約有100多的歷史。哈爾濱啤酒可以說是咱們中國啤酒的驕傲,原產于東北的哈爾濱啤酒,把東北人的愛酒精神發揚得淋漓盡致,是東北人最愛的一種啤酒。
5、燕京啤酒
燕京啤酒在八前,銷量非常不錯,但是隨著越來越多品牌的崛起,燕京啤酒的銷量大不如以前了,可盡管這樣,燕京啤酒依然是中國銷量最好的幾款啤酒之一,燕京啤酒的市場還是很寬廣,選擇燕京啤酒的人依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