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美天上的福的詩歌?
1、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唐代:韋莊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fēng)。
3、南山有臺
先秦:佚名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樂只君子,保艾爾后。
4、代父送人之新安
明代:陸娟
津亭楊柳碧毿毿,人立東風(fēng)酒半酣。
萬點落花舟一葉,載將春色過江南。
5、蓼蕭
先秦:佚名
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
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光。其德不爽,壽考不忘。
蓼彼蕭斯,零露泥泥。既見君子,孔燕豈弟。宜兄宜弟,令德壽豈。
蓼彼蕭斯,零露濃濃。既見君子,鞗革忡忡。和鸞雍雍,萬福攸同。
6、送李將軍赴定州
唐代:郎士元
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云出塞多。?
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二、中國復(fù)姓有哪些
我國復(fù)姓如下:
歐陽、太史、端木、上官、司馬、東方、獨孤、南宮、萬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濮陽、公冶、太叔、申屠、公孫、慕容、仲孫、鐘離、長孫、宇文、司徒、鮮于、司空、閭丘、子車、亓官、司寇、巫馬、公西、顓孫、壤駟、公良、漆雕、樂正、宰父、谷梁、拓跋、夾谷、軒轅、令狐、段干、百里、呼延、東郭、南門、羊舌、微生、公戶、公玉、公儀、梁丘、公仲、公上、公門、公山、公堅、左丘、公伯、西門、公祖、第五、公乘、貫丘、公皙、南榮、東里、東宮、仲長、子書、子桑、即墨、達奚、褚?guī)煛?/p>
擴展資料:
姓式的由來:
中國出現(xiàn)最早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社會的時期,那個時候只有很少的幾個姓氏,都是女字旁的,如姬姓,姚姓。姚姓等。
當(dāng)時的姓是作為區(qū)分氏族的特定標志符號,如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lǐng)的名字。傳說黃帝住姬水之濱,以姬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賜姓為姒。此外,部落首領(lǐng)之子亦可得姓。
黃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為姬、酉、祁、己、滕、任、荀、、僖、、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屬二姓。祝融之后,為己、董、彭、禿、u、曹、斟、羋等八姓,史稱祝融八姓。
參考資料:古人到底有多少個姓-新華網(wǎng)
get必備生活常識
三、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分析
諸葛亮的形象大體來說,分為這樣幾點:
1.帶有鮮明的悲劇性
水鏡先生司馬徽曾經(jīng)就和劉備說過:“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并不只是裝逼范地隨口一說,而是真正地表達了諸葛亮即將面臨的悲劇。
在《三國演義》中,他是怎么著也不會篡奪蜀漢政權(quán),即使阿斗在愚蠢,他也不會動絲毫歪腦筋,這就是他的悲劇所在。六出祁山,不斷北伐,總是想要蕩平中原,然而他忽視了曹魏政權(quán)以及后期司馬政權(quán)的強大,他沒有那種休養(yǎng)生息,讓后來人完成霸業(yè)的打算。
更為悲催的是,諸葛亮還有著張良的心,希望在匡正漢室之后,再次回到隆中躬耕,可是他的性格又不會允許他半途而廢,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強烈的正義感
這從他始終不愿在實力雄厚的曹操麾下效力,而是選擇軍力羸弱的劉備,就可見一斑了。有人說,諸葛亮太善于狡辯,不管是在東吳的“舌戰(zhàn)群儒”,還是在北伐戰(zhàn)場上的“罵死王朗”,都讓他贏得了“天下第一罵”的名頭。
可實際上,正是因為諸葛亮內(nèi)心始終持有的正義感,才會讓他勢如破竹,無往不勝。“舌戰(zhàn)群儒”能夠一戰(zhàn)成名,在于他認為孫劉應(yīng)該結(jié)盟,而且必須結(jié)盟,他們屬于正義的一;同樣的,“罵死王朗”也在于,他始終認為漢室才是正統(tǒng),曹氏才是篡漢。
3.?無敵的智慧
可以說,在《三國志》中,諸葛亮還是一個智慧過人的輔國能臣,但是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早就不只是“智慧過人”這么簡單,而是像魯迅說的“諸葛亮多智而近妖”,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尤其是在火燒赤壁之戰(zhàn)中,本來風(fēng)向的變化只是因為諸葛亮觀測到氣候變化,然而他故意設(shè)壇做法,將自己神化成了仙人一般的人物,這明顯就有些超越現(xiàn)實的變化了。
