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以史為鑒,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寧夏雖然現(xiàn)在是中國五大少數(shù)民族自治區(qū)之一,但是細數(shù)寧夏的歷史,其實早在漢朝,就是漢族人休養(yǎng)生息之地。請跟隨以史為鑒來回溯一下寧夏的歷史吧。
一,周周朝時期,寧夏等西北地區(qū)屬于游牧民族勢力范圍,當時山西、陜西以北地區(qū)統(tǒng)稱為朔方,寧夏也算是朔方其中一部分。
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在陜西中部崛起,逐漸向周邊擴展自身勢力范圍。
于是秦朝先后消滅掉義渠、烏戎等游牧民族政權,在如今甘肅、寧夏地域設立北地郡,將這片土地納入中央政府管轄。
二,漢
漢朝初年,匈奴強大起來,逐漸對初生的漢政權形成威脅,在經過和親、休養(yǎng)多年之后,漢武帝雄才大略,衛(wèi)青、霍去病帝國雙壁將星閃耀。直接攻占了匈奴水土最為肥美的河套地區(qū),在此建立受降城,接受匈奴投降。
在北方建立朔方郡,控制如今寧夏、內蒙大片土地。
三,唐
唐朝李世民家族發(fā)源自甘肅隴西李氏,因此唐朝建立后,將如今陜山秦嶺以北,寧夏賀蘭山以東,內蒙呼和浩特市以西,陰山、狼山以南的河套地區(qū)大片土地化為關內道。
其中平涼郡就統(tǒng)治著寧夏南部、今甘肅平涼等區(qū)域。
四,宋
寧夏如今引以為豪的西夏黨項政權,在宋代這個時候才出現(xiàn),而且雖然宋朝被大家詬病,但是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占領,北宋依然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大宋涇原路。
西夏政權只存在短短不到200年就徹底滅亡了,這種割據(jù)政權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五,元朝西夏被元朝屠城,毀滅文字和建造,使得西夏消失在歷史中數(shù)百年,西夏所在地域被劃分為甘肅行省。
元朝統(tǒng)治時期,西域信仰伊斯蘭的中亞人、蒙古人等先后來中國,有一部分在臨夏定居。
六,明明代設置十三布政使司,和九邊,甘肅寧夏是九邊之一,屬于防御蒙古的軍事重鎮(zhèn)。
七,清
清朝時期,寧夏在行政區(qū)域上先屬于陜西,后屬于甘肅。
經過明清時期的發(fā)展,陜甘地區(qū)出現(xiàn)大量信仰伊斯蘭的人,并在同治年間爆發(fā)叛亂,史稱同治回亂。
八,民國清帝退位后,中華民國決定以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的五色旗為國旗。(此處回指的是穆斯林,并不是回族,回族是建國后才有的民族。)
1928年,北伐后,寧夏在這一時期才得以成為行省。
我是頭條號:以史為鑒,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系……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謝邀!@悟空小秘書,看了以往的回答,歷史時期的寧夏歷史沿革基本回答很詳細,那么小編就說一些寧夏史前的歷史,以作補充。
一、寧夏史前遺址分布圖
根據(jù)目前考古調查發(fā)掘顯示,寧夏境內目前發(fā)現(xiàn)有36處之多的舊石器時代遺存。其中在水洞溝盆地附近發(fā)現(xiàn)20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存,在青銅峽鴿子山、海原關橋、彭陽白鎮(zhèn)等地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遺址16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遍布境內各地,北部黃河沿岸的各市縣,主要是以細石器為主要特征的考古遺存。南部各市縣除少量仰韶文化外,普遍分布馬家窯文化、菜園文化和齊家文化。這充分說明在石器時代,寧夏地區(qū)是早期人類活動的主要區(qū)域之一,絕非是想象之中的不毛之地。寧夏地區(qū)石器時代遺址點分布圖如下:
(注:圖片選自《中國文物地圖集》(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分冊),文物出版社,2010年)
二、新石器時代考古代表性考古遺存——寧夏菜園遺址
(注:圖片來源于《寧夏菜園——新石器時代遺址、墓葬發(fā)掘報告》,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2003年)
菜園遺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南部偏西的海原縣境內,1984年發(fā)現(xiàn),1985—1988年進行了發(fā)掘,發(fā)掘面積近70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15座、灰坑65座,窯址1座,墓葬138座,出土完整器近5000余件。菜園村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寧夏以及西北地區(qū)的新石器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層依據(jù)和重要的實物資料。
(來源同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寧夏地區(qū)自遠古時期就是人類活動的重要區(qū)域之一,其早期的馬家窯文化、菜園文化和齊家文化在不斷與中原考古學文化、北方游牧文化等的交流融合下,逐步成為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其歷史不容磨滅。加之,歷史時期的事實更加證明寧夏地區(qū)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地位,茲不再贅述。
歡迎關注、轉發(fā)、點贊及評論,謝謝!