一、志存高遠自比管樂
一個人如果想有所成就,那么首先應(yīng)該有遠大的抱負,即理想。諸葛亮年輕的時候,中原豪強并起,諸侯割據(jù)。他經(jīng)常和當(dāng)時的青年才俊,如博陵的崔州平、穎州的徐庶、石廣元、汝南的孟公威等,交往甚密,暢談古今,研究學(xué)問,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一次他們談到軍閥割據(jù),董卓作亂時,諸葛亮曾尖銳地指出:像董卓、袁紹這些人和顛覆秦國的趙高、篡權(quán)竊位的王莽是一丘之貉,不消除這些家伙、國家就不得安寧。諸葛亮“每自比管仲、樂毅”,表達了它改變國家割據(jù)混戰(zhàn)局面的政治抱負。正是以這種理想為動力,才使諸葛亮成長為“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
二、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中,劉、關(guān)、張三人跟童子進諸葛草廬,至中門,劉備見門上大書一聯(lián):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通過此聯(lián)揭示了諸葛亮的高尚德操。精煉概括了諸葛亮一生在品德操守方面追求的最高境界。劉備未見其人,而先觀其行,不免感慨:“此行不枉然”,而亮從出世至死,一生不慕虛榮,不求富貴,安貧樂道,樸素嚴謹,克己奉公,知恩必報,忠貞不二,鞠躬盡瘁,嚴于律己。這些高貴的品格著實令人佩服。
三、善于言辭談吐瀟灑
在《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中,諸葛亮為聯(lián)吳抗曹,游說孫吳,首先與孫權(quán)麾下張昭、顧雍等一般文武二十幾人進行了唇槍舌劍的交鋒。諸葛亮以其出眾的睿智,無與倫比的外交辭令,駁得眾人無言以對,這就是人人皆知的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
羅貫中給我們塑造的這個智慧的化身真夠有雄才大略的,樣樣出眾,他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確值得我們贊頌。
四、嚴于律己克勤克儉
在《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中蜀國與魏國在街亭作戰(zhàn),諸葛亮派馬謖為先鋒,不料,馬謖沒有按照諸葛亮的作戰(zhàn)布署,致使蜀軍大敗,諸葛亮不惜把馬謖斬首,也要明軍紀。
諸葛亮的嚴于律己,充分體現(xiàn)其品德的高尚,在街亭之戰(zhàn)中馬謖違背諸葛亮的布署,自作主張舍水上山孤守,結(jié)果被魏將張A打敗。馬謖當(dāng)然要負主要責(zé)任。但是從用人角度看,身為主帥的諸葛亮用人不當(dāng)是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在軍事上,他自律如此,在政事上,他不因身為“相父”而個性張揚,輔政約己愛民,處處自律,堪稱表率。在生活上,他克勤克儉“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贏財”。
五、人才凋零后繼乏人
都說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可惜智者千慮,總有一失,雖然諸葛亮在三國后期一心專著于恢復(fù)漢室、統(tǒng)一中原,但常年發(fā)動戰(zhàn)事,導(dǎo)致國庫空虛,人才凋零。而最大的過失便是忽略了后備干部的教育。
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據(jù)記載都是有天賦之人,其才智雖不及其父,在當(dāng)時也算是鶴立雞群。可惜諸葛亮一心滅魏,專著于朝政,而忽視了子女的教育,白白浪費了一塊璞玉。雖然后來諸葛瞻、諸葛尚都領(lǐng)兵抗敵,但其謀略卻遠遜于魏軍的鄧艾和鐘會之輩,被打的落花流水。而除了姜維之外,便乏善可陳,他事必躬親,后輩卻失去了培養(yǎng)和鍛煉的最佳時期,致使釀成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
六、愚忠迂腐壯志難酬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造成這個悲劇的關(guān)鍵是諸葛亮一直太迂腐,沒有自立之心,贏得了歷史美名卻讓自己遺憾終生。
劉備死后,當(dāng)初劉備三顧茅廬的禮遇還歷歷在目,孔子先師的教誨還縈繞心中,這讓諸葛亮怎樣也狠不下心來將“扶不起”的阿斗廢掉而自立為王。尤其是劉備死前還叮囑他可以取代阿斗,面對先王的大仁大義,諸葛亮更是沒有了篡位之心。可以說劉備這一招用得很絕,他就抓住了諸葛亮的命門,將他收于鼓掌之間。劉備的駕馭之術(shù)可以說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也難怪諸葛亮對他死忠。足見“良禽擇木而棲、擇其善者而從”的重要性。
擴展資料:
諸葛亮藝術(shù)成就
《前出師表》,是中國三國時代蜀漢丞相諸葛亮寫給后主的一篇表。當(dāng)時為建興五年(227年),蜀漢已從劉備殂亡的震蕩中恢復(fù)過來,外結(jié)孫吳,內(nèi)定南中,勵清吏政,兵精糧足;諸葛亮認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實現(xiàn)劉備匡復(fù)漢室。表文表達了作者審慎勤懇、以伐魏興漢為己任的忠貞之志和誨誡后主不忘先帝遺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摯,文筆酣暢,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后出師表》,是蜀建興六年(228年)十一月諸葛亮二次伐魏前給蜀后主上的表章,為了與建興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區(qū)別,后人題曰《后出師表》,此表始見于《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習(xí)鑿齒《漢晉春秋》,習(xí)氏謂“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于是,自清代始,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此表真?zhèn)螁栴}的爭辯,至今莫訣。
《誡子書》是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xué)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xué)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誡子書》。
除上述作品外,諸葛亮還有《草廬對》《誡外甥書》《將苑》(又名《心書》)《便宜十六策》等著作。諸葛亮的著作編成《諸葛亮集》,又名《諸葛氏集》。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諸葛亮
諸葛亮可謂是《三國演義》當(dāng)中最光輝的人物之一,本著跟歷史上三分真七分假的設(shè)定來看,諸葛亮此人可以稱神。而作為一個文學(xué)形象,他的形象也可謂是與日月爭輝,幾乎沒有缺點;同時,縱觀他的一生,雖然取得的輝煌無數(shù),但漢室不復(fù),他含恨而死,讓人慨嘆,可見他還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
首先,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忠誠,三國當(dāng)中智者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忠誠如諸葛亮的卻少之又少。對于他來說,劉備的三顧茅廬是屬于有知遇之恩,所以當(dāng)他出山的時候其實就是貢獻忠誠的。但是他的忠誠度達到最高點應(yīng)該是托孤事件,劉備當(dāng)時一番肺腑之言讓他動容,尤其是那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書中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當(dāng)然有很多人對劉備此舉有其他說法,有說他是為了試探諸葛,也有說他只是在死前想為兒子爭取最大的忠誠收買人心。但無論他的用意是否單純,諸葛亮此時的忠誠已經(jīng)達到了極致,終其一生不曾食言,這就是“鞠躬盡瘁”。
其次,諸葛亮是一個極其智慧的人,作為軍師,歷史上的他已經(jīng)是非常值得稱道,而《三國演義》其書更是進一步神化了他的形象。空城計、草船借箭等事件、制造木牛流馬等,尤其在空城計這一事件當(dāng)中,不僅體現(xiàn)了他的智慧,在作者緊張刺激的描寫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軍事家臨危不懼、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形象。他的智慧甚至連已經(jīng)死掉的自己都不放過,他知道自己一旦死亡對于己方是重大打擊,因此又設(shè)一記,讓自己給了司馬懿最后一擊。真真是做到了“死而后已”。
最后,我覺得諸葛亮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點,一般博覽群書的人往往容易迂腐,或者是堅守正人君子那一套,有時候往往錯過時機。而諸葛亮則不同,他其實是一個非常狡黠的人,對于他來說能達成的計謀才是有用的,比如三氣周瑜,他讓士兵戳周瑜的話可謂是真扎了心了,他深知周瑜這個人好面子卻偏偏這樣說,這就是傳說中的“戳人肺管子”。但是他并沒有做錯,兩軍對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能說諸葛亮是真智者。
當(dāng)然,除此之外,諸葛亮這個人還有很多其他的優(yōu)點,比如他不僅知人善任,當(dāng)任用的人犯了錯他也能糾錯,所以即便是再不忍心他也能揮淚斬馬謖。