(注:未注明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必刪!)
寧夏原來叫什么?西夏王陵是李元昊的封地嗎?
寧夏,全稱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是我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qū),首府在銀川市。李元昊曾在古時的寧夏建立西夏王朝,而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九個帝王的陵墓所在地。
夏朝時,大禹將天下分為九州,寧夏屬雍州管轄。商、周時期,寧夏主要為胡、羌、鬼戎等游牧部落活動區(qū)域。秦統(tǒng)一六國后,建立中央政權,寧夏隸屬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北地郡。唐朝時全國分十道,寧夏屬關內道。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因其位于宋朝西面,故史稱西夏。歷經十帝,一百八十九年,最后為蒙古所滅。
元朝時,寧夏設置中興路(路為當時的行政區(qū)域名),后改為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1271年開始遷入回人。明朝時設寧夏衛(wèi),大批回人以“屯戍人戶”的身份被安置在靈州、固原一帶。清朝時建寧夏府,乾隆以后成為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qū)。
至于說西夏王陵是不是李元昊的封地,這個問法就讓人覺得有些別扭,古時候絕對沒有人拿王陵作為別人封地的。我們可以勉強開玩笑說西夏王陵是以李元昊為開端的西夏王朝統(tǒng)治者死后的地盤。
不知道這樣的回答您是否滿意,謝謝!
寧夏俗稱“塞上江南”,歷史上曾經建立的割據(jù)王朝以南北朝時期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以及北宋時期元昊建立“西夏”聞名。
?
春秋時期,偏遠的今固原地區(qū)為烏氏戎所居,今銀南地區(qū)以鹽池為中心是朐衍戎的勢力范圍。戰(zhàn)國秦國秦惠文王攻取烏戎地,置烏氏縣(今固原縣南涇水北岸)轄今固原地區(qū),之后又在鹽池縣境設立朐衍縣轄今銀南地區(qū)。
?
跟大部分地理上遠離中原文明的邊遠地區(qū)一樣,一開始都是屬于少數(shù)民族居住。隨著逐步受到中原文明的影響,人員文化與中原不斷融匯相通,開始不斷被納入中央政府管轄強力管轄,并在戰(zhàn)亂時期或中央政府管轄虛弱之際變成獨立或半獨立狀態(tài)。
?
南北朝十六國時期,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公元1038年,黨項人元昊正式稱帝,國號夏,因在北宋之西,又別于十六國之一的赫連夏,故史稱西夏。
?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歷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
?
營建年代約自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響,使?jié)h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是惟一的以單一的帝王陵墓構成的景區(qū)。它承接鮮卑拓跋氏從北魏平城到黨項西夏的拓跋氏歷史,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
公元1227年,在西夏國被成吉思汗督師所滅之后,元在此設寧夏府路。寧夏名稱由此而延續(xù)至今。
?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正式成立。1988年西夏王陵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2006年列入中國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2011年啟動西夏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2012年西夏陵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18年4月13日,入圍“神奇西北100景”。2018中國黃河旅游大會上被評為“中國黃河50景”。