從原著來看,諸葛亮此人確可以封神,只可惜,他殫精竭慮夙興夜寐,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最后卻只終難逃過含恨而死。這不能說他做得不夠,恰恰相反,他已經(jīng)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一切只是因為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過,而他沒有站在注定勝利的那一方。所以,他是一個極其具有光輝性和悲劇性的人物。
(以上僅供作者參考,論文最重要是總結(jié)出自己的結(jié)論然后舉例論證言之成理即可。)
不得不說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最重要的人物,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義》是沒有靈魂的,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演義》,這場演義也無法進行。
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呼風(fēng)喚雨,信手拈來,就像是神靈一般的存在。這是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也許真實的諸葛亮并非如此運籌帷幄,但是他絕對是一個情商智商逆商超高的人。
諸葛亮在年幼的時候就飽讀經(jīng)書,當(dāng)同齡人還在過著公子哥般的生活的時候,諸葛亮早已躬耕南陽,坐于隆中,等待明主的到來。后來,終于等到了他的明主,至死,他都一心為后主,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可能諸葛亮本來就是天選之子,他有著過人的智謀,他懂得用戰(zhàn)略去擊敗敵人。繁華過后,也許我們就得接受現(xiàn)狀,接受事實,諸葛亮也有老將至以。
他有過陰險的手段,有過君子之行,而他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多多損傷對方兵將,讓自己的賢主能夠一保永世。
回望歷史長河,我們都應(yīng)該對諸葛亮投去敬佩的目光。他勇于奉獻,嚴于律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為江山社稷考慮。最終因為自己身上的擔(dān)子實在太沉,而永遠的離開。
諸葛亮那些沒有完成的夙愿,我們?yōu)槠涓械娇上В坏侨绻麑崿F(xiàn)了,也許我們的歷史又是另一番場景。
歷史的巨輪還在滾滾向前,也許諸葛亮只是一個普通人,但是他身上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nèi)ビ肋h的銘記!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而其中塑造了很多成功的角色,如劉備趙云曹操等性格特征明顯,甚至成為了不少俗語的出處,但說起三國演義中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相信絕對是諸葛亮了,諸葛亮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
劉備三顧茅廬才把諸葛亮請出山,并且有言,得諸葛既能得天下,魯迅先生也評價過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在魯迅的眼中諸葛亮實在是太過聰明智慧,多的就像妖怪一樣,其實不得不說,諸葛亮確實是非常有本事的一個人,未出茅廬就知天下事,這在當(dāng)年沒有手機沒有電腦。
沒有網(wǎng)絡(luò)的時代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啊,如此的一個宅男在家里卻能把世界局勢分析的一清二楚,可以說是神人了,隨后火燒新野水淹七軍,很多人都說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歷,便算不得強大,但是諸葛亮剛剛出山就建立了很多偉大的功勛,把當(dāng)時的三國第一強國吊起來打了一頓。隨后夜觀天象,借東風(fēng)呼風(fēng)喚雨,又木牛流馬沖陣型。
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天文方面還是在工藝制造方面,諸葛亮都領(lǐng)先了當(dāng)時的人們好幾個檔次,很多看完三國演義的人都紛紛表示諸葛亮怕不是從未來穿越過去的boss,而且諸葛亮確實算無遺策,面對司馬懿給他造的死局,卻憑借著一出空城計逃過一劫,藝高人膽大說的就是諸葛亮了。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也是蜀國的開國功臣,只可惜諸葛亮卻輸在了身體上,由于太過日夜操勞,為蜀國上下打點,沒什么休息的時間,最終卻讓司馬懿給耗死了,可以說如果諸葛亮的七星燈能夠成功續(xù)命,三國將會是另一番